第20章绍兴刘氏

王羲之是何许人也!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人称”书圣”,一帖《兰亭集序》,不管放在历史的哪个时代,都让无数文人墨客所为之敬仰。而在后世,即便只是一个上过小学文凭的人,都知道这位“书圣”的大名。

而嵊县刚好就是王羲之的故乡。

“为兄不才,家祖正是琅琊王右军。”

真是书圣的后人!沈煜惊了,这可就真不知道传承了多少代了。

“沈煜见过……”

“咦咦咦!你别又来!”

按照记忆里的礼仪,沈煜刚刚还想再拜见下大名鼎鼎的前人书圣大人的,不过这次却被王让一把拦住。

“沈煜,你的确比我小,我叫声你煜弟,不过分吧!”王让爽快的开口,对此沈煜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煜弟,为兄我虽读书,但也并不是一个喜欢客套的人,你这一拜再拜的,但显得我像是个靠着祖宗名声吃饭的家伙,右军先祖之大名的确是摆在那里,可先祖是先祖,我王让是王让,我王让注定可不弱于人。”

好家伙,眼前这个人连自己祖宗都不是很敬,而且口气倒不是很小,不过这样,正符合他胃口!

“既然如此,那小弟便尊称兄长一声有恪兄吧。”即使眼前这个王让看起来已经是有二十多岁的人了,可和自己前世比起来,还是小上自己不少,和一个比自己小的人称兄道弟,着实有些奇妙。

“好!诶,煜弟,你现在这是要干什么去?”

王让倒是一个让人不讨厌的贵公子,出生经久名门,举止正派,为人洒脱,与他沈煜相交谈总是张着一张爽朗的笑脸,如此社牛的人任谁看了不想和他相交一番。

“哦,小弟就去前面镇采备些日常,以备过冬。”

“过冬?”王让哈哈笑了起来,“煜弟,咱们这江浙鱼米之乡,不到寒冬腊月不飞雪,你现在便是去准备过冬的事物,是不是还为时尚早?”

“的确。”沈煜点点头,“不过小弟此去的确是为了过冬,即将在山中数月度日,不准备些东西怎能行?”

“居住于山中?”王让愣了愣,听沈煜这处境,似乎他过的挺惨。

“哦,对了!刘家。”

事关于县上刘府的事,在出发前王让也随便听人说了一下,也知道刘家出大事了,身为刘家的女婿,沈煜肯定是要受到牵连的?

“煜弟,你刘家的事为兄也听说过了,倒是没想到会忽然发生如此的事情,对此,为兄也不好说些什么。”

看来就王让这种,在本地也颇有名望的世家所听到的消息,也是刘府勾结叛逆,那么如此说来,这个锅就已经坐实了,黄泥巴烂裤兜里,不是屎也是屎。

这沈煜就放心了。

王让催促了下让车子慢一点,然后继续道:“煜弟,受了牵连在所难免。不过煜弟放心,你们刘家在绍兴可也是神通广大的,这种不是亲自参与谋反之事,相信你们刘家一定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嗯!听这话,沈煜就不禁皱眉了。

什么叫不是亲自参与谋反的事,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真当大明朝的皇帝陛下是开玩笑的。

“咦!瞧煜弟的样子,你不会还不知道吧?你们刘家只是绍兴的一个分支,绍兴刘氏才是一个经传世家。”

“还请兄长讲解?”关于这东西,他沈煜还真不知道,现在面前有一个明白人,他自然要打听打听。

王让也不嫌累,就这么趴着,与骑在马上的沈煜在这闲聊?

“绍兴刘氏可比我们王氏强多了,我们王氏……唉,早已落寞。”

说这话的时候,王让的眼神不禁就有些低迷,毕竟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哪个家族是可以长盛不衰的。

“刘氏起于前宋,虽然是在南宋朝廷快要灭亡之时发家,但也是官宦世家,你们刘氏先祖曾任过前宋的最后一任柳州知州,只不过当时降了元朝。而后你刘家人便在前元朝廷做过几次官,最高位及过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这可是一个高官,差不多可以说是掌天下钱粮的二把手了,想要的元朝都这么一个官可不容易。

元朝的历史上,汉人的地位被压到极致,汉人文人的地位更是连乞丐都不如,没有通天的本事,可突不破蒙古人的重重压迫。

沈煜点点头,示意对方接着说。

王让也不顾及什么,接着道:“你刘家虽然官位坐得挺高,但在民间名声可并不好,经常就有人骂你们为奸贼逆贼、元廷走狗,当时就在这绍兴,你刘家人可都是门都不敢出一下的。”

“呵呵!”沈煜笑了笑。

“不过呢!当时,你刘家出了一个明白人,叫刘浩心,字梦希,世人称之为庄云先生。这位庄云先生可是位让后世我们无数汉人为之敬仰的先生。庄云先生少时成名,后由大都入仕,一生清正不阿,七辞高官,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殒命赈灾任上,为世人所敬仰!正是因为他,才改变了你刘家在汉人心中的地位。”

“庄云先生逝世后,你刘家再无一人出仕为官,百年来全都谨遵先生遗志,安安分分在家读书,修养门庭,一直到洪武皇帝建立大明朝才再次派出家里子弟入仕,出过不少我大明朝廷重臣,如今刘家虽有些青黄不济,在朝廷并没有什么子弟担到重任,可依旧还是有位曾出任过南京礼部尚书的老大人,致仕在家中养老,刘氏依然是绍兴大族。”

礼部尚书啊,这官可更大了,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科举等,属于正二品大官了,只不过前面加了南京两个字,权力可就小了太多了,不过依旧也是朝廷重臣。

这么一听来的话,刘氏还真是很有势力啊。

“刘老爷的父亲,听说是现在绍兴刘氏的那位老大人唯一的亲弟弟,自幼不喜欢读书,就和兄长分了家,这才有了我们嵊县的刘家。”

“原来如此。”沈煜再次拱手,“谢兄长告知了。”

“唉,客气了,为兄只是提醒煜弟你一句,你,可并不会受刘家的影响,你的仕途依旧安稳。”此时,王让有意的打趣道:“煜弟你距离上次考试可已经又有两年了,此次是不是准备明年八月再拿一个院案首回来?”

“那是自然!”沈煜也不谦虚,随后两人就这一笑

“哈哈哈!”“哈哈哈!”

“好了,煜弟,竹溪镇就在前面了,为兄要与你就要分开了,下次若有缘再见,我王让定要再会会你这个大才子!”

“行,兄长珍重!”

“保重!”

沈煜停下马,看着王让的车队就这么从他的身边擦肩而过,心中不禁感慨,是一个有趣的人!

“姑爷真是太厉害了!与人对诗,都能赢到一百两!杏儿真的是……”

沈煜还在望送,可怀里的小丫头却再也忍不住了了,抬起头,亮起了黑闪闪的大眼睛,眸子里满眼崇拜的星光。

沈煜溺爱地摸了摸小丫头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小丫头片子,都是些小道罢了!”

此刻,风流才子的模样在沈煜的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

“爹,我也想那样。”

“臭小子,看到了没?这就是读书人!”有人道。

入了小镇,沈煜自然也是下了马,带着小丫头四处逛着,虎子哥依旧牵着马拿着东西。

镇子是并不大,但着实繁华,与其说镇,还不如说是一个大集市,各种商人商品在此交易,毕竟是处在三个县的交际之处,而会稽和诸暨可也都不是小县。

“给,丫头,家里还缺什么,需要什么,尽管去买!”

从王让那里赢来的一百两银票,沈煜毫不犹豫的就放在杏儿小丫头的手上,就这种壕气,那个女孩子看了不小鹿乱撞。

“姑爷……”看着这银票,杏儿小丫头可不敢拿,她从小到大可都没经手过这么大额的银两。小丫头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沈煜早就已经抓住了她的小手。

“没事的,丫头,姑爷我让你花你就花!我可没什么要求,就一定要好,若是回家让我发现有什么是次品货,可绝不饶你。”

“嗯!”小丫头努力的点头,“放心吧,姑爷!”

“好,走!咱们先去转转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