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变”

书房之中,陈朔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再作何言语,因为自打他长大之后,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理解父亲了,可是没想到到头来,那最不理解父亲的人却恰恰是他陈朔自己。

看到父亲那张苍老的面庞,陈朔这才是第一次意识到,父亲是真的老了。

其实自从他接过定北王府的那一刻他就应该知道的,自己的父亲已经是老了,可是尽管如此,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陈朔还总是依靠自己的父亲。

可是现在他才终于是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自己都是最不懂事的那一个,很多事情还总是得依靠父亲替自己出面擦屁股。

可是此刻,陈朔看着父亲发梢上的那几根银发,陈朔心里有无数的话想对父亲说,可是每次当话已经到了嘴边的时候,陈朔才发现,自己根本说不出口。

又或者说,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说。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此刻的陈朔,可以说是间接的得到了一种升华,他长大了,同样,也开始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慢慢变老。

就像海枯石烂,斗转星移一样,人最终也是无法逃脱这个叫做岁月年轮的洗礼。

不管人类在这方面再怎么的努力,可是他们却仍然是怎么也敌不过那个敌人,那个名为时间的敌人。

房间之中,父子儿子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就像很多年前陈德修在一直思考着,他以手中之剑所卫的究竟是何道一样。

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儿子陈朔以及他的孙子陈浩,也同样在不停地思考着,他们心中所坚守的那个道是什么。

或者这个问题本就是无解,但是陈家三代人却还是拼了命的想要找出来,

以手中之剑,究竟卫何道?

是正道?还是邪道?

亦或是天下万道!

虽然这个问题看似无解,可是殊不知在无形中,陈德修就已经确信,千秋万载之后陈家之人,一定会找到答案,那个有关于道的答案。

芸芸众生,皆系于此。

天下万物,可以说是在道之外,同样,也可以说是在道之内。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有些事情早就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注定了结果。

“朔儿,为父老了,想为父这一生,所图、所求,无非是这天下苍生安宁;可是直到老了之后为父才渐渐发觉,原来一直以来,为父自认为在追寻的正道,其实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懦弱一直找理由罢了~”

“父亲,您……”

书房之中,看着父亲那双闪着金光的双目,再加上他说的那一番慷慨陈词之后,陈朔想说些什么,可可就是说不出口。

陈德修也是继续说道:“为父的前半生特别害怕一个字,朔儿,你可知道为父怕的,究竟是何字吗?”

“朔儿愚昧,还望父亲相告!”

话说到这,陈德修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小抿一口杯中的清茶之后,笑着感慨了一句:“以前经常听董老头说什么喝茶要细细品味之类的话,我不信;可是直到自己真的谢谢去品味的茶的时候才发现确实是别有一番滋味呀!”

以前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是端起着茶杯来,陈德修几乎都会一饮而尽,他从来不会停下来慢慢的抿上一口,再去品味着些什么东西。

陈德修毕竟是一个武将,武将平时不管是从什么方面来看都显得是特别的豪爽。

所以就算是在喝茶这方面,他们也不会像文人一样还要讲究上老半天。

直到细细品了一番这杯茶的滋味之后,陈德秋才是轻轻地将茶杯又放回到了桌子上,然后这才又开口对着坐在自己身旁的儿子陈朔说道:“朔儿,为父自视与这天斗了一生,到头来,却最怕的仍然是一个变字!”

“变字?儿不解,还望亲指教!”

当听到父亲口中说出的居然是变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之后,陈朔也是顿时摸不着了头脑。

他原本以为能够困扰自己父亲一生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难题,可是直到最后他万万想到。

困扰父亲的竟然是个“变”字!

直到这个时候,陈德修也是又继续对着儿子说道:“你是不是很疑惑,为父为什么,会一直执着于这个字?”

陈朔点头,因为他确实是想不明白。

看到儿子这副模样,陈德修也是突然放声大笑了起来,可是笑声过后,他又恢复了最开始的那副认真的模样。

“你没有听错,我也没有说错;我这辈子害怕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害怕政权更替,我也害怕我们陈家衰落,总之我害怕一切东西的变化;因为很多东西一旦变了,就不再会是原来最开始的那副模样,而这其中最为显着的,也是最明显的自然就是人心。”陈德修一字一句的说着。

“人心叵测。”听到父亲这话,陈朔也是感慨的说道。

话说到这儿,陈德修也是捎带问了自己儿子陈朔一句:“朔儿,为父问你一个问题。”

“父亲您问!”

陈德修点头,缓缓开口问道:“你觉得董家的那几个人怎么样?”

“董家?”陈朔喃喃地念叨了一下这两个字之后,便是开口回道:“董家中人,董其武为人奸诈,而且我看他如今的势头是已经和皇帝绑在了一起,他日,一定会成为我们陈家的敌人;至于雪灵那孩子,却和他爹是两种性子,不仅熟读古今书籍,而且为人正直善良,只可惜,他有这样一个爹。”

听着儿子对董家人的认识,陈德修也是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你分析的确实是没错,雪灵那姑娘确实是好,我现在都在想着,如果学文还活着的话,就算如今我们两家的关系再怎么不好,我也要把两个孩子的婚事给谈下来。”

可是陈德修这话才刚说完,陈朔就突然是脸色一变,很显然,每次只要提到自己儿子死的这件事情,陈朔的情绪就会大变。

身为他父亲的陈德修,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件事情,可是他竟然明知道,如今却还要这么说,也自然是有他的用意。

又或者说,他这句话也是出于本心。

因为陈朔并不知道,他的儿子陈学文还活着的事情,也更不知道,他日思夜想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就在他的身边;也不知道,陈浩就是陈学文。

所以在两个孩子的这几个婚事上,陈德修在很久之前就想把这件事情说给陈朔听得,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而今天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陈德修索性,就想让陈朔出面,去为陈浩和董雪灵,牵桥搭线。

甚至又或者说,是为了他亲儿子的姻缘。

虽然说在这件事情上陈德修一直是瞒着儿子,可是在婚姻大事上,做父亲的,理所应当也是必须参与其中。

陈德修想的很好,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陈浩无父无母,是个孤儿;如果两个孩子的婚事真的可以说下来,到时候,陈德修就拖着他这张老脸亲自进宫面圣,让陈朔代做陈浩的家长,然后再顺理成章的,让皇帝下旨,陈浩拜陈朔为义父。

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让他们父子俩之间团圆。

而陈朔在听到父亲刚刚那话之后,陈朔也是感慨的说道:“是呀,如果早知道后面会出来那档子事,我当年就算不要我这张脸,也要求着董其武把他闺女嫁给我那死去的儿子学文。”

听到陈朔这话之后,陈德修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因为陈学文还活着的这个消息,作为父亲的陈朔,本应是最该知道的那个人;可是现在他却成为了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那个人。

陈德修甚至现在都能想象得到,等到日后儿子知道真相的时候,这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

是激动、是喜悦!

还是说,会恨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如此残忍,明明一直以来什么都知道,却一直什么都不愿意说。

陈德修明白,自己的那个孙子陈学文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因为当年他娘的死,心底里恨着陈朔;但是他们父子俩的关系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而这件事情也能从当年在平城,陈学文写的那封遗书中能够看得出来。

他的陈家,对自己父亲的感情,绝对不可能会是假的。

“以学文一条薄命换陈家强大下去,学文的死就能算得上是死得其所。”

陈学文当日遗书上的这句话陈德修至今是铭记于心,甚至每晚睡不着的时候,只要他陈德修一闭上眼睛,那些话就会再次呈现在他的眼前。

当然,陈得修记着得这些,陈朔自然也不会忘;只不过相对于自己的父亲陈德修,陈朔最难忘的,是儿子遗言上的的最后几句话。

“爷爷,您有时间好好和您那个儿子唠唠,让他平时少喝点酒,喝酒误事,我娘在的时候就曾经劝过他好多次,现在我娘不在了,我这个当儿子的,想替我娘再劝劝他;当然,听不听就是他的事了?

虽然陈学文的话说的很随意,但是从那张遗书纸张表面上的泪痕也能看的出来,当时的陈学文在写下这封遗书的时候内心正在承受着多么巨大的痛苦。

这世界上很多人都可以发自内心的恨陈朔这个人,可是唯独他陈学文不行。

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血缘,更多的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学文也能明白父亲心中的苦衷了。

他的那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然后再一笔一画又写在纸上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