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种地光荣

第一百一十三章 种地光荣

随即,刘辨将手指在地图上指了指,“金城郡城外大致可以分成六个开垦区域,每个区域设为一屯,每屯人数万人,设立屯长一人,屯卫千人。屯长负责组织流民耕种,管理日常琐事。屯卫则由你亲自掌控。”

陈群听了思路大开,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后他的麻烦事也少了很多。

“多谢主公指点,陈群这就去执行!”

……

数月后,天气转凉。

流民营中第一波到来的人,已经有了收获。

看着别人家中收获了金灿灿的粮食,还在开垦荒地的流民心里干着急。

屯长们得了刘辨的吩咐,趁着丰收的氛围,将手底下的一万余名流民聚拢在了一起。

刘辨和陈群换上普通百姓的衣物,出现在了军屯大会的现场。

“我说,你们两个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偷懒不干活的,还敢往前面跑!后面排队去!”

后面一个体壮如牛的汉子,见刘辨二人不懂规矩,当即吼了一声。

刘辨和陈群彼此对视了一眼,同时哈哈笑出声来。

“有趣,排队的规矩有趣得很。”刘辨出声夸赞。

“勤劳干活的人有了荣誉感,偷懒的人也不好意思继续偷懒了。”陈群表示赞同。

二人在汉子的瞪视中,返回了后排。

刘辨向身旁的流民看了几眼,发现果然如此。

偷懒的人皮肤白净,身上的肌肉也少。

后排喜欢偷懒的流民,看到比他们更加瘦弱白净的人,渐渐有了些安慰。

刘辨和陈群看到其他流民对他们轻视的目光,渐渐尴尬起来。

头发花白的老屯长,站在木台上朝下方看了几眼,一眼就发现了陈群的身影。

见他和一名气质非凡的少年被排在了后排,老屯长背后冷汗直冒。

走下木台,他一路小跑赶到了后排。

“郡守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老屯长朝刘辨恭敬行礼,一颗心突突乱跳。

刘辨笑着将自己前来,为大家鼓劲的目的说了出来。

老屯长连连出声感谢。

听到陈群透漏的事,老屯长立即将那名汉子叫来臭骂一通。

听到老屯长说出刘辨二人的身份,那名汉子吓得双腿发软,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叩头不止。

刘辨温言宽慰了他几句,起身去了前方的木台。

如果不是刘辨出声阻止,那名汉子今天估计连饭都没的吃。

刘辨针对流民的管理,其实是很宽松的,主要以调动他们干活的积极性为主。

遇到严重不服管教的人,才会让屯长扣下饭食。

如果还不知悔改,那就命屯卫将其驱离。

望着刘辨的背影,后方的流民一个个后怕不已。

过了片刻,听了刘辨在前台的发言,他们错愕莫名。

“他真是郡守大人?怎么说的话一点都不文绉绉的?”

“开垦荒地多的人还有金钱奖励!看来我也要努力干活了!”

下方的流民听了刘辨的话,心里充满了干劲。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其他州郡的百姓,一亩地的收入需要上缴六成,郡守大人只要三成!

每开垦一亩荒地,他们还有五百钱的奖励,单是这个奖励就够他们养家糊口了。

如果一年开垦出十亩地,那岂不是白得五两银子?

一万名流民全部欢呼起来,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个和打了鸡血似的干劲十足。

刘辨这边刚发言完毕,台下的流民就呼啦一声散开了。

刘辨疑惑地看了眼老屯长。

“大人,您这么说,他们怎么还能待的下去,一定是回家找农具准备干活了。”老屯长笑着解释。

……

刘辨回到郡守府,翻看了一下林采儿送来的信件。

上面记载了最近商盟的成员数量变化情况,如今商盟成员人数已经突破了五百余人。

金城郡内的商业也被林采儿规划得秩序井然。

她只需坐镇金城郡总部,就能控制周边的十六个商盟分部。

出色完成了刘辨交给她的任务。

刘辨拿起墨笔写下了几条批注,然后命人将信件送了出去。

“韩龙,你觉得这封信需要多久,能送到林采儿的手中?”刘辨笑着发问。

林采儿此刻就在城内,其实他完全不必用信件的方式告知对方。

刘辨用的信件传递方式,走的是极为隐蔽的路线。

传递信息的人可能是卖菜的老头,也有可能是沿街售卖小吃的妇人。

甚至有可能还会经过多人传递。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保持足够快的速度,难度会非常大。

韩龙一脸自信:“主公,我带出来的人,身手和保密意识远超其他密探。不出半柱香的时间,这封书信就会突然出现的林采儿的面前,连她都不知究竟是谁放的。”

二人等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情报系统就传来了回执。

刘辨看了看上面的时间,满意一笑。

结果和韩龙说的完全一致!

一炷香的时间大概半个小时,一来一去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

这么快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刘辨的设想。

“韩龙,商盟那边也可以从各处采集情报,你分出一批密探交由林采儿,让她负责此事。”

“遵命。”

韩龙走后不久,小才女贾文又来了。

听了她的来意,刘辨点了点头。

“郡国学扩大为学院后,我还没去看过,我这就动身。”

贾文感激一笑。

前不久,由她担任学院院长,三个老头还不太服气。

有了刘辨的出面支持,那三个老头一定无话可说。

“三名博士负责教授四书五经,我负责教授新学,每通过一科就给以相应的官职,最优者可一连通过五科。”

小才女跟在刘辨的身后,边走边说。

金城郡治下缺少很多得力的下级官员,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培养出来人才。

大多数学子都比较务实,通过一科就屁颠屁颠上任去了。

继续留在学院深造的学子属于少数。

刘辨听了夸赞了她几句,二人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学院门前。

崭新的朱漆,锃亮的铜钉,金灿灿的匾额。

让学院看起来煊赫壮丽、气势十足。

头戴布巾,迈步进入学院的青年才俊一个个昂首阔步,自信满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