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奇怪的“古代士兵”。

毫无疑问,这种多云的天气在一般人眼里绝对算不得是什么特别好的天气。

但是对于正在按计划以临时营地为依托,呈辐射状对周边地区展开秘密武装侦察行动的杨镇南来讲就不一样了。

首先,像这种虽然天空中的云量很多,但都比较薄,因而太阳偶尔还可以露个脸的天气光照充足、能见度也不错,但却没有刺眼的阳光。

因而在用肉眼目视方式对目标进行隐蔽观察时,视野非常清晰。

其次,在隐蔽撤退时,这种在近处以地面上的绿色植被为主,混杂有褐色及土黄色的地面背景,到了远处则是以布满了白色和灰白色的云以及灰白之中略带蓝色的天空背景与用肉眼在远距离观察时会呈现出淡青灰色的近地面背景组成了一个比较复杂、杂乱的色彩背景。

而这会给身穿林地数码迷彩作训服的杨镇南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可见光伪装环境,使他能够顺利地进行隐蔽的潜伏观察,而在完成行动后也能更容易更安全地隐蔽撤离。

一想到自己正在进行的秘密武装侦察行动,杨镇南的嘴角就忍不住挂上了一抹微笑。

这一来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既获得了不少有用的情报,也没有暴露。

二来则是因为从获得的情报所揭示出的,这个陌生的地方的现状以及这里居住的“本地人”的情况来看,这里的环境对于自己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的“友好”。

因为不仅是这里的温度、湿度、气压、大气含氧量和重力等各种杨镇南直接可以感知到的自然环境都与他原来所在的地球基本一样,而且动植物的种类及其外形也都和自己原本所在的地球上的动植物几乎一摸一样。

所以杨镇南不仅可以在那丛生的野草从中和原始山林里轻易辨识出那些他认识的,可以食用的野菜和野果,还可以利用简单的小型陷阱捕猎像山鸡、野兔之类的小型猎物,更可利用一些用石块摆成的简单陷阱在小溪里困住并捕捉到一些小鱼之类的渔获物。

正因如此,这些天杨镇南通过采集和渔猎获取的食物不仅完全能够填饱肚子,而且还节余了一些作为应急的“储备粮”。

这样的外部自然环境对杨镇南来说除了那种不知何时就会要了自己这条命的本地微生物之外,已经可说是非常的“友好”了。

另外一大收获就是杨镇南确认了一件事;那些本地土生土长的人基本上应该都不识字,而不出意料的是,对于他们所说的语言杨镇南果然是一个字都听不懂。

对此杨镇南认为只有两种解释;一,这个地方虽然在各个方面看着都与他本来所在的地球很像,不仅在人体可以感觉到的温度、湿度、气压、大气含氧量和重力等各种自然环境方面都与他原来所在的地球基本一样,就连这里的动植物的种类和它们的外形也都和自己原本所在的地球上的动植物几乎完全是一样的。

可实际上这里极有可能完全就是另一个星球。

只不过其在温度、湿度、气压、大气含氧量和重力这些人体能够直接感觉到的自然环境方面恰好都与杨镇南原本所在的地球基本一样,其动植物的种类和外形也都和他原本所在的地球上的动植物极其类似,以至于既不是拥有大量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手里头又没有专业化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自己无法分辨其中那些细微的差别而已。

也就是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己观察到的,那些说着自己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的“当地人”事实上根本就是居住在这里的外星人,祂们所讲的是其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此地的外星语。

这样的话自己自然是不可能听得懂的。

二,这里的确是“地球”,那些“当地人”也确实是“地球人”。但它却不是杨镇南原来所在的那个地球,实际上只是“平行宇宙”或者是“多维宇宙”中的某一个宇宙里还处于“战国时代”的另外一个“地球”而已。

这样的话,那些“本地人”所讲的就极有可能是这一时期的语言。

而且有可能还是此地的方言土语,所以自己听不懂也就同样丝毫都不奇怪了。

“报告连长!里头都已经搜过了。这家就一个小丫头,没有其他人。”一个身上穿着一领棕褐色的铠甲,用左手持着一杆青铜戟的士兵一边用右手紧紧地抓着他刚刚从身后的那间极其破旧的土屋里抓到的一个看起来大约十一二岁,显然是已经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的面黄肌瘦的小女孩儿的手腕,一边抬头看着面前一名站在一辆由两匹战马挽驾的双轮马拉战车上,看着应该是一名“古代军官”的人说。

“那找到粮食了吗?”那个同样身穿铠甲,左侧腰间佩有一柄连鞘长剑,站在战车上的“古代军官”问。

“报告连长!这家确实没有粮食。我们刚刚都搜过了,一点粮食都没有。”那个士兵回答。

“呸,真是晦气!算了,那就将就将就吧!你们几个,把这个老太婆跟这个小丫头都拖那边去弄干净,就当中饭吧!”那名站在战车上的“古代军官”对于没有在这家找到粮食显得很是不满意,但是却又没有什么办法。

所以他一边说,一边一脸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连长,我觉得这个小的还是留着吧!营长就喜欢小的。”站在战车左边地上的另一名士兵转过身抬头对站在战车上的那名“古代军官”说。

“好吧好吧!那干脆就把这两个跟其他那些个一起都带回去吧!”站在战车上的那名“古代军官”

此时正在不远的隐蔽处默默观察的杨镇南完整的听到了对方的对话,心里又再次暗自吃了一惊。

先前让他吃惊的原因是眼前的这些士兵和军官所说的语言并不是本地人讲的那种自己听不懂的,疑似为这个时代的“古代语言”或是“外星语言”,而是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

并且也正是因为对方所说的普通话吐字发音几乎已经接近于电视里那些著名的资深主持人的标准了,丝毫都没有任何可以辨识的地方口音,因而这也使得杨镇南完全不可能通过口音来辨别对方是什么地方的人。

另外,那名士兵对站在战车上的那名“古代军官”的称呼自然也引起了杨镇南的注意。

“连长”这个职务明显是近现代军队里才会有的职务,所以它绝不应该出现在一名身穿古代铠甲、手持青铜戟的“古代士兵”的嘴里。

而让杨镇南吃了第二惊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些人只是因为一时找不到粮食,就决定要把直接把被他们抓到的这两个当地人作为他们今天中午的果腹之食,更是因为他们提到了在他们之中居然还有一个喜噬“小孩儿”的“营长”。

杨镇南知道,在古代,由于战乱、旱灾、水灾、瘟疫和各种虫灾以及各地粮食的分配、调运计划的不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不合理、不周密、有人恶意的囤积居奇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饥荒。

而在出现长时间大饥荒的极端情况下,于饥饿难耐却又无物可食的灾民中确实是会出现这种互为果腹之物,以求充饥保命的情况。

而古代的军队在战斗中也会因为长时间的被围困、粮道被截断、囤积粮草之地被夺而断粮,又或是故意为了达到一种恐吓对方,使对方失去战斗意志而屈服的心理战效果等种种原因和目的,也会有计划的把一些不是敌方重要人物的低级俘虏和抓到的敌国老百姓充作粮秣。

有的时候为了威逼、恐吓或胁迫敌对一方的将领和统帅屈服就范,他们的亲人一旦被对手抓住,也有可能会在处死之后被烹而噬之。

而且对于敌方将领和统帅的亲人来说,不仅有可能会在城下或是两军阵前就被敌人活活的烹而致死,更有可能是直接被生而啖之。

而在有的时候施行这种行为,其目的或许仅仅只是为了泄愤而已。

而且杨镇南还知道,这种行为虽然在后世之人看来会觉得极其的野蛮、残暴、不人道,但这样的事在古代其实既不少见,也不奇怪。

所以真正引起他注意和警觉的实际上只是眼前这几个操着一口极其标准的普通话、交谈中出现了现代词汇,但却穿着古代铠甲、手执青铜冷兵器的奇怪的“古代士兵”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何来路而已。

在看见这群武装人员押着那一老一小两个明显是已经被吓呆了的本地人离开后,杨镇南立即就用右手抓着前护盖,提着自己的那挺九五杠一式班机枪,弯着腰以周围较高的草丛作为掩护,悄悄地尾随在后。

由于怕被对方发现,所以杨镇南离得比较远,大约有三十多米。

实际上,他始终都只是保持着能够目视观察到位于这群武装人员队尾的那三名武装人员,保证不会跟丢即可。

杨镇南之所以要跟来有两个目的;其一,这群武装人员说的很明白,这一老一小两名当地人被押回去之后不仅性命不保,而且最后还会变为他们口中的饵食。

作为一名人民军队的军人和一名党员,既然碰到了这种事,那就绝对不能见死不救。

所以他决定要找机会救人。

其二,眼前这些说着一口极其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使用着一些现代词汇,但却身穿古代铠甲,手持青铜冷兵器的武装人员的身份让杨镇南极为困惑。

他心里在想;“这群人到底是从哪来的?难道是从前几天我看见的那支‘秦军’部队里头分派出来的侦查队,或者就是专门出来找粮食的征粮队?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我看见的那些‘秦军’肯定就没走。这样的话要么是他们在这地方还有任务,再不然的话就说明这地方现在已经被那些‘秦军’占领了。这些人会讲普通话,难不成他们是集体‘穿’来的?!嗯,不管了!先跟过去看看再说。”

“不许动!双手抱头,慢慢转过去,背对我就地蹲下!”杨镇南低声喝令。

“这、这位兄、兄弟,有、有话好好说。你、你别拿枪指着我啊!小心走火!”杨镇南看到眼前这个穿着一身古代铠甲,好像是个古代军队中的基层军官模样的人一脸惊恐的看着自己这个不知道是从哪儿突然窜出来的,手里还端着枪的人,然后就用流利而又标准的普通话向自己求饶。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