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赵起的家事

第三十章:赵起的家事

大乌顺王和同化看着统计回来堆积如山的数据,脸色铁青。借助洪水就把无数物资和浮桥冲毁,尤其大乌王朝花费巨资打造的水师给毁的荡然无存,最要命的是对岸驿马岭的二十万军队吃饭问题,驿马岭的粮草仅够半月使用,在半月内运不过粮草会出大问题。粮草一直是从大乌帝国、石佛关、三叉路通过浮桥送到驿马岭军营,现在浮桥冲毁船只损毁,搭建浮桥的船只也凑不起来,撤回石佛关可是浮桥被毁,想退退不了,如果在半月内攻不破驿马岭,大军会不战自乱。原来计划是拿下红叶城有了稳定的后方,再实施那个“天雷”计划,一举攻入大玉帝国腹地。大功可成。现在看来计划的提前,只有攻破驿马岭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同化下令,红叶城的大乌军队放弃现在的军营,移军三叉路的马营镇扎营,以便随时撤回石佛关,自己孤身渡江去驿马岭。

红叶城见到对面营寨的大乌军队撤退全城官兵欢声如雷。

雨风在武威王府见到了朝廷的来人,想不到的是吏部尚书赵立三,赵彬的父亲赵起的伯伯,赵立三宣读了旨意,和雨风预料到时一模一样,石佛关、极乐关、红叶城全部是雨风的封地。雨风按照流程三呼万岁、磕头谢恩、感恩戴德的肝脑涂地的要为帝国征战四方收复失地。

赵立三是个文人出身,可是儿子和侄子都是武将出身,现在赵彬是南方的名义上得三军统帅,主持南方的剿匪和清剿残余反抗势力。侄子是红叶城的统领,可以说现在是帝国朝堂上得势力属于数一数二的。赵立三并不知道仓山国、洱国已经亡国,现在是雨风的地盘。只是看到红叶城的困局,也不看好红叶城的未来,几次私下要赵起跟随自己回京城,赵起没答应。

在接风宴上再次让雨风劝劝赵起,跟随自己回京都,雨风道“赵大人,这么不看好红叶城吗?再说赵起自己的事,我不好多说什么,并不是我不放人,这要看赵起自己做决定。”赵立三也知道作为伯伯不能勉强赵起,知道赵起对赵家因为赵起的父亲怨恨满满的。

赵起的父亲原是禁卫军的统领,年轻有为和丞相秦卫的庶出的小儿女相恋,要说这也是门当户对,可是偏偏赵立三在朝堂和秦卫政见不合,使两家势同水火,涉及到儿女的婚事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无奈赵起的父亲赵立武也是个痴情之人,就自己亲自去秦府为自己求亲。那就得三媒六证,也是大户人家明媒正娶的必备,也是大户人家的脸面,赵立武孤身上门秦家觉得赤裸裸打脸和丢人,秦卫勃然大怒乱棍把赵立武打出府门,并下令小儿女封在绣楼,不准见人,那小儿女也是情根深种以绝食反抗父母。

赵立三见弟弟如此伤风败俗,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将弟弟赶到族地祖宗牌位跪在那儿反思。不想那丞相秦卫第二天就上殿奏了那赵立武一本,说是伤风败俗不说还目无尊长,这种不忠不孝之人不配为帝国效力,建议免去禁卫军的统领,皇帝在背后一打听是两家小儿女的事哭笑不得。这是拿不上台面,可是拿上台面就不是小事,这涉及到孝和忠,就不是小事了。只好免去赵立武的统领之职。赵立三这个气啊,因为这点小事被免去统领职位。一气之下请出祖宗牌位赶出赵立武,不再承认赵立武为赵家的子弟。皇帝没有料到事情会弄出这么大,也是惋惜不已。秦家一看这是撕破脸了,也是把女儿赶出秦家,不再承认是秦家的女儿。在这个化族为家的年代,伤风败俗和不孝不忠是这个世间的天大的事。

年少无知的这对小儿女终于走到一起,可随之而来的事实打垮了这对懵懂无知的夫妻,找不到事做,没有人敢用他们,赵立武无奈只好出卖苦力,随着赵起的出生,生活压力加大。从世家子弟到苦力的底层,从穿金戴银的官家小姐到双手老茧的普通妇女,巨大落差使赵起的母亲一病不起。看不起病,吃不起饭这是赵起在幼年最深的记忆,母亲死后,父亲每天酗酒看着母亲留的香囊嚎啕大哭,赵起在十二岁开始在京都混社会做小工,开始养活父亲,十五岁那年父亲酗酒而死,死时抱着母亲给他那个香囊。赵起离开那个伤心之地去找对父亲最好的侄儿赵彬在边境参了军,虽然也有哥哥赵彬的照拂,可是那也是一刀一枪和沙漠人杀出来的。从一名小兵一直干到统领之位。

赵起对赵立三说没有怨恨那是假的,父母的死和伯伯有直接关系,在自己十岁前父母没有和自己透露过两个人的身世。在自己混社会时知道自己的身世后问过父母。父母说过,活不进赵家的门,死不归赵家的坟,记住我们的赵姓不是赵尚书家的那个赵姓。

从赵立三见到赵起,赵起就没有喊过伯伯,只喊赵大人或赵尚书。赵立三也知道当年自己做事做过了头,好多次偷偷去见弟弟,都被避之门外,放下的银子也被扔在大街上。再怎么说赵起也是弟弟的骨肉,现在红叶城朝不保夕,和自己回京都是最好的选择。还想再劝劝赵起,却被告知因军务去了城外,一时回不来,只得怏怏不乐的和武威王雨风红叶城众位官员告辞,赵立三踏上回京之旅。赵起也没想到这是叔侄的最后一次见面竟是诀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