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的威胁

阿克顿勋爵说:每个时代,自由都面临着四大威胁。强人对权利集中的渴望,穷人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无知和迷信者对乌托邦的向往,无信仰者将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

阿克顿勋爵的关于对自由的四大威胁说的可谓是真知灼见极有先见之明。因为我们反观整个19-20世纪全球民族主义的激进、狂奔,又再看21世纪西方社会的大撕裂和新自由主义对自由的伤害,可以说我们社会的一切问题全部在阿克顿勋爵的这句话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而对自由真正的威胁正是那些标榜着自由的新自由主义者对自由的伤害。因为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为了不和那些正在毁灭自由本身的新自由主义者混为一谈,所以他们无奈被动的一再更改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们才叫自己“古典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等等。而所有那些对自由的毁灭都起源于那些高喊着自由的激进主义者的一腔热血,比如法国大革命,它对法国的伤害到现在也没能完全的恢复。正式因为这样的原因让有过亲眼目睹法国大革命的英国保守主义大佬爱德蒙伯克都无奈的说到:为了真正的拥有自由,我们必须约束自由。但巧的是阿克顿勋爵也是继承了洛克和爱德蒙伯克的自由主义精神的人而且也传承了英国自由主义精神根植于传统这一习惯。所以我们再详细的讲下阿克顿勋爵的自由的四大威胁。

在关于阿克顿勋爵的自由的四大威胁中,强人对权力的集中渴望这一点光从字面上就非常好理解也无需多解释,同时这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逃脱的宿命,包括欧洲也会经常出现拿破仑和希特勒这样的人。所以关于四大威胁中的第一条我们就不多解释。

接下来我们解释四大威胁中的第二条:穷人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底层老百姓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其实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这从最近几次的美国大选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底层百姓选民表现出了明显且强烈的撕裂和对抗。而这归根结底就是公平和自由的撕裂、穷人和富人的撕裂、均贫富和保护私权的撕裂。尽管如此到最后美国上层们依然是分田分地一片忙,基本每次都是老一套,所以美国的新移民和底层百姓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可能会是美国未来衰败最大的原因之一。因为人们的思维总是容易掉进一个陷阱会觉得自己的不幸总是他人造成的,尤其是最容易怪在那个比自己富有的人身上。其实跟他人半点毛关系都没有,因为一个人的绝对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只要底层人民的这种思维意识不改变,只要底层人民的这种思维基础还在,那么当贫富差距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自然就总会有平均贫富的冲动和想法。为此阿克顿勋爵觉得:穷人对不公平而导致的财富不平均的怨恨是和平时代自由面临的最大的危险。

第三条:无知和迷信者对乌托邦的向往。其实从柏拉图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无数的乌托邦爱好者,那到底什么是乌托邦呢?其实乌托邦就是人类自己想象构建出来的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天堂,那里和谐共处、人人平等、没有压迫,是人们典型的衣食无忧的世外桃源,这个天堂类似于太平天国塑造的乌托邦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均匀的。但不管是太平天国还是柏拉图、傅立叶、拉伯雷,乌托邦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金光闪闪温暖的像个太阳让人向往和期待,而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无情的打脸而且是往死里打的那种。比如拿我自己来说,活到现在工资没有超过一千八,每天永远吃不完的沙县国际和猪脚饭。那么乌托邦的构想为什么永远无法实现呢?乌托邦之所以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人性恶或不着边际的空想而是因为其底层逻辑是构建理性的问题,人类所有存在的制度都是演化出来的并不是人类理性设计出来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是远超人类理性本身的,所以基于人类理性设计的乌托邦怎么可能实现?因为它根本不符合自发秩序,所以它注定是会失败的。

那么自由的四大威胁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最大的问题是理性的自负,不管科学怎样的发达也不管科学发达到了什么程度,这个世界都有一种不是人力能驱动、控制、改变的终极驱动,而这个终极驱动在经济学里就是市场,在物质世界里就是自然,在精神世界里就是上帝,而人类的理性主义是不可能可以僭越这个终极的。因为,人类的理性怎么僭越市场无形的手,又如何做到洞悉真正的客观本质,也不可能在精神世界达到神的高度,所以人类的理性主义是无法僭越这个终极驱动的。但是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他们就是觉得可以人为的设计一个完美无瑕的世界,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傅立叶的乌托邦,他们所有一切的制度都是最优的理性设计,而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甚至可以用集体的名义去牺牲个体以及个体的利益,因为这是为了他们崇高的理性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而阿克顿勋爵却认为:那些以集体的名义牺牲个体的伟大口号都值得怀疑和不值得推崇以及需要重新审视。阿克顿勋爵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任何人都可能或者可以压制自由,不管他是权力人物还是宗教领袖,哪怕是普通的底层百姓都有可能或可以压制另一个普通底层百姓的自由。所以为了保障自由,在任何情况下个人自由都应该优先于集体利益,说白了就是个人的自由要比集体的利益更加重要

第四条:无信仰者把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无信仰者把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这一条牵扯到信仰、以赛亚柏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为了更好的阐述和理解,所以把第四条分成三部分:信仰、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来分别阐述。

信仰:要知道一个人有没有信仰,首先需要知道信仰的定义。信仰指的是:一个人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顾名思义,如果一个人有对一种思想或一种宗教或一个追求的信奉敬仰,那么这个人是可以被定义为有信仰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任何一种思想或任何一种宗教或任何一个追求的信奉敬仰那么可以被定义为没有信仰。说直白了既没有思想又没有宗教又没有追求的人是没有信仰的,在思想、宗教、追求这三样中有任何一样是信奉敬仰的那么就是有信仰的。所以说没有任何追求的人是没有信仰的。比如生活中那种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他的思想完全是随波逐流、见风就是雨、道听途说,又没有任何的宗教,对自己对生活也没有追求过一天是一天的人,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信仰。

在阐述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前先介绍下以赛亚柏林,以赛亚柏林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也是西方思想史领域的奠基者,而他的两种观念“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共识。所以以赛亚柏林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欧洲的良心大神。自由主义是西方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他深刻塑造着我们的世界,从最早英国洛克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奠基到约翰斯图加特密尔对自由系统的阐述再到以赛亚柏林对自由的分类,英国一众思想家对自由主义的产生、发展做出了深刻的贡献。自由主义其实说白了就是英国的一脉流传。以赛亚柏林提出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概念则是当代社会对自由主义最深刻的洞察。

积极自由:说白了它是一种主动的状态,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的实现某件人们想做的事情。比如说你妈觉得你瘦,她不管你吃得下吃不下、想吃或不想吃她都要让你吃两碗饭和她觉得有营养的菜。比如你妈觉得你冷或者她怕冷,她不管你冷不冷也不管你愿不愿意、想不想,她都要强制性的给你穿上大棉袄。比如你爸不喜欢这个工作或者觉得你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他不管你喜不喜欢也不管你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他都要强制性的让你去做他喜欢的他觉得能赚钱的工作。再比如你爸不喜欢你的对象或者觉得你的对象配不上你,他不管你到底爱不爱你的对象也不管你的对象是否真的配得上你,他都要强制性的把他喜欢的他觉得配的上你的对方介绍给你。以上这些例子这就是典型的积极自由的代表,因为当他完成了这件事情后他的愿望就达成了,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积极自由。说白了就是你去哪里、想干什么、吃什么东西,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干涉你,这些完全是由你自己的意志去决定的,所以积极自由就是主体如何通过行动去实现意志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消极自由:以赛亚柏林认为消极自由就是一个人有免于被干涉的自由,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意做一件事情,你都不应该被外界所干涉。如果你为了好看不想穿棉袄,那么不管是谁都不能让你穿棉,如果你不想吃、不喜欢吃某样食物,那么不管谁都不能让你吃这种食物,如果你不喜欢、不愿意做某份工作,那么是谁都不能让你做这份工作。而这个时候你的愿望达成了,你也实现了你的消极自由,消极自由就是不管外界有多大程度的控制你的内心,你都保持自己的选择,它是一种主体和外部世界的对抗。所以根据消极自由的特性,消极自由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你的意志不一定是最完美的理性,也就是说你的理性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不一定完全是对的。但是你坚持自己的自由并不是为了完美而是为了避免外部世界对你个人意志的强制而导致恶的发生。比如某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消极自由他对抗外界的控制保持自己的选择,虽然他的选择不是完全对的,而外部世界对这个人意志的强制,最后遭到这个人违反法律的报复,这就是外部世界对个人意志的强制而导致的恶的发生。就像你爸觉得做金融能赚大钱,他不顾你的反对不顾你的意志强制性的一定要你选择报考金融专业,虽然这看上去是你爸的一个完美理性决定,但是这会导致你失去真正适合你的真正你热爱的职业。这种对个人意志的僭越是人类社会发生一切胁迫、绑架的罪恶的根本。外界可以不知道不了解你的意志是什么但是可以引导你朝着多元化方向去接触从而达到让你自己筛选出符合你自己意志的选择。在以赛亚柏林的观念中,消极自由是更高级的自由,因为它避免了个体被一群积极自由的人去绑架的罪恶。比如抽烟有害,全世界的政府都不提倡人们抽烟,但是不提倡不代表可以剥夺人们抽烟的权利不代表可以把烟民手中的香烟夺走,抽烟是你自己已经认识到了抽烟的危害后自我意志的选择,你知道这不是件好事,你也知道政府是为了你好但是你依然有抽烟的权利,外界可以劝导你但是他们不可以强迫你,你抽烟的权利不可以有任何人干涉也不可以有任何人走到你面前说为了你好把烟掐灭。但是你抽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恶果必须要你自己承担。但在社会实践中,消极自由会带来很多灰色地带和行为,比如抽烟、喝酒、堕落、颓废、放纵或者过着某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有人就会觉得我们必须强制他们改变,而这时候人们对消极自由的干预就产生了,比如成年人玩游戏就是典型的社会对消极自由的一种干预。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以赛亚柏林还要推崇消极自由呢?确实,消极自由并不是一种最佳的理性状态,但是它能避免恶的发生,消极自由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柏拉图的理想国也不是为了拥有一个傅立叶的乌托邦,而是你可以拥有不认同、不住在这个理想国和乌托邦的权利。古往今来,悲剧都是人类一群自认为完美理性主义的人所一手造成的,他们用自己的理性为了实现自己的积极自由而去绑架他人的消极自由,比如希特勒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把德国人民拖入到万劫不复的地狱。而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对消极自由的探索到了一个极深的地步,这个电影提出了很多极为深刻的问题,比如一个人的内心有没有邪恶的自由,法律惩罚犯罪是对行动的惩罚还是对意志的惩罚。一个人犯罪自然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通过强制性的洗脑把一个犯罪的意志给洗掉,这是不是属于对自由的干涉。提倡消极自由是为了保持一种个体意志的独立不让外部世界干涉个体的意志,但是消极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所以消极自由也必须遵守约翰斯图加特密尔的自由定义,那就是你的自由不能妨碍和伤害他人,你的内心可以保留自己的世界,不管多黑暗多邪恶那仅仅只是你的内心而已,因为法不诛心,但是你把内心黑暗邪恶的观念付诸行动伤害到他人那就必须要面临法律的惩罚。以赛亚柏林对消极自由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诠释,他说:解放一个人就是把一个人从偏见、愚昧中解脱出来,让他自己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告诉他你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命运。

从以上以赛亚柏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混合体,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积极自由体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消极自由体。因为人会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改变自己的意志,而这个意志有时候是积极自由的有时候是消极自由的。但不管我们是处于何种意志何种自由状态,我们都不能没有信仰的把放纵和自由混为一谈。因为积极自由有积极自由的好坏,消极自由有消极自由的好坏,不管你是处于何种自由状态,你都不能绝对的偏左或偏右,因为任何的绝对都是掉入深渊的开始也是放纵的代表与开始。只有遵循规则和秩序的基础上内心保留自己的世界,不把自己的意志建立在妨碍和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尽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否则终将迎来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一个没有任何追求的人怎么会有信奉敬仰,一个没有信奉敬仰的人怎么会有信仰,一个连信仰都没有的人又怎么能分辨出放纵和自由的区别,一个分辨不出放纵和自由的区别的人又怎么会有信仰,所以无信仰者将放纵和自由混为一谈是对自由最大的威胁之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