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一场考试,四书五经【求数据】

又等了好一会儿。

对读官带着名单过来,再次核实考生的身份。

如此折腾一番下来,才正式发放考卷。

第一门考试。

考的是经义。

这一门考试一共有七道题,这七道题的题目从四书五经里出。

考生需要写七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字数至少三百字。

也算是最折磨人的一场考试。

难点其实不在于题目。

而是八股文的文体!!

考生必须在答卷上使用八股文来作答。

八股文的文体也很奇葩,文体格式要求极其严格。

必须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来写。

这样的文体写法十分呆板。

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多一行少一行都不行。

所以,好多考生为了符合文体格式,经常东拼西凑。

导致文章一眼看过去虽然工整。

但是仔细一读,实则废话连篇,狗屁不通。

还有一个更为奇葩的点。

在这一场考试中。

考生不能放飞自我,不能在答案中谈论自己的思想,只能按照四书五经的儒家思想来作答。

所以。

萧洛安要想写出一篇体现自己思想的文章。

只能等到三天后的第二场考试。

第二场考试可以写一篇论文,而且不需要使用八股文的文体,考生可以自由发挥。

第二场考试,才是萧洛安所真正期待的!

萧洛安早已在心中有了想法。

他要在那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的考试中,写出一篇惊世骇人之作!!

他要按照系统的意思。

将道家思想的精华表达出来!

...

收到考卷之后。

已经是正午时分。

萧洛安先迅速浏览了一遍七道题的题目。

还好。

对他来说不算难。

都是他曾经研读过的知识。

第一道题:“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

题目要求考生按照这一句话,以八股文的文体,写一篇三百字以上的文章。

一看到题目。

萧洛安心里便有了思路。

“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这句话取自于《礼记》中的《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篇》。

大致意思就是。

赵文子和叔誉这两个人在九原巡视时,赵文子问:“如果死了的人能够复活,我该效忠谁才好呢?”

进而引发两人的一场讨论。

萧洛安将试卷一翻。

继续看第二道题。

第二道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

这是出自于《尚书》中《周官》的一句话,论述君王制定律法时,应当如何考虑老百姓的信任问题。

第三道题......

萧洛安一连看了七道题。

不由得会心一笑。

“稳了!”

七道题中蕴含的观点,以及出自于哪本书哪个篇幅,萧洛安都一清二楚。

现在已经到了中午。

他把试卷一放,也开始热饭,打算等下午再开始动笔。

打开餐盒。

里头的吃食都是小柳给他准备的。

午餐是芭蕉叶包起来的炖鸡肉,还有蛋炒饭。

晚餐是不容易馊的干竹笋炒腊肉。

至于后两天,就只能是靠大饼和咸菜了。

看到萧洛安要热饭。

供给官过来帮他点燃了炭火,帮他架起汤碗大小的砂锅。

萧洛安把鸡肉放入砂锅中,香味扑鼻而来。

隔壁的张达伸过头:“萧兄,你煮的什么,好香啊!”

站在一旁监视官狠狠瞪了张安一眼。

严肃道:“考生之间不得交头接耳,再有一次,逐出考场!”

张达耸耸肩赶紧坐回原位,煮自己的饭去了。

不得不说。

小柳的厨艺确实很好,这两年多来萧洛安的吃住,几乎都是小柳来照顾的。

美美吃了午餐。

少部分考生当场睡起了午觉。

而大部分因担心写不完文章,一吃完饭便奋笔疾书,开始作答。

萧洛安也不例外。

他将答卷铺好,提起自己改良过的狼毫笔,也开始作答。

穿越过来的三年。

除了生啃那些晦涩的古籍之外。

萧洛安还得练毛笔字。

下了一番苦功夫之后,如今他的毛笔字也写得有模有样。

几乎每一个能够进入会试的书生,无一例外都要写得一手好书法。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卷面书写的美观,也是作为衡量考生能力的一个标准!

——

PS:新书幼苗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求各位读者大老爷支持一下,给个鲜花,评价票、月票、打赏吧。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