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大明士绅二

众人闻言纷纷默然,虽然在座的人中有不少看不惯徐大少爷如此嚣张,但不得不承认这徐大少爷说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卢象升如今贵为五省总理,掌控着大明的半壁江山,想要给这样的高官送礼,如果送少了那还不如不送,要送就送得惊天地动鬼神,要送的卢象升连拒绝的余地都没有。

“这主意是我提的,那我徐家出银子十万两。”徐大少爷一扫众人见大家不再说话,随即竖起一根手指后说道。

众人一听徐大少爷如此大气,其余人也不甘落后,不过片刻功夫,一百万两白银就已经凑齐。

为了抵御东北的建奴,崇祯皇帝费尽心机地加税,把全天下的老百姓折腾得欲死欲活,到最后也不过多捞了一千多万两白银,而这些江南的豪门大户为了拿下新任的五省总督,轻轻松松就掏出了百万两白银,说这些豪门大户富可敌国都算寒碜了。

“我会派人去许昌一趟,只要他收下了这笔银子,那什么事都好说。”徐少爷看着眼前这一沓会票,信心十足地说道。

“只要他卢象升能帮我们守好家门口,别让那些挨千刀的闯贼来祸害咱江南就是了,咱们呢就安安心心的在江南过安心日子,这要求不高吧?”另有一人双手一摊对着众人说道。

“不高,绝对不高。”其余人纷纷附和道。

说到底这些豪门大户所求的就是一个安稳,只要这些闯贼不到江南来打扰他们的美梦,这些士绅们才不管大明的天下是否已经是水深火热岌岌可危呢。

一百万两银子多吗?确实不少,可如果一百万两银子能买到一条能帮他们看家护院的狗,那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当狗的。

“如果这姓卢的不识抬举怎么办?”其中一人略显突兀地问道。

虽然这概率比较小,可万一这卢象升真就是个软硬不吃的主,面对着巨款也不动心,那大家伙还真拿他没办法。

“那也无妨,这江南又不是只有他一个总督,他不收自然有人收。”徐公子淡淡的回答道。

众人一听这话先是疑惑尔后不禁恍然大悟,虽然卢象升贵为五总理,统辖这江南五省的军政大权,可别忘了,如今的江南可还有一个漕运总督兼庐、凤、淮、扬四府的巡抚啊。

不得不说大明的官位设置就是这么操蛋,此前闯贼南下,朱大典因为救援凤阳有功,崇祯皇帝提拔他为漕运总督兼庐、凤、淮、扬四府的巡抚,负责坐镇东南。

闯贼离开凤阳后一路北上,尔后在陕西河南等地来回横跳,将西北的洪承畴折腾得灰头土脸,眼看洪承畴一人分身乏术,朝廷又设立了一个五省总理。

如此一来,一个江南有两个总督,而且分管的地方还有重叠,更无语的是二人的职责都差不多,都是防范闯贼南下骚扰江南百姓。

官场之上不怕担子太重就怕责任分摊不清,二人的品级一样责任又有重叠,所以卢象升和朱大典的关系就非常微妙了。

徐公子这话就非常直接了,如果卢象升不识抬举,那大不了退而求其次,让朱大典来顶替卢象升就行了。

要知道朱大典升任总督在前,正志得意满之时,朝廷再在江南设一五省总理,朱大典的郁闷可想而知。

所以在这些豪门大户们看来,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卢象升这个五省总理,若能把他卢象升拉下水,江南的豪门大户自然高枕无忧。

可若是卢象升想当大明的清官?不收这一大笔银子,那不要紧,你卢象升不收可有的人收,大不了退而求其次选择朱大典这个备胎就行了。

朱大典在大明官场可是有个绰号——苍鹰乳虎,说的就是朱大典在钱财方面是贪得无厌毫无节操。

在江南的这些豪绅们看来,既然拉拢不了一个五省总理,那就创造一个五省总理,想必这个时候正一脸郁闷的朱大典非常乐意配合。

“徐少果然豪气。”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赞。

就在众人以为大事议定可以开始纵情享乐之时,太仓王家的话事人王揆提醒道:“我听说朝廷有意追究历年以来拖欠的税款,凡是胆敢拖欠税款的一律治罪。”

太仓王氏作为琅琊王氏的余脉,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特别是到了大明朝,太仓王氏更是发展成了风流相承数百载的衣冠诗书望族,家族之中人才辈出,最出名的当属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

世人都说王锡爵为官刚正清廉,除了王锡爵本人的节操够好之外,实在是人王首辅压根就没必要再贪了,安安心心当个清官难道不香吗?

王锡爵这个首辅虽然退休了,可老王家在朝中的人脉依旧在,此番朝廷刚提出要清理清理往年拖欠的税费,就有人立即将这个消息传递出来了。

在座的众人一听这话顿时有些吃惊,按道理来说,大明子民为国交税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这些贪得无厌的豪门大户可从来不这么想。

天下的百姓就是那地里的韭菜,如果皇帝老儿收割得多了,那意味着这些豪门大户可就收割得少了,所以这些豪门大户对于税款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了就如挤奶一般一点一点往外吐。

长此以往,整个江南拖欠的税费已经成了一个天文数字,如今崇祯皇帝想一刀就把这些拖欠的税费给收割了,这对豪门大户来说可就不是挤奶而是割肉了,豪门大户没意见才见鬼呢。

当然这些豪门大户从来不会想的是,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怎么到了皇帝老儿这里就不作数了。

在这些豪门大户们看来,老子凭本事欠的钱,你皇帝老儿凭什么让我还?

“老侯家不应该啊,真要追缴税款,他侯家就能置身事外?”徐大公子一脸疑惑地问道。

徐公子嘴里的老侯家乃是当今户部尚书侯恂,虽然侯恂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可在这些富十几代前面还真不够看。

“老侯家就是怕自己下不来台,所以才让人把消息提前送了出来。”王揆随即解释道。

“侯恂这个老滑头,自己骨头不硬就想让我们替他出头。”徐大少爷闻言一脸不屑道。

“没办法,虽然被人当枪使,可这头咱们还真必须出。”王揆随即补充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