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陆军扩军?!

自由世界军事同盟的签订,使欧洲宪章和中国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希特勒开始慎重考虑入侵波兰的事情,而中国也开始不断地加强在陆地与苏联、日本边界的军事实力。要知道,自1月16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一签订,日本就开始在朝鲜南部日控区接连进行了几场实战演习。观察家们一致认为:这是日本临战前最后的检验性演习。波兰也重新进行了一次全民总动员,从美国和苏联输入的各种武器装备被下发到了每一位适龄公民手中,军队人数从最初的一百二十万急剧膨胀到近400万。

面对咄咄逼人的自由世界军事同盟,欧洲宪章和中国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管。1月16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签订的当天,欧洲宪章轮值主席――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便率法国外长和德国外长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一起坐船赶往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压力,欧洲宪章显然已经不会再把英国、美国等国视为一个可以和平共处的国家,他们需要外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来确保他们自身的安全。而遍寻全球,只有中国完全符合这一条件。而中国也会因为军事同盟的签订,需要一个在地球的另一边牵制美英两国的力量,所以双方签订与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完全针锋相对的军事同盟条约就是那样顺理成章和不可避免的了。

但我也明白,一旦与欧洲宪章签订了这种军事同盟条约,希特勒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入侵波兰。而这样一来,就必然引发全面的世界大战。因此,我觉得要想阻止希特勒入侵波兰,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以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为要胁。不过,这个办法,甚至连我自己都无法说服。中国与欧洲宪章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不是中国对欧洲的恩赐,而是双方彼此需要的结果。我要想推迟世界大战爆发,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竭力说服希特勒。可惜的是,对说服这个疯子,我没有任何把握。说不定,到时候,他倒把我给说服了。

当欧洲宪章的那些外长们还在大洋上颠簸时,我又一次召开了国家危机处理委员会扩大会议,就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后,如何尽量延迟大战的爆发。因为,就目前中国而言,还没有完全作好战争准备。尤其是陆军,兵力似乎过于薄弱。而且,东南亚的几个产粮区也因为刚刚到手,还未来得及消化,一旦需要进入战争状态,就必须大量征召青壮劳力入伍,这会误了春耕。

会上,胡玉率先发言:“各位领导,作为陆军的老人,我在此再一次请求立即加大对陆军的投入和建设,立即扩张陆军部队的兵力。虽然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建设,陆军规模已经达到了20个集团军、3个军及一些独立师旅等部队,总兵力有240万人左右,但这在和平时期还算过得去的兵力,在未来的大战中是绝对不够的。据我们陆军参谋部和总参谋部进行的兵棋推演来看,要对付苏联在叶尼塞河以西的进攻和日本在朝鲜南部的进攻,加上保卫沿海城市和国内重要战略要地以及东南亚等地,我们至少需要600到800万以上的陆军部队。当然,如果能够达到1000万,我们就可以进行攻势行动。”

叶飞接过话说道:“是的,诸副总司令说的都是实情,虽然我们在空中力量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顶尖的水平,海军力量也因为有20余艘航空母舰而傲视群雄,但陆军兵力确实太少了点。总参情报局汇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在地面上的主要敌人苏联,其陆军兵力达到了800万,装备有各型坦克、自行火炮等高达25000辆。而我们在叶尼塞河以东的纵深防御体系中,总兵力不过4个集团军加上一些独立师旅,不足60万人,坦克和装甲战车也只有8000辆左右。虽然可以得到空军的强力支援,但我们总参并不认为我们可以阻挡苏联的进攻。再说说朝鲜南部的日本,他们到目前为止,已经将整个朝鲜南部建成了一个要塞式的堡垒,布署有21个师团及一些旅团、联队等兵力,总数达到了55万人以上,并且装备有3000辆坦克。而我们在朝鲜北部只有1个集团军和一些独立师旅,共计15万人左右,拥有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有2000辆。虽然我们有信心在朝鲜战场上击败日军,但不要忘了,我们在朝鲜北部没有什么系统的防御体系。换句话来说,我们虽然呈现的是一种攻势布局,但真正到战时,我们没办法以现有的15万人的兵力去突破日军的堡垒。而日军则可以轻松地突破我们的防线。”

李长山沉声说道:“当然,日本不足为虑,我们在地面上最主要的敌人是苏联。他们800万陆军中,集结到叶尼塞河以西地区的部队就达到了500万!我也看了总参和陆军参谋部搞的几次兵棋推演,虽然我们的纵深防御体系能够给予苏军重创,使其在进抵西伯利亚工业区之前,就会损失掉三分之一的兵力和装备,但仍有至少350万的兵力对我腹地进行打击。而如果我们不扩军的话,我们此时能够动用的兵力不足百万。再说了,日本肯定会在苏军动手的同时,在朝鲜弄出些动静来。”叶飞点着头说:“小日本儿已经在朝鲜弄了个大动静(指日本在朝鲜南部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种局面确实非常令人震惊,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中国从建国以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加上需要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付出巨大的补贴,每年投入到军队中的资金并不太多。而且这本就不多的军费中,也由于需要大力发展海军和空军,而终于将陆军排在了后面。虽然我们封存了大量的新式装备,但数量上的不足仍不能完全替代质量上的优势。看来,在这几个月中,极力扩张陆军规模是目前关系到中国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至于春耕,只有寄希望于已经开始大量发展的国营农场和东南亚的产粮区了。

大家在意识到陆军扩军的重要性后,都把眼光看向了国防部长郑耀邦。郑耀邦咳了一下说:“目前的局势确实让人惊心,我们的正规部队规模确实严重不足。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部队的建设还是非常有成效的。目前,我国预备役部队的总额为1200万人左右,其中有超过75%的兵员是退伍老兵,他们稍经适应性训练即可成为优秀的正规军人。而民兵的总人数则更加惊人,全国有3000万民兵,虽然绝大多数每年只有在农闲时期训练,但毕竟是青壮年,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兵源还是挺充足的。但是……”

说到这里,郑耀邦看了看我,没有再说下去。我接过话来:“但是我们的技术装备还不足,对吧?”郑耀邦点点头。我又说:“上次开会的时候,宋先生(宋琳沁)已经指出了一点:为了消化我们过剩的工业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大军工生产。沈学涯已经就此事作了很好的安排。目前,虽然没有进入战时经济体制,但我们的工业已经达到了月产1000辆坦克、1500辆装甲战车、1500门各型火炮、3000辆卡车、5000辆吉普、1000架作战飞机的规模。另外,生产了数千万枝自动武器和相应的弹药。我相信,只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库存武器就足以重新装备至少500万陆军和30个师的空军。所以,我们现在所要考虑的是扩军后的战斗力形成问题。”

郑耀邦立即回答:“请首长放心,只要有这些装备,最开始征召重新入伍的老兵,将主要以退伍前就从事技术兵种的人员组成。最多两个月,我有信心让他们成为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新型军队。而且,我们军队的双重配置的制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保证提供足够数量的军官。”我满意地点点头说:“那好,会议结束后,你就立即以国防部的名义下达征兵令吧。我们时间不多了,希望能够在战争爆发前,组织至少600万以上的陆军部队、70个师以上的空军部队。”郑耀邦立即站起来大声回答道:“保证完成任务!”

我想了一下,又对陈海说道:“陈司令,海军现在拥有20艘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和2艘破交巡洋舰。另外再加上一些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保卫国土和东南亚应该是足够了,但要想争夺整个太平洋上的制海权,我觉得还少了点。我们的海军现在已经适应了,或者说已经习惯了用海空力量进行作战,反而对用舰炮作战有些别扭。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我的想法是,海军应该大力发展通用型军舰。比如从现在开始建造轻型航空母舰,国外也叫做护航航空母舰。我们用C2型高速商船的船体,就可以大量建造轻型航空母舰,上面搭载十几二十架作战飞机,一艘就应该可以对抗至少一艘重巡洋舰。”

我泯了口茶又继续说道:“海军除了海空力量外,还应该将巡洋舰及驱逐舰一类的轻型舰艇作为重点。我们的轻型舰艇数量似乎有些不够,这在我们进行新加坡海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问题。我们甚至没有足够的舰艇来防卫本土。在未来的战争中,这些轻型舰艇将担当起重任,无论是为主力战舰护航、保卫海上运输线、争夺制海权、抗登陆,还是对敌国进行骚扰和破袭,都离不开这些轻型舰艇。”说到这里,我不由得觉得有些滑稽,十多年前,我还为中国的第一艘巡洋舰下水而感到万分自豪,而现在,我却将他们称为轻型舰艇。

我抛开杂念又说:“海军最让我放心的是潜艇部队,现在已经拥有超过400艘潜艇,足以保卫我国的万里海疆。但如果再加上对敌国进行破交作战,我认为数量还是少了点,而且现在的潜艇在遂行这种任务的时候,其续航力尤其是水下续航力还有一定的差距。海军下一步的工作里面,也要加强对新型潜艇的投入。核工业部的谢部长几天前向我汇报说,他们在兰州已经成功地运行了第一台15000马力船载的核反应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人类一个划时代的成就。从这个反应堆的体积来看,完全可以装进潜艇。”

说到这里,陈海眼睛一亮,惊喜地问:“主席,您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建造核潜艇?”我点点头说:“是的,我们必须建造核潜艇。我们的海军一旦装备上核潜艇,将会使我们的海军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因为,我们拥有最强大的打击力量。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核潜艇可在水下持续航行一个月,直接进入到美国的近海进行各种军事行动。在将来,我们的技术发展后,实现了核武器小型化,给潜艇的鱼雷、水雷等装上核弹头。大家想想,这该有多大的威慑力和实际作战能力?到时候,海洋就会完全掌握在我们中国人手中。”

大家听后不由得心驰神往,不过金阳反应得最快,他带着一丝疑问说道:“我们也不能只看到这一种武器带来的优势,我们需要海军更全面和均衡地发展。”陈海也从心潮澎湃中清醒过来:“不错,我还想到,我们可以搞更大功率的核反应堆,就可以装上航空母舰。”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宋孝仁看到金阳抢先,也不甘落后:“就是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主席同志所说的核潜艇。还有,我们现在正在全力生产核原料,用来制造核武器,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冲突?”这一句话问得相当有水准,也等于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是以核武器生产为重,还是以核反应堆的生产为重。

我有些惊讶他的急智,要知道,宋孝仁虽然也接受过西方教育,但其专业与核物理没有任何关系。我赞叹地回答他:“宋主席(国民党主席)果然睿智,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争夺核原料资源的矛盾。但反应堆中所需要的核燃料铀235并不需要象核武器那样极高的纯度,生产起来的成本和效率都容易控制一些。而且由于我们现在的浓缩工艺还并不完善,每次粹取都会产生大量的对核武器来说,是不可用的‘废料’。而核反应堆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废料’。我们现在所生产的武器级铀235,虽然只有43公斤,但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勉强制成一枚核弹。”

新月这时候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核原料够不够用?朝鲜那边是我们核原料的主要供应地,因为日本在南部的活动,却总让人感到不放心。虽然我们在广西和云南也找到了铀矿,但要重新进行建矿和开采需要时间,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我叹了口气说:“唉,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分别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但这两个地方都属于英联邦,而英国跟我们刚刚打了一仗。看来,我们的核原料来源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现在就应该大力增加对广西云南两地铀矿的投入。”

李长山嘿嘿一笑:“主席,我看能不能把澳大利亚打下来?澳大利亚有那么多矿产,我们不收为己用,实在是太对不起他们了。”郑耀邦附和着笑道:“不错不错,老李这话说得好,我们干脆打下澳大利亚,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最丰厚的遗产。如果实在不行,把加拿大也拿过来就更好了。”看着这两个家伙在这里旁若无人地“意淫”,赵天赐有些恼火:“你们两个就那么自信?我们中国就一定能够打下澳大利亚,而其它国家就看着我们独吞?想着澳大利亚还不够,还想加拿大呢。”说完,又发觉我好象也陷入“意淫”中,不觉提高了声音:“主席,你不会也是这么想的吧?”

我立即清醒了过来,讪笑着说:“不会,不会,我怎么会这么自大呢?加拿大离我们太远了,虽然我们的北极区(本属苏联,但因为在北极圈内,人迹罕至,事实上为中国所占领)离加拿大并不远,但中间始终隔了一个美国的阿拉斯加。除非我们完全击败美国,才有可能占领加拿大。”赵天赐满意地点点头,但随即他发现有些不对:“咦,不对呀,主席,听你这话的意思好象是没打算要加拿大,却准备拿下澳大利亚了?”我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反问他:“为什么不呢?”

看着赵天赐一脸不信地看着我的样子,我有些发窘地说:“您想想啊,我们现在拥有东南亚,离澳大利亚也非常近。我们的海军非常强大,远不是澳大利亚那三流海军所能比的。澳大利亚面积巨大,却只有几百万白人和一些土著人居住,这纯粹就叫做浪费土地。澳大利亚拥有无数的矿产,是英国最主要的战略资源来源地,甚至美国也有差不多20%的战略资源从澳大利亚进口。我们同美英两国的战争,打的就是实力,打的就是资源,我们切断他们的资源就等于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赵天赐略有所思地回过头,我又对着新月说:“新月呀,你刚才说的核原料问题,只要我们拥有澳大利亚,就不再会为这个核原料发愁了。”金阳拍着手笑道:“哈哈哈,主席同志想得很远嘛。但现在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澳大利亚,而是我们要不要签订与欧洲宪章的军事同盟协定。要知道,不管我们打不打澳大利亚,美英日这三国一定会同我们中国开战的。我们以一国的实力去对抗这三国,再加上一个随时可能从我们后面咬上一口的苏联,大家认为我们有胜算吗?”

叶飞想了想说道:“有,但不大。有,是因为我们有核武器,胜算不大,是因为我们的核原料的生产能力似乎跟不上。”金阳被他呛了一下,有些不悦地说:“如果我们不使用核武器呢?我们有胜算吗?”不仅叶飞,在坐的所有人都不禁摇了摇头。我一拍脑门说:“哎呀,刚才跑题了,我们在讨论与欧洲宪章签订条约的事,结果却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来了。我的意见是签,能够拉欧洲下水和我们一起打美英,我们也犯不着错过这个机会是不?”

赵天赐看了看会场内的人,大家都一脸为然的样子,他自己也是非常赞成的,所以就说道:“好了,我想跟欧洲宪章签订军事同盟协定一事,大家都不会反对。但签这个协定时,我想我们中国应该提出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欧洲必须在苏联边界上对苏联施加压力。不能让苏联在我们与日本作战的时候,腾出手来在我们后面来一刀。”魏长安嘿嘿一笑:“这点我想我应该能说服他们。别忘了希特勒马上就要打波兰了,一旦占领了波兰,苏联恐怕就得重新布署自己的兵力分配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