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情报组织 平阳公主遇见李夫人。……

河南郡有一个人叫卜式, 在知道大汉朝廷要对匈奴人发动总攻之后,多次向河南郡郡守捐赠自己的家产,作为军用物资。刘彻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安排人去了河南郡询问卜式是不是想当官。

然而卜式却说:“国家和匈奴人作战, 是一种抵抗侵略的义战, 我觉得有能力的人应该参军作战, 有钱的人就应该给国家捐钱,这样才能将匈奴人彻底消灭。”

这话直接说到了刘彻的心坎里, 他觉得卜式这人能处, 于是直接征召卜式为中郎将,提升他的爵位为左庶长, 并赐农田十顷,将他的事迹昭告天下来激励全国的百姓。

如果不是历史上确有这个事情发生, 刘璃甚至有点怀疑,这个卜式是不是刘彻安排出来的托儿。

时间荏苒, 转瞬间又至初夏。不仅刘彻在等着漠北的战况,刘璃也在等着, 奈何前线一点消息都没有。

倒是那位李妹妹在五月初的时候, 终于抵达了长安。刘璃本来估算李家人从中山国来长安,最短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却不想一个半月后, 他们才总算抵达了长安。

彼时刘璃正在未央宫里, 她难得闲了一段时间,陪着阿娇喝茶浇花, 顺便听听乐府根据自己提供的诗词新谱的歌曲。

刘璃真心认可李延年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他编出来的乐声,即使自己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听了,也觉得好。

刘璃将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送给了刘彻, 刘彻听后大为赞叹。

“朕倒是没想到,阿璃竟然还有如此才华,所写的这首《水调歌头》竟比司马相如笔下文章要工整有意境。”刘彻本人也爱好文学,对于辞赋的品鉴本领也非常出色。

司马相如的辞藻过于华丽,但是这词句式工整简短,不管是读起来还是唱出来,都朗朗上口,绝对是一篇佳作。刘彻喃喃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好词好词!”

刘璃心说,这可是人家苏轼的大作,能不好么?

“父皇,这词并非我所作。”刘璃微微坐直了身子,对上刘彻投来的目光,她伸手执起杯子,浅浅的喝了一口,决定先卖个关子。

刘彻直问:“不是你所作,那是何人?”

刘璃坦诚道:“此乃一个叫苏轼的大文学家所作,用来表达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刘彻追问:“这苏轼人在何处?如此有才华的人,实不该被埋没了。”

“唔……”刘璃沉吟了一下,抿唇道:“他不在了。”

刘彻听罢,颇为遗憾:“真是可惜了啊。”顿了顿他又问:“阿璃是如何认识此人的?”

刘璃早就想好了说辞,便道:“当年我在朔方城时认识的,因为想父皇母后了,所以苏轼先生就作了这首词给阿璃。”

这样说属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不过谁让苏轼这个时候还没出生呢?那她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应该也是可以的吧,刘璃如此想着。

刘璃在椒房殿内住了数日,饶有乐趣的看着刘胥因为写了一手歪歪扭扭,如同狗爬一样的字,被刘彻勒令每天抄一篇往届考生写的策论,写好交给他检查后才准休息。

刘胥不敢违抗刘彻的命令,只能苦着一张小脸趴在书房的案桌上,一边抄写一边将自己白净的小脸还有身上弄得全是墨汁。

倒是刘旦,自从入太学后,他勤勉好学,又聪慧过人。不管是太学院的老师,还是身边和他相处的同学,都对他赞不绝口。再加上刘旦是皇后所出嫡长子的身份,大家几乎已经默认了他就是未来的太子。

刘胥的策论抄了一半,已经不想再抄了。刘璃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着他越写越扭曲的字迹,感叹道:“你这字,比我当年写得还丑。”

“那父皇有没有让阿姐也罚抄?”刘胥以为找到了战友,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家姐姐,希望听到阿姐也被罚抄的过往经历,这样他的心里才平衡。

刘璃扬了扬眉,抬手轻轻的敲了一下他的脑袋:“当然没有。”

“为何父皇不让阿姐罚抄?”

刘璃道:“因为你姐姐我写的字,和聪聪写的一样好看呀。”

坐在一旁认真看书的刘旦听到姐姐提到自己的名字,悄悄的转头看了过来,眼眸中带着一丝丝小骄傲,他情不自禁的坐直了身子。

刘胥嘀咕:“写好看的字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杀匈奴,写好看了有什么用?”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于是干脆将笔往桌上一扔,耍起了脾气:“我不写了。”

刘璃:“……”这熊孩子,脾气倒是挺大的。刘璃倒也不惯着他,开口吩咐一旁伺候的宫女道:“你将四皇子抄的这一半拿去给陛下看。”

宫女刚要过来,刘胥连忙扑过来按住了自己写的字,嚷嚷着:“我写,我写,我现在就写。”作为未央宫里的混世小霸王,刘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父皇对他沉着脸。

刘璃见他将桌子搞得全是墨汁,挥手让宫女来清理一下,顺便将之前写的字帖给扔了,让他重新写。小样,还治不了你。

**

刘璃在椒房殿里小住了一段时间,又决定回公主府,顺便打理一下自己的资产。如今她的食邑是整个东海郡,每年的收入都要盘算好几天才能核算清楚。

钱财对目前的刘璃来说,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总是堆积在库房里,也不是个办法。而且她曾经在茂陵县开的炸鸡店,在张管事的运作下,已经分别在长陵、安陵、霸陵以及阳陵这四个地方,都开设了分店。

甚至又收养了很多人,培养成探子,供刘璃差遣。

为了方便传递消息,刘璃还安排人训练了一批信鸽。

她打算效仿武侠,搞一个非常强大的情报组织。这个组织里的人,可能是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民,或者是游走于大街小巷的贩夫走卒,又要或者是新官上任的县令。

例如如今刘彻身边的侍郎荀彘,就是她的人。

现在这个组织才初见雏形,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她不如将自己目前的资产统计一下,投资进去发展一下自己的组织。

目前组织的总部依旧在茂陵县,刘璃打算在长安建一个分部,由自己亲自差遣。

回到府邸,刘璃正准备让乔将库房的账目拿过来让她看看,却听竹青说:“公主,昨日有个姓李的男子,拖家带口来应招府中护卫,说是得了公主应允的。”

刘璃听闻这话,脚步微微一顿:“李姓男子?”该不会就是李延年的哥哥和弟弟妹妹吧?

她连忙问:“他们人呢?”

竹青小声道:“守卫不知道公主要留下他们,将他们给撵走了。”

刘璃:“……”

“都是奴婢不好,没有提前告知守卫。”竹青连忙道:“奴婢昨日知道后,已经派人去找了,甚至还去了乐府找了李琴师。”

刘璃都懒得去问最后的结果,直言道:“是不是没找到?”

竹青心虚的点了点头:“是。”

“李琴师那边是怎么回的?”

“李琴师说也不知道。”

这么一说,李广利一家来了长安之后,便直接来了她公主府报道。结果因为守卫不知情的缘故,将他们赶走了。那么他们这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能去哪里?

竹青知道因为自己的办事不力,好像耽误了公主的大事,她噗通一下在刘璃面前跪下:“公主,都是我不好,你惩罚我吧。”

刘璃看向她,倒也不至于为了这种小事惩罚跟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的竹青,但这件事情她也确实没有办好。

“罚你三个月的俸禄,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了。”刘璃伸手将她扶起来:“竹青,你现在是公主府的管事,手下管着公主府里上下一百多人,要以身作则。”

竹青连忙点头:“诺,奴婢以后一定不会再错了。”

长安城这么大,几十万的人口,要找几个人简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刘璃想了想,既然明面上的人找不到他们,她就安排探子去找找看,也顺便考察一下自己这个探子组织的能力。

她去了书房,写下命令然后利用信鸽传了出去。若是有消息,那么消息自然还会传回自己的手里。

翌日李延年也过来了,他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家人已经抵达长安了,所以更不知道他们此时会去哪里。

刘璃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原由,并且表示:“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先找到人才行。”

李家兄妹初来乍到,能去哪里呢?公主府里一百多个卫兵都出去找人了,刘璃也不好动用皇城守卫。

若是让北军守卫来帮忙找人,那么刘彻必然会知道,到时候他问起来,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所以这件事情还得是自己动用人脉来解决。

三天后,刘璃的探子利用信鸽传来了消息。

刘璃展开纸条,上面只写几个字:在平阳侯府。

刘璃盯着着几个字,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好家伙,怎么跑去平阳侯府了?还有曹襄不是已经上战场了吗?他们是怎么跑到平阳侯府去的?

纵然心中有疑惑,刘璃的脑海里还是出现了一个想法,莫非是平阳公主来长安了?也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说得通了。

可……自己都这样改变历史了,居然还能让平阳公主遇见李夫人吗?难道这就是历史的宿命?想到这里,刘璃的心里不是一般的凝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