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惨败

“魏忠贤,杨士奇他们几个这人几日怎么都没有过来了?”朱允炆把玩着手上的唐朝和田玉玉璧悠闲地问道。

“回万岁爷的话,三位大人这几日已经完成了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现在正在对您所提出的‘牛顿三定律’进行实验研究,同时还在对照着您给出的改良方法调试新型火药。”

听到魏忠贤的回答朱允炆也是惊掉了下巴:“什么?你再说一遍!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完成了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是吗?”

怎么可能!当时我也就是随口一提想着用这困扰着数学界几个世纪的难题吓唬吓唬他们,短短一个半月一群刚刚接触数学的小白就完成了这个难题的证明。老天是再跟我开玩笑吗?

朱允炆的心中无比震撼,这一个半月他什么事都没有做,不过就是仗着自己之前过目不忘的本领,把之前在大学里面所看到的那些各个学科理论研究的书籍内容给抄录下来放在了藏书阁中。想着先从基础知识的普及开始,经过个一两百年现在留下的这些书也就能派上用场了。

这下倒好了杨士奇这三个人联合着这些时日从全国各地召集过来的一些学子硬生生的做到了这一步。这些个问题朱允炆也只是记住了,以他所学习的那些知识完全不能解释清楚。

缓了缓神朱允炆才开口说道:“好了,你让他们不要再对数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现在他们的任务是把我发给他们的那些书上的知识转化成实践,让一些我提到的东西可以被制造出来。”

想了一会朱允炆又接着说道:“还有就是要让他们想办法制定出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对这些知识进行全国性的普及。”

“遵命!万岁爷奴这就派人去告知几位大人。”魏忠贤赶忙回答。

“之前我画了几张图纸让你送去工部让他们派人赶制现在进展如何啊?”朱允炆又接着问道。

“万岁爷,工部尚书前几日上了折子提起了这个事情,他说万岁您给的第一张图纸过于复杂,对于用料的要求又极其的苛刻直到前几日方才制造出第一个,测试的效果也达到了您的预期。工部计划在剩下的一个半月之中尽可能的赶制出五百个。至于其他的几个玩意有万岁提供的生产流程早就可以实现量产了。最近已经在京城附近选地建造工坊了。”

听到魏忠贤的回答朱允炆心里可是高兴坏了,不愧是工艺发达的大明工匠们的手艺就是没话说!

“告诉户部对工部建造工坊的拨款尽快的批给他们。”朱允炆大手一挥就贴心的为工部尚书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

“同时也要告知工部钱款到位我要的东西就必须给我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朱允炆对着魏忠贤叮嘱道。

朱允炆话刚说完就有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过来,魏忠贤赶忙厉声呵斥道:“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模样,说发生什么事了?”

小太监低声在魏忠贤身旁耳语着,不一会儿魏忠贤也是神色慌张地对朱允炆说道:“万岁爷,不好了!保定失守了。”

朱允炆猛地从躺椅上坐了起来:“快说发生了什么?耿炳文这个老东西走之前朕不是对他好生叮嘱过了吗?叫他不要小瞧了朱棣,我只要他坚守保定就行了怎么这点小事他都做不好吗?亏他还打了一辈子的仗,真是个废物!”

还是小瞧了明成祖朱棣了啊!本以为耿炳文打不过朱棣但凭借保定的城防工事抵挡朱棣几个月不成问题可是没想到才短短一个月保定就失守了朱允炆现在也是忧心忡忡了啊!

“回万岁爷的话,长兴侯在到达保定城之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加固了城墙并且在保定城外二十里地前修建了工事。燕王再得知长兴侯驻守保定之后连夜召集了全部兵马赶往保定。长兴侯也是派出多股骑兵沿途骚扰阻击燕军步伐。在长兴侯到达保定后的第三天燕王大军就到了保定城五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了起来。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动静,长兴侯派人经过多方打探也是毫无收获,两军遥遥相望十余日之后燕王突然分兵围住了保定城。”

“燕军只有十万兵马对阵固守坚城的三十万大军还敢分兵?朱棣会这么糊涂吗?”朱允炆听着直摇头心中暗自踌躇。

“长兴侯也是觉得事出蹊跷所以就派人严防死守并且下令让驻扎在城外的十五万大军撤退,结果不知怎么的在城外大军撤退的那个晚上走漏了风声燕王发动进攻一口气吃掉了驻扎在城外的十五万大军。”此时魏忠贤已经是吓得满头大汗了颤颤巍巍的说着。

看着朱允炆紧握的拳头可以想象此时他是何等的暴怒。

“废物!一群废物!我方人数是对面的三倍之多,十万大军围而攻城,在对面兵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还被人在城外吃掉了一半的兵力。耿炳文是猪吗?他跟谁学的兵法?是谁告诉他孤军守城还要分兵的他是嫌自己的命不够长吗?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砰!的一声朱允炆将手中价值连城的玉璧砸了出去摔了个粉碎。

吓得一旁服侍的宫女各个跪伏在地不敢出声。魏忠贤也是赶忙上前安抚道:“万岁爷您息怒!长兴侯也是没有想到我军撤退的号令和燕军进攻的号令是相同的都是三声炮响。”

听到魏忠贤的解释朱允炆也是冷静了下来开口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这么重要的军事信号怎么会发生重合,那个陆炳又是干什么吃的堂堂一个锦衣卫都指挥使连一个情报工作都做不好吗?”

“万岁爷,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陆大人,您在大军出发前就明令禁止锦衣卫干预军机要务,此行锦衣卫只负责刺探军情。在燕军围城之后长兴侯就中了燕王的离间计将陆大人连同一众锦衣卫给看押起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允炆刚刚压制住的怒火又一次的涌上心头,破口大骂道:“耿炳文这个臭丘八,老匹夫!真是个连李景隆都不如的废物。关押锦衣卫都指挥使这种大事他都敢独断专行,简直就是无法五天了!”

“再然后呢?保定城是怎么失守的?”朱允炆不甘心的追问着。

“在全歼城外的一众守军之后,燕王就不在有所动作了。可就当保定城内的守军稍稍放松警惕的时候,燕王突然下令攻城。没日没夜的冲锋十几天下来保定城外尸体斗快填满了护城河了。”

“那我军伤亡如何?”朱允炆关切的问道。

“十几天下来将士们身心俱疲,伤亡人数几乎是达到了守军的两成。”

两成那就是四万余人,守城的都死伤如此严重了那燕王的军队应该是所剩无几了啊?这保定城怎么还会沦陷呢?

看出朱允炆心中的疑惑,魏忠贤也是说出来让朱允炆无比震惊的话:“燕军伤亡只有两万人,燕王逼迫城外兵败被俘的五万守军替燕军攻城几乎全部战死。”

什么?燕王用降军攻城。朱允炆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这都是什么奇葩情况啊!真的很颠覆三关。

“燕王给降军们派发攻城器械让小股燕军在后进行逼迫若有反抗者直接射杀。面对昔日的战友城中的守军多有不忍好几次都险些被燕军攻陷了城楼。在燕军攻城的第十七天时燕王收兵,此后燕军就对保定四门进行了不分时间,不分程度的佯攻。可是每次都是冲到离城门一百步的时候鸣金收兵,还时不时的拉出大炮朝着城墙轰上几炮。搞得我军苦不堪言,城中守军大多是步兵出城突围无异是送死,就这样被燕军折磨了小半个月后,在一天夜里被燕军趁着保定刮起沙暴偷袭,攻破了防御最薄弱的南门。只有长兴侯和陆大人率领着两千骑兵逃了出来,现在正在真定府疗伤。”

听完魏忠贤的汇报朱允炆也是两眼发黑顿感头皮发麻。三十万军队驻守保定城一个月下来就只剩两千人了。惨败啊!惨的不能再惨了!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朕太轻敌了啊!魏忠贤现在立刻马上召集六部主事官员,和内阁大臣一个小时后去兵部开会!在规定时间没有赶到的就地革职!快去!”

魏忠贤被吓得连滚带爬的跑出大殿,赶忙召集人手去通知各位大人。

……

“这可如何是好啊!长兴侯此番大败我朝损失了三十万的兵马啊!”

“燕王军心大振,一时间朝廷也派不出更多的军队去和燕军较量了啊!”

“要不派人去和燕王和谈我们划江而治?”

……

朱允炆一言不发的走进兵部,眼神冰冷的看着一众官员:“还没有打到南京呢,仅仅只是丢了一个小小的保定就要划江而治了吗?”

平静的话语中感受不到丝毫的愤怒,可就是这般的平静让得在场的众人倍感压力。

“臣等要求严惩长兴侯!”不知道是谁壮着胆子出声提议惹得一众大臣附和。

“长兴侯自然是要处置的,可是现在朝廷新败首先要考虑的是应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燕军的行动。而不是在这里开批斗大会。”于谦开口说道。

吏部尚书告老,刑部尚书告病,户部尚书夏元吉和工部尚书李泰安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前往江南治水去了,现在这些官员之中就属于谦官职最大。

于谦一开口其他人也都乖乖的闭嘴了,静静的等待着朱允炆发话

看着底下一群人都偃旗息鼓也终于是开口说道:“长兴侯耿炳文指挥不当,作战失利致使我朝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褫夺其爵位,剥去其官职押解回京,看押侯审。

至于与燕军的战事,八百里加急告知魏国公让他集结大同所有的兵力准备进军北平。同时紧急召回李如松让他带着‘朵颜三卫’出任山西巡抚总领山西大小一切事宜,并叫他迅速组织山西的所有军队分别开往真定府和河间府,阻击燕王军队。这次李如松的任务是进攻要让燕军吃点苦头,给朕狠狠的教训一下燕王部队。让燕军知道我朝廷的军队可不都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至于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就让他担任钦差大臣前去山东组织军队严防死守,防止燕军改道山东。”

“陛下,此举是不是太过于冒险了。山西的可战之军只有五万不到,而且全是步兵红衣大炮也只有区区五门。燕军可是还有五万精锐骑兵,加上俘虏还有八万步兵。纵然李大人少年英才,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李大人能是燕王的对手吗?”于谦也是担忧的说道。

现如今朝廷新败,北境的局势对朝廷十分不利。现在匆忙召集军队对抗燕王,无疑是以卵击石。这也是此刻朝中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不若朝廷退守太原,济南一线。以黄河为界抵御燕军!”这时候齐泰站出来说道。

“不可这岂不是要将华北大半让予燕王了吗?这将朝廷的脸面至于何地。我朝新败现在就又要放弃华北了,届时燕王占据华北平原对我朝士气又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兵部侍郎景清站出来直接是否定的这个提议。

“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办?现在朝廷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募集大量的兵力。我们怎么抵挡燕王的军队,现在紧急收拢的军队完全不会是燕王的对手。”齐泰有些失态的大吼道。

“住口!身为朝中大臣在这里大吼大叫的成何体统。朕说过了,正面阻击燕军的事情就交给李如松了,侧翼交由山东的官兵防守。朕绝不允许燕军越过黄河,北直隶就是燕军埋骨之地。”

朱允炆怒目圆瞪扫视着周身官员:“你们当中的一些人都把肚子里的小九九给朕收好了。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打的什么算盘,这一个月里面从北境运来的金银珠宝没有百箱想必也要几十吧!真当这紫禁城的高墙能挡得住你们这些交易了吗?只是新朝初立朕不想大开杀戒而已,三日内将所收贿赂交到户部朕可既往不咎。不然他日刀斧加身之时不要怪朕没有提醒你们。”

一时间这兵部大堂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一些胆小之人额头早就沁满了汗水。

“从现在开始相关部门进入最高战备,各地调兵速度还要加快太慢了,距第一道招兵令下达已经有四十几天了到京的军队才三十万。朕再给你们二十天的时间,二十天召集不到六十万大军我们新账旧账一把算。”朱允炆的语气愈加低沉,隐隐之中透露的杀意也是更加明显。

看着一群噤若寒蝉的大臣们,朱允炆也是冷笑连连。看来建文帝的失败也不是全无道理,坚固的碉堡总是从内部攻破的啊!

“哼!两日之内我要看到兵部交上的燕军兵力部署和山西、山东、北直隶各地城防地图,不然你们就集体告老吧。户部也要将收到的上缴赃物总额统计出来呈报内阁。”

“魏忠贤,摆驾回宫”朱允炆起身离去。

等到朱允炆銮驾远去之后才有人小声议论

“曹大人!陛下这次对长兴侯兵败一事看来是动了真格的了,我们若还是敷衍了事怕是……”

“嘘!噤声。你不要命了啊!按照陛下说得办,不要以为朝廷损失了三十万备倭军就元气大伤了。这‘靖难之役’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作为臣子做好本分之事就是最好的了,无论是谁坐上那个位置对首鼠两端的臣子都不会手下留情的。”

……

此刻乾清宫之中

“魏忠贤,派人把这封密诏送到子茂手上务必要让他亲手打开。”朱允炆将手中的密函递了过去。

“老奴领旨!”魏忠贤接过之后便匆忙离去。

太后驾到!门外的太监高喝道。

“皇儿!本宫听下人们说耿炳文兵败了?这战事现在如何了?”

面对这个深宫中最了解建文帝的女人,朱允炆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起身相迎同时努力的在脑海中回忆着朱允炆与皇太后相处的细节,组织着语言不能露出丝毫的马脚。

“母后,你不必担心此事孩儿会很好的解决的。”朱允炆上前搀扶着拉着皇太后做到了紫檀木的龙椅之上。

递上沏好的明前龙井:“母后喝茶这可是今年刚出的龙井您好好尝尝。”

“你这孩子少给本宫打马虎眼,我可是听说你今日在那兵部大发雷霆不日就要法办耿炳文了。是不是一个月之后还要领兵北上与燕王决一死战啊?”皇太后喝着茶看似轻描淡写的说道。

听到皇太后说出这些朱允炆也是不留痕迹的皱了皱眉:“母后这是从何处听到的这些事情。”

皇太后对朱允炆此时的反应也是丝毫不意外:“你不要管本宫是如何得知的,你且告诉我此番去北境你是不是非去不可?此次你能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朱允炆迟疑了一会开口说道:“母后此番皇儿非去不可。”

朱允炆还要再说些什么却被皇太后打断:“好了,本宫知道了。皇儿后宫不得干政这些我本不该问你的。可是我也是你的母亲啊!儿子要出门打仗我也是和寻常百姓家的母亲无异。我知道于国于家我都不能阻止你前去平叛可是孩子你要小心你四叔啊!他可不是一般人啊!太祖皇帝众多儿子中就属燕王最像太祖皇帝。”

“孩儿知道,孩儿也并非庸才我知道我我燕王叔叔的厉害。但是孩儿更要向世人证明朕在军事上也是不输燕王的,我才是大明天命所归的天子。”

“孩子,母后相信你。但是你也要答应母后一件事。”皇太后殷切的看向朱允炆等待着朱允炆的回答。

朱允炆也是没有丝毫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孩子今年你也有十七岁了吧!是该成家了,你皇爷爷在世时就给你安排了一门亲事。明教圣女宁雨昔,你小时候也是见过的他年长你几岁今年双十年华。民间不是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吗?我也觉得很合适,现在朝中内忧外患你需要一个合适的臂助。她是最合适的人选,皇儿你好好考虑考虑要是你没有意见。等燕王事了母后就为你们主持大婚。”说着皇太后便起身离去。

朱允炆目送着皇太后离开乾清宫后,便做回龙椅之上陷入了沉思。

脑海中开始涌现出建文帝关于明教的记忆:

明教,好像是这个时空中早就存在的一个神秘组织存在的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究了。只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似历史上一样是完全靠着自己一步步的成功的,好像是在朱元璋攻下应天后明教找上了朱元璋暗中给了朱元璋不少帮助这才让朱元璋从元末乱世之中脱颖而出,一举扫平其他敌对势力荡平元朝。

虽然朱元璋建国之后暗地里对明教诸多打压可是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朝中许多从‘洪武四大案’中的大臣或多或少都与这个明教有些许联系。

太子朱标的死似乎与明教也是有着不小的关联,似乎是因为太子朱标对明教也是抱着打压的态度。如今燕王造反明教的这些人也是坐不住了,一旦燕王攻破南京一定会大肆屠戮。燕王同样对明教不感冒,所以为了明教的发展这群人又是找上了朱允炆。

朱元璋在死之前确实是为朱允炆安排了与明教圣女的婚事,看来也是考虑道了现在的情况是想让建文帝借助明教的力量稳定朝局。

‘若是大局已定那边除之后快!切记我大明是与百姓共天下,而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脑海中回响起朱元璋临终前用尽最后的力气与建文帝说的话。

看来是时候会会这个时空下神秘的组织了。朝堂之中大多是明教的门生,军中的将领也是青黄不接我若是不与这明教合作,这龙椅怕是做不长久了。

朱允炆思虑良久之后也是在心中暗自决定了。

“来人啊!摆驾工部朕要亲自去看看他们的进度如何。”朱允炆对殿外的太监吩咐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