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山里探亲

许秀芳与谢溧在娘家吃完饭后, 没有留宿,何翠霞与许强、许志军三人将人送到了村口,许秀芳转身,对父母与哥哥说:“爹娘, 哥哥, 你们回去吧,离着这么近, 我想回来就回来。”

这话说完, 何翠霞就忍不住抹眼泪。

许志军叹口气, 道:“哎, 妹啊,明明你在家里的时候我不觉得, 你一嫁人, 我就觉得家里怪清冷的, 哪儿哪儿都不对劲,要不然,你跟谢溧搬回家里住吧?”

许强与何翠霞:“……”

这孩子, 说的什么混账话啊?也不看看场合。

许强拍拍谢溧的肩膀, 道:“带着秀芳,赶紧的回去吧。要是有啥事儿, 就来家里找我, 你跟秀芳结了婚,我就已经将你当做我的儿子了,以后多带着秀芳回来。”

谢溧:“……好。”

说句实在的,谢溧也有点心疼岳父岳母了,看着两人这么难受,他转身, 小声问:“秀芳,要不然你在家里住几天?等我去看了大舅公他们,就回来接你?”

许秀芳有点纠结。

何翠霞当即道:“留啥留?阿溧,你赶紧的带秀芳回去。”

谢溧想了想,说:“娘,秀芳留在家里也可以的,回头我来接她。”

哪能让新婚的小夫妻俩,就这么两地分离?况且出嫁的女儿始终要学会适应的,不仅是女儿要适应,他们这些做父母的,也要早早适应,何翠霞态度很坚决,说:“回去吧,以后你常带着秀芳回来就好。”

许强想了想,也点头:“回吧。”

谢溧看看许秀芳,许秀芳抿抿嘴,说:“爹娘,哥哥,我们就回去了。”

何翠霞:“快回。”

等小两口的身影一离开,何翠霞转过身,眼眶就红了,许强道:“你看你,态度那么恶劣,让闺女以为你多嫌弃她留在家里呢,你这是何必呢?”

何翠霞叹口气,道:“能怎么办?总不能闺女第一次回门,我们就将她留家里吧?被亲家那边知道了,还以为咱们对他家有啥不满呢,女儿才嫁过去,咱们得为她设身处地的着想。”

许强:“行,只要你想开就行。”

说着。

许强道:“我送你回去,等下要去大队办事处办事情。”

何翠霞还拄着拐杖呢,不过身体又好了些,已经可以勉强扔掉拐杖了,但保险起见,许强与两个儿女都不准,让她继续用拐杖。

何翠霞笑道:“你去忙,我让志军送我回去。”

许志军听着父母的交谈,也理解了父母刚才的行为,更觉得自己说那些话有点傻了。许志军想了想,妹妹已经出嫁了,自己也要尽早稳重起来,于是,就笑着接过扶着母亲的任务,说:“爹,我送娘回去,你去忙,回头我去大队办事帮你。”

要忙活的事情,主要是春耕的事情,挑选种子,提前育苗,以及检查农具,有坏的要修补……

许志军也能帮上忙。

许强点点头,同意下来。

……

许秀芳趁着回娘家的这天,给家里的水缸,浇上了空间潭水,另外,还给村里的那口老井,也浇上了空间潭水……只可惜空间潭水比较少,恢复的时间也需要很长,没法大量的使用。

预估了下家里人的使用量,许秀芳已经决定了,以后每隔两到三天,就要回去给家里添加一次空间潭水。

许家的院子后面,有一小块的自留地,里面栽种着葱姜之类的调味蔬菜,还种了一颗石榴树,这段时间,可能是因为经常有残余的空间潭水浇灌,许秀芳已经发现那些葱蒜长势特别好,特别茂盛,就连味道也要比以前好几倍。

那颗石榴树,树干还是光秃秃的,但也有了芽孢,相比往年,发芽的时间明显是提前了。

这个发现,让许秀芳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

找个时间,她要再试验试验,如果确定可行,那么,村里人春耕用稻种、玉米种,还有其他的种子,就可以用一下空间潭水了。

这样一来,空间潭水的使用量必然要加大了。

可惜……

这么长时间一来,空间潭水还是一个巴掌大的小水潭,没有一丁点增加的迹象。

回到谢溧家后,许秀芳主动要求做饭,再从卢春花手里拿了存放粮食的仓库钥匙后,许秀芳就选了10颗稻粒,10颗玉米粒,10颗黄豆粒,用稀释过的空间潭水,浸泡了起来。

因为量很少,她又仔细的藏起来,倒是不容易被发现。

关于自己有一个铜钱空间这件事,许秀芳怕给家里添加麻烦,一直没有跟父母提及。现在,她跟谢溧结婚了,她也没有打算直接告诉谢溧,至少,现在是不打算告诉的。

至于以后?

也要看时机。

……

清晨,卢春花与谢清就早早的起来忙活了,早饭也做好了,卢春花心疼女儿,说:“阿清啊,你弟弟弟媳妇性格都好,都不是那种挑事的人,以后你别早早起来了,你带着娃娃,睡到自然醒。”

谢清笑道:“娘,我现在吃住都在家里,你再不让我干点活,我心里怎么安心?”

卢春花叹口气,道:“这是你家,你在家里还小心翼翼的,你爹娘看着难受。”

谢清给灶台添了一根柴火,笑道:“娘,我才没有小心翼翼呢,我只是想尽可能的给你们减少一点负担。”

卢春花板起脸:“我跟你爹有啥负担?我跟你爹每天都是拿的满工分,你爹给人打家具,还能赚点口粮,有啥负担的?你跟娃娃的吃喝,完全不成问题。”

谢清哪里不知道?可父母毕竟已经老了,尤其是她爹,以前那些家具,他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完成的,现在都需要娘在一边帮忙,才能完成了,尤其是大件的东西,还需要人搭把手……

谢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可是——

她也是毫无办法。

山里人家,没有其他的出路,即便是城里人,只要没有一份工作,也是完全没有出路的。

卢春花见劝不动女儿,便道:“家里的活计你想做就做,我不拦着你了,但你以后别早早起来了,你起来了,娃娃也会被影响,你总要考虑到娃娃吧?”

谢清点点头。

母女俩的谈话,被挑着水要进屋的谢溧听见了,谢溧沉默一下,稍等了几十秒,才挑着水进屋。

谢溧装作什么都没有听见,也不特意去提及这个话题。

卢春花看到儿子回来,马上笑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多睡一会儿?让你别忙活着挑水了,你不听,叫你爹去挑就行了。”

谢溧将水桶里面的水,倒进水缸,笑道:“又不累。我以前在部队,都是按时按点起床的,你让我赖床,我根本就做不到。”

倒完了水,谢溧挑着担子,又要出门。

卢春花赶紧道:“不是已经够水了吗?”

谢溧道:“还没有满呢,我再挑一趟。”

卢春花有点担心的看着儿子的手,谢溧立马道:“没事的,简单的活都不影响手。”

卢春花:“你自己注意点。”

谢溧:“嗯。”

谢溧出了门,卢春花就找出一个海碗,磕了两个鸡蛋进去,搅散了后,加了点水跟盐,放蒸锅里面蒸,连同鸡蛋一起蒸的,还有几个杂面馍馍,并几个红薯。

……

许秀芳没有懒床的习惯,只是她的睡的时间要比谢溧长一点,天色刚蒙蒙亮时,她就醒过来了,结果就发现家里除了小娃娃,她是最后一个起床的了。

许秀芳很不好意思。

卢春花笑眯眯道:“你想睡到啥事情起床都行,别跟阿溧、你姐学。”

接着。

卢春花将一碗蒸蛋,递给许秀芳,说:“秀芳,快吃吧,吃完了,跟阿溧去你大舅公家,那边路远,全都是山路,没法骑自行车,你多吃点,才有力气。”

蒸出来的鸡蛋羹,卢春花一共分成了三小碗,儿子儿媳女儿每个人都有一份。

许秀芳推脱不要,谢溧与谢清两人,很快就抱起碗,将鸡蛋羹吃完了。

谢溧笑道:“我跟姐姐都吃了,你也吃吧。”

许秀芳只好捧起碗,吃起来。

卢春花笑眯眯的,说:“东西我都给你们收拾好了,你们啥都不要想,直接进山就行。”

谢溧笑道:“娘,你跟爹也快点吃吧,否则就凉了。”

现在的天气,还是很冷的,食物放在桌子上,很快就要凉,必须要尽早吃完。

饭桌上的气氛,很愉快很温馨,跟许秀芳在自己家里也差不多。

饭后。

谢溧背着一个大布包,里面塞满了东西。

许秀芳两手空空。

想了想,许秀芳道:“娘,你给我一个背篓,我要是瞧见有啥好的野味,就弄点回来。”

像野菜、蘑菇之类的,山里有不少。

卢春花对于儿媳妇的要求,自然没有意见,笑眯眯拿了一个背篓,说:“行,那我就等着看有没有野味吃了。”

谢树根叮嘱道:“注意安全。”

谢溧:“嗯。”

谢家村与坝子村的后山是连接在一起的,走到后面,山路会汇聚成一条,主要是大家都要去山里打柴,临近的山坡,好的柴火已经被打完了,只能去往更深一点的山。

两个村子的人,都去那边的山,常年累月下来,自然会将路汇聚成一条。

走到半山腰时,就可以清楚的看见两个村庄了,还能看到更远一点的,至于黑山集市,是看不见的,被几座山挡着。

谢溧与许秀芳一路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点都不觉得时间难过,就这样,从大早上开始出发,一直走到天快黑了,才来到谢溧大舅公家这边。

期间,也遇到过好几个村庄,不过那些村子人丁稀少,最多的一个村庄也就两百多口人,大部分就是百来十口、几十口人。

大舅公这个村子,人更少了,老老少少,加上所有的青壮年,只有21个人。

这边的耕地面积很少,大多都是山,且很少有大面积适合耕地的面积,这里的山民,也归属与黑山公社管理,不过黑山公社只是挂个名字,人口多的地方还好,越往山里去,类似于大舅公家里这边的山民,实际上是过的却是自给自足的生活。

就算公社要征集粮食,也征集不到他们的份上。因为他们的粮食产量,都不够他们自己吃,就算某一年大丰收了,但山路遥远,要将那些粮食运出来也是一个问题。

于是——

黑山公社对大深山里面的小村子,就没有硬性的要求与规定了,只要他们能保证自己的吃喝问题,那就再好不过。

……

山路艰难,终于又翻越了一个山谷,已经可以瞧见前方炊烟袅袅了,谢溧停下来,转向许秀芳,见她脸红扑扑的,忍不住升起一丝心疼,他轻声道:“累吗?下回我就不带你一起来了。”

许秀芳摇头:“我不累,我什么都没有带呢。”

谢溧望着她,柔声道:“已经快要到了。你看到那个地方了吗?就是那个半山腰的位置,那边就是大舅公家里。”

许秀芳抬头看过去,发现确实很近了,不过要走过去的话,至少也要半个小时。

看了一眼天色,许秀芳笑道:“我们继续走吧,争取早点到。”

谢溧趁着四下无人,将她揽过来,紧紧抱住:“秀芳,辛苦你了。”

许秀芳小声道:“你注意点影响呀。”

谢溧轻笑:“我观察过了,没人。”

接着。

他在许秀芳的额头,落下一个吻,才放开她。

许秀芳摸了摸脸颊,小声嘟囔一句:“你每天都要亲好几次,都不累吗?”

谢溧闻言,露出个浅笑,却是不回答这个明显有问题的问题。

怎么会累呢?

怎样也不会累。

……

两人抵达了大舅公家,村子就坐落在半山腰上,全部都是木屋,一座座的吊脚楼,看起来十分具有特色。

其实,以前的坝子村与谢家村,也都是住的吊脚楼,后来经过不断的开荒,耕地面积也增加了,建筑用的材料也更改了,就变成了一栋栋的土坯房。

土坯房比木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每年都要像木屋那样做防潮、防腐烂的防护。

土坯房只要养护得当,住个几十年没问题,木屋却是不行的,养护不当的话,十几年就毁了,必须要重新盖。

两人才抵达半山腰,没有走近,就见到一个拾柴火的老头坐在路边,年纪估摸着有六十好几了,对方一看到谢溧与许秀芳,忍不住眼睛一亮,心里暗暗想这两个年轻人,长得真是好看。

想了想,对方忽然问:“你……你是不是树根与春花家的小子?”

谢溧礼貌喊了人,就有些困惑:“老人家,您是?”

老人拍了一下手,笑道:“我是你小舅公的邻居,你喊我一声卢涛舅公也行。”

他的名字就叫做何涛。留在这个村庄生活的人,全部都是卢姓的。

谢溧也知道,这里的人,只要跟大舅公一个辈分的,只要是叫舅公、舅婆……那就准没错的。

谢溧笑着道:“卢涛舅公,我大舅公、大舅婆在家里吗?我带着我媳妇过来看看他们。”

许秀芳也跟着喊了一句:“卢涛舅公。”

小舅公与小舅婆早年已经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儿子,谢溧要叫做舅舅,去看过大舅公一家后,就会转去那边看看舅舅。

老人家卢涛笑着道:“在家呢,估摸着现下已经回家了,你俩赶紧过去吧。”

谢溧想了想,道:“那您背柴火慢点。”

卢涛笑着摆手:“不碍事,我们是常年在这里生活惯了的,哪里哪里都熟悉,不用担心,你们赶紧过去吧。”

谢溧:“好。”

谢溧就拉着许秀芳,走向大舅公家里,走了几分钟,才到了一座木屋面前,木屋的屋前屋后,都收拾得很干净整洁,门口还摆放着一堆的柴火,隐约间,听到了狗叫声。

谢溧轻声对许秀芳道:“秀芳,大舅公跟大舅婆都是很好的人,你不要紧张,等会儿跟着我叫就行了。”

许秀芳笑道:“我不紧张。”

这边。

两人还没有进门,听到狗叫声的大舅公,就背着手出了门,一下子就看到了谢溧,那张满是褶子的脸上,立马就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来:“我就说斑点喊的这么厉害,肯定是来客人了,你舅婆还不信呢。”斑点就是大舅公养的狗。

“大舅公。”谢溧喊了一句,“我娶了媳妇了,这是秀芳,秀芳,这是咱们大舅公。”

许秀芳赶紧喊人:“大舅公。”

大舅公看着许秀芳,又看看谢溧,便笑道:“好孩子,快进屋吧,刚好要炒菜,我给你们俩做点好吃的。”

谢溧与许秀芳被迎进了屋,家里养着的狗,看到谢溧后,还蹦跳过来,将脑袋凑过去。

这是一头土狗,黑黄相间的毛发,尤其是头顶的毛发,一撮黄一撮黑的,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斑点,于是就叫做斑点了。

谢溧抬手摸了摸狗头,笑着道:“秀芳,这狗是咱们家原本那条狗子生的小狗呢,这几年了,它还记得我。”

许秀芳抬手,也摸了摸,斑点似乎很开心,直接就将脑袋靠过去,还打了一个滚。

大舅公笑着道:“斑点机灵,也特别通人性呢,村里人都说斑点好,你那个卢涛舅公还想要过去养,我没舍得。”

大舅公今年已经将近七十了,身体还是很不错,照顾自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还能下地种庄稼。

大舅婆的身体,就要差一点,下地干活是不行了,不过做做饭洗洗衣裳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这边,大舅婆见谢溧与许秀芳,就笑着去翻找家里的东西,最后装了一个篮子出来,是一堆的干果,有红枣,有核桃,还有花生……

“阿溧,秀芳,快吃。”

“这都是今年的新货,那山枣子别看个头小,其实味道甜着呢。”

“吃吧,别给我们留,我跟你大舅公两个人又吃不了多少,要不是背不动了,你大舅公都想给你们送过去的。”大舅婆一边说着,一边劝两个人吃,看着两人时,满脸都是慈祥的笑。

许秀芳可以感受到老人家那种对家里晚辈纯粹的关爱,也不好让他们失望,就抓起来吃。

大舅婆见许秀芳吃得秀气,就伸手抓了一把,塞进了许秀芳的手里,那只手已经满是老人斑与皱褶,看得许秀芳心里莫名有点难受,人老了,这也是自然现象。

许秀芳朝大舅婆露出笑:“大舅婆,您别招呼了,我自己吃,您放心,我肯定不跟您客气。”

大舅婆笑哈哈的,又看了一眼谢溧,赶紧给谢溧也抓了一把,还道:“阿溧,我一看秀芳就喜欢,她是个好孩子,你可要好好对秀芳,知道吗?”

谢溧笑道:“大舅婆,我会的,我爹娘也是一直这么叮嘱我的。”

接着。

大舅公就问:“你爹娘都好吧?”

谢溧笑道:“都好着呢。他们托我给带了东西过来。”

说着。

谢溧就把带过来的背包给解开了,里面放着很多东西,七七八八的,都是两位老人用得上的,最多的就是盐跟糖,还有一点急用的药品,是在卫生所特意开的。

大舅公道:“你爹娘有心了,每次都还念着我们。”

谢溧接着将自己工作的事情,跟两人老人说了下,就道:“大舅公,我以后会经常进山里来,也会时不时来这边看看你们,以后缺少什么,都跟我说,我回头带进来。”

两位老人一听,忍不住笑道:“那敢情好。咱阿溧退伍转业回来,也是不错的,以后你爹娘也不用担心你了。”

谢溧进入部队,做的都是危险的工作,虽然谢溧一字没提,但谢溧每次回家探亲,都是因为受伤了才回来,看着谢溧的伤口,谢树根与卢春花大致能猜测到一点。

卢春花爹娘早就没了,以前是谢溧大舅公、大舅婆带大的,因此她心里有烦闷的事情,只要进了山里,就会跟两人家说一下。

两个老人家知晓谢溧现在有公职,每个月能吃商品粮,都很高兴,是打从心底的高兴。

就在谢溧与许秀芳与两位老人家说话时,有人在门外敲门:“大伯,我听说是阿溧过来了?”

大舅公一听这个声音,便知道是谁了,转而对谢溧道:“是你大柱舅舅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