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刘良女

南京六部,起源于朱棣为了北迁,也为了说明他继承大统是正确的,于是开辟的两京六部制度,后来伴随着时代发展,南京六部成为了大明朝官员养老的地方。

实权并不高。

但,他们还是有一定权利的。

同时,南京六部之中,有很多政治斗争失败,被迫流落的人。

所以,朱厚照要诏南京六部并入镇国府,就意味着镇国府可以伸手南方。

而且是直接越过北京六部。

他们再废,也是六部臣子,只要朱厚照愿意,一句话,就能将江南所有奏疏接入镇国府内处置。

一个国家,两套班子,就会造成内部的分裂。

但对于开始想要集权的朱厚照来说,这反而是一条捷径。

南京六部的老倌们,也会兴奋的追随朱厚照,来焕发政治生涯的第二春。

谁愿意一辈子呆在江南养老啊?

“走,不能呆了!立刻去通州!”蒋冕惊了,要拉着杨廷和去找朱厚照。

杨廷和没动,只是苦笑的摇头:“南京六部就算启用了,真正会造成风险的,并不是我们,反而是江南籍的士大夫。你一个广西人,激动什么?”

“这……”蒋冕被这话说得,沉默了下来。

确实,南京六部,本来就有留后属性,也有监督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这几个布政司的权责。

如果南京六部启用,那么想要重新焕发第二春的失败者,一定会大规模的对江南进行彻查,就算查不出多少,也能从江南捞到大量的银钱,这对本地士绅而言,是没办法接受的。

本来大明朝就一直吸南方的血。

之后朱棣迁都,江南的日子开始越发舒服起来。

现在南京六部一启用,他们日子还过不过了?

综上,真正着急的,是江南人,而不是他们这些边缘地带的家伙。

杨廷和祖籍虽然是吉安,可他毕竟早就居住在四川了,未来归家,也是回四川,也绝对不可能去江南。

所以杨廷和不着急,蒋冕也不急。

“可是……不去的话,北京六部的官员们,只怕会有怨言。”蒋冕想到了这个理由。

“可若是去了,陛下以一句不曾议过搪塞当如何?终究是王守仁的一面之词。”杨廷和很谨慎。

他去了,就意味着内阁对皇帝妥协。

朱厚照的险恶用心就在这里。

他亲自去通州,那肯定离不开了。

到时候传出去会变成什么?

杨廷和媚上,亲往通州,百里迎帝入京!

往后他就是帝党、媚上的标签,想洗都洗不掉。

“给礼部,让他们发了今科的榜,然后内阁联名,给陛下去信,请尽快还京。不然今年大祭可就要误了吉时,唯恐天帝不满,降灾于民。”

杨廷和按住了礼科的封驳,让礼部强行公布金榜。

至于礼部和礼科之后的分裂,已经不重要了,首先要让朱厚照回京,他呆在通州时间越久,就越危险。

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他也看了,朱厚照的调令,更多是服务于皇权。

年轻的皇帝,南巡回来,就开始对文官集团出手了,他作为首辅不能跪,不然就算在政斗之中胜了,也难逃民间士绅们的口水。

所以杨廷和有了决断,蒋冕也就不反对了。

金榜还是发了。

但礼科封驳的事,还是让通州的新科进士们气得牙痒痒:“这群给事中!结党营私!破坏朝政!!!”

人群内不少人痛斥礼科。

朱厚照这边,正在自己的营中看书:“既然礼部准备好了,那就按礼部的要求走。”

“谢陛下。”来传信的礼部郎中松了一口气,然后退下。

……

“陛下倒是答应得干脆了呢。”

帐后,一道娇俏的身影进来。

朱厚照听到这娘们的声音,有点头疼。

刘良女,明武宗后半辈子最喜欢的女人。

绝对没有之一。

不仅人美,还很会说话,哄得明武宗很开心,同时她说的话,明武宗也会听从部分。

也就是说,她劝谏的话,明武宗基本上都从善如流。

不过现在,明武宗变成了穿越来的朱厚照后,朱厚照一直在思考集权的事情,已经接连回绝了这个女人数次暗示,像是刺激到了她,一有空就来找朱厚照。

想要再看朱厚照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这就弄得朱厚照很烦。

尤其是融合了明武宗的记忆和情感,但朱厚照自诩理智,可面对刘良女的时候,总是会露出心中柔软的一面。

这对于穿越过来没有多少安全感的朱厚照来说,每次回想起来就很不爽。

一种无法把控的不爽。

“陛下。”刘良女看着朱厚照又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心中带着一丝无奈和不安,“是妾惹到你了吗?”

“没有没有。是朕生自己的气。”

朱厚照看到她委屈的表情,不受控制的说出来这话,等反应过来之后,又不由得苦笑起来。

“陛下,你最近很奇怪呢。”刘良女上来,坐在榻边,拉着朱厚照的手,“是因为妾说不见簪非信,不敢赴而生气吗?”

朱厚照闻言愣了一下。

这才算是想起来明武宗和刘良女的小情趣,要结伴游潞州,但因为朱厚照穿越过来,导致事情前后出了问题。

清江浦的时候,刘美人就先回潞河等他,两人还约定要一起伴游,还必须见信物簪子才算见信。

但接下来明武宗落水,刘良女得知消息从潞河一路南下,在临清州与船队汇合,朱厚照则从凤阳抵达临清州,这女人就一直在耳边嗡嗡。

弄得朱厚照都忘了还有这件事情。

之前朱厚照想着打发她别在身边嗡嗡响,处理完国事都晚上了。

然后她隔着门跟自己讨要簪子,朱厚照哪里还记得这茬,又被明武宗情绪左右,想着进去说两句,结果刘良女就说了不见簪非信,不敢赴。

然后朱厚照理智重新压住冲动,转身就走了。

一直到通州,都没有找刘良女,她也没来,朱厚照以为耳根子清净了。

刘良女则害怕自己是不是惹到了朱厚照,这都多久没来找她了,难道是有新欢了?

不过好在问了张永他们,都说朱厚照在忙国事,她又以为国家出了大问题,也担心朱厚照累着,就每天来给他嘘寒问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