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海船

在孙朗的引导下,黄月英一句话为造船业打开了新的大门。

几位大匠这么试了几次。

发现可行性极高。

就是龙骨这种架构,对木材的要求也高。

因此,直到两个月后的现在。

江东才有两艘中等海船先后下海试航。

这两艘海船走海路与淮河往来于江东和寿春之间。

也到深海中试航过几天,发觉想要靠它们远渡跨海,还是很勉强。

好在孙朗也不心急,既然已经造出来可以用的海船,技术壁垒不存在了。

那么造出更优质的海船,不过是时间问题。

中华民族就是有这种特性,

只要有实物让我研究学习。

只要当权者大力关注这一个行业或产业,

那么出成绩简直不要太快!

孙朗就是江东之主。

直接下令,所有造船部的员工、官吏,根据贡献大小一律有田产奖励,更有孩子优先入学,免费就医等多项奖励措施!

贡献特别大的,可以升任工部,做技术官职。

这一来,别说他们牟足了劲。

就连隔壁炼钢、烧玻璃的各个工程组,都亲切地向造船组的同僚表示羡慕嫉妒恨!

恨自己为啥不会造船?

冬去春来,到了建安七年。

百姓们勤劳地把闲了一冬的土地种上了土豆、土豆和土豆。

连年战乱,百姓们都饿怕了。

现在有了亩产那么高的土豆,打死他们,他们也不肯种别的。

孙朗只好把自己名下的,没有租出去的几十万亩土地种上了其它农作物。

毕竟,光吃土豆哪儿行啊!

江东没有作战计划,整个天下,所有诸侯,都进入了一段修养声息的状态。

连年征战,百姓疲敝----这是北方。

南方,孙朗不动的话,其余诸侯都是守势。

没有进取之心。

一晃到了夏日,

孙朗闲来无事,决定给严如意补办个婚礼。

当然,过往的经验教训告诉孙朗。

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严如意有的,大乔也必须有。

加上马云禄,三女都是平妻。

和马云禄不同的是,严如意、大乔过门之后没有给黄月英敬茶这一环节。

三女好像同时默契地忘了,其他人也没有提醒的。

一切就那么顺顺利利的过去了。

孙朗也不知道咋回事。

也没人跟他商量这事儿!

他也不敢说,

他也不敢问。

反正,晚上让上床就行。

别的没要求。

很快到了夏季土豆收获的季节。

江东今年夏季多雨。

不过,早在去年冬天,孙朗便安排挖好了水渠,修好了道路。

因此,些许降水,对江东没什么影响。

土豆大丰收,农忙时节到了。

孙朗又亲自下田挖土豆,也不知怎的就那么巧,他一挖,挖出来一株长着九颗果实的土豆。

他倒没觉得有什么。

可把一众属下激动的不行。

去年挖出八颗果子的土豆的时候,

周瑜就说八方来贺。

这一回,众人纷纷抢先称赞道:

“主公在江东,有九五之望啊!”

这话很露骨,也很含蓄。

九五之尊,指的是皇帝。

孙朗的臣子这是把他比作皇帝。

但偏偏又加了个条件,说孙朗在江东是皇帝。

九五这个称呼,是从卦书上来的。

九五之卦,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孙朗听得飘飘然,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北方。

前几日,他收到消息。

袁绍病危。

人有生老病死,这倒没什么。

可错就错在,袁绍三个儿子都是实权州牧。

各掌一州之大权。

那么即便他指定一个为继承人。

其他两人能服气么?

袁家还是有明白人的,袁绍的谋士审配和沮授看到了袁家危机。

曾力主袁绍把所有儿子招到身边来。

袁绍将死,猜忌颇多。

立刻对两人起了疑心,心想什么意思。

只有我的儿子在外做州牧,这半壁江山才是我袁绍的。

此时曹操虎视眈眈,怎么能招他们回来?

审配、沮授无奈。

想要派人持重金前往江东请华佗前来为袁绍瞧病。

但是,

手下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华佗是孙朗的手下,怎能把主公的性命交给一个外臣?

本来对此提议颇为意动的袁绍,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于是,他只能继续缠绵病榻,一日不如一日地虚弱下去。

好在,袁绍的儿子还是在乎他的死活的。

在袁家的地盘上,广发告示,悬赏千金招募名医。

曹操也在乎袁绍的死活,

但他恨不得现在就派出杀手去,把袁绍先杀死。

嗯,或者,

把袁绍地盘上的医生全部干掉。

让袁绍活活等死。

可惜,两者曹操都做不到。

但,有一个不希望袁绍死太早的诸侯,已经行动起来了。

那就是孙朗。

孙朗麾下有许多三阶的军医,医术到了三阶这个地步。

再想提升,总要有足够的阅历和病号才行。

因此,孙朗麾下很多军医都有外出游历,四处给人看病的经历。

其中就有医师去过袁绍所在的邺城。

孙朗把这人送到了袁绍的地界上。

“袁家几个小儿,以为不向本候求援,本候就救不了他爹了么?呵!简直是天真之极,袁天真!”

芸娘听到这话,在一旁笑:

“爷您今年才一十有六,袁家那些小儿,个个年纪都比您大呢!”

“哼!那又如何!”孙朗转身看到芸娘玲珑的身子,邪笑道:“小乖乖,忘了昨天晚上叫我什么了?”

“啐!”

想起昨夜自己求饶喊得那些称呼,说的那些话,

芸娘大着胆子啐了他一口,提着裙子扭着小腰跑掉了。

孙朗麾下的军医,到了邺城,声称能为袁绍续命。

他之前在邺城行医之时,也颇有些名气。

因此很快被袁绍召见。

见到袁绍,这医师一眼就看出来,袁绍就是忧虑过度外加自然衰老导致的病情。

这种情况几乎无药可医。

但是,想要不计代价的续命,还是要有法可想的。

这医师拿出一株三十年份的野山参。

这东西的续命效果不必说,

尤其是搭配着其它药材,君臣佐使,几天的温补方子一吃下来。

同时注意食疗。

袁绍的精神居然好了许多。

觉得自己遇到了神医。

立刻上表请封这个叫张安的医师为太医令!

这封奏折,据说是袁绍亲自写的。

这话别人以为是说说而已。

但曹操年轻时和袁绍是一块光腚和泥的小伙伴。

别人认不出袁绍的字迹,曹操还能认不出来?

他拿到奏折一看,果不其然,这就是袁绍那个家伙亲笔写的啊!

这一发现,差点没让曹操气得吐血。

都怪什么这个该死的张安,

本来袁绍喘气都费劲!

现在居然能亲笔写字了?

袁绍还想让他做太医令?

那是想也不用想,门也没有!窗户也被堵死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