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转变5黑色的女鞋

“什么硅厂工人,谁能保证那能做一辈子?哪天要是硅厂不做了呢?地里又没种好,那不要喝风屙柴片?”不等绍华回复,郑丽萍笑着冲宝华说。

“绍华,你讨对老婆啦,有划有算,家里不致富都难。哈哈……”宝华一阵哈哈大笑,惹得他老婆也跟着笑起来。

第二年的四月份,明达硅厂突然传来一个让全厂震惊的消息,乡企业办要把硅厂进行承包。

金和乡政府换了一个乡长,他说根据上面的文件,要推行政企分开,政府不能直接有企业。这样,在党委会上,大家一致同意把明达硅厂进行招标承包。承包不仅要上交承包金,而且还要自负盈亏。

在招标时,本来现任厂长郑开来胜算在握的,谁知半路杀出一个联丰村的退伍军人邓万银。他利用关系,买通了乡企业办主任,在招标上做了手脚,使得郑开来的胜算落空。当然,这个邓万银招标作弊的事情,也是过了多年以后才被人揭发出来的。

邓万银接手了明达硅厂,马上对人员进行重新调整,换了一大批新的工人。对于财务出纳,更是全部更换。郑绍华不愿意被安排在一线做炉前工,最后只好离开工作了一年半的硅厂。

五月时节,正是烟叶生长旺盛的时节,郑绍华一大早就到烟田里抹芽、摘花,直到八点了才回家。在路上,郑凤来的双排座农用车迎面而来。车上坐着郑德兴夫妻和他的几个兄弟,满满的一车。

经过郑绍华时,凤来特意按了一下喇叭,微笑着朝他笑了笑。郑德兴看到绍华,脸上的笑容僵硬得好像蜡刻一般。

郑绍华突然记起昨天在烟田干活时,宝华告诉他,过两天郑燕群要在厦门举行婚礼,他家里人都要去。没错,郑德兴他们是乘坐凤来的车到县里,然后再乘大巴去厦门参加郑燕群明天的婚礼。

郑绍华站在公路上,呆呆地看着凤来的车渐渐离去,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晨曦笼罩着两边的烟田,烟叶碧绿垂髫,芳草的清香一阵阵扑来。

绍华,绍华。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好像从茂密的烟田里传出,又好像在路上传来,更像从耳际四周萦绕。

临近年关的一天,硅厂已经放假。郑绍华想在年前把烟苗杂草再除一遍。他在田里干了大半天,累得腰酸背疼,刚捶了两下腰,突然发现田埂上一双黑色的女鞋,郑绍华一惊,直起身,顿时呆住了。郑燕群穿着一件红色风衣站在他面前。

郑绍华一时不知所措,憋了半天,才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你结婚为什么不告诉我?”郑燕群说完,别过脸去,看着远处的山峦,两行晶莹的泪水,从她白嫩的脸颊上流淌下来。

“你回去吧,等下让丽萍看到了,会误解。”郑绍华重新弯下腰,双手在细嫩的烟苗行距间乱抓一通。等他再次直起身子,早已没了郑燕群的影子,如果不是还有丝丝的香水味,也许,郑绍华根本不相信她有在这里出现过。

这天晚上,郑丽萍把郑绍华搂得特别紧。

“燕群今天去找你了?”

“只是路上遇到。”

“不要和她有任何来往,不然,我对你不客气。”

……

“哔”一辆摩托车喇叭声响起,郑绍华一回头,是郑宝华。

“来,上车。”郑宝华嘴里叼着一根烟,含混不清地喊着。郑宝华茫茫然,以为邀自己去玩,等到他说去乡里开会时,郑宝华才突然想起,前几天郑开来叫他今天去乡里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村里就他和郑宝华。

郑开来没有承包到硅厂,乡里的党高官专门找他谈话宽慰他,并承诺以后有项目,会优先安排给郑屋村。郑开来揶揄地表示,自己年纪大了,最多再干一届村干部就不干了。这时正好组织委员在旁边,他要求郑开来多培养后备干部,过几天乡里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要郑开来安排两个年青人参加。郑开来一下就想到了郑绍华,然后又加了郑宝华。

其实郑开来不想当村里的书记是假的,他每天打扮得油头粉面,加上人又长得秀气白净,活脱脱一个白面书生样子,虽然四十多岁,但不知道的人,无不以为他只有三十多岁。郑开来家里是贫农,成分好,二十岁就被选为团支部书记。意气风发的他,在队里干活总是冲锋在前。改革开放后,村里的书记不能适应新形势,很快就退了下来,这时已经是副书记的郑开来就接任了书记的职务,那年他才三十岁。至今已经当了十三年的支部书记,是全乡资格最老的书记。

当了这么久的支部书记,郑开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口三寸不烂之舌。他无论在乡里开会,还是在村里开会,发言从来不用稿子,总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说上大半天。

郑开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全乡绝无仅有的,他不仅和乡里的书记、乡长关系铁一般坚硬,而且和县里的领导也是称兄道弟,也因此乡里才会叫他出任明达硅厂的厂长。他的郑屋村,不是基点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他去争取项目资金,总是找一个成一个。

这些年,在郑开来的争取下,郑屋村自来水、农田水利工程、竹山管护、沟渠硬化、道路建设都投入了很多资金。虽然这些资金没有百分之百用在项目上,但还是做了些实实在在、让群众得到实惠的事。

郑开来平时在村里,一般不呆在家中,而是喜欢走东家串西家,坐下聊天喝茶,一坐就是大半天。或午或晚了,东家自然会安排饭餐。村里人吃饭,酒是自然少不了的,家家户户都有自酿的米酒。郑开来喜欢顺便邀约村干部或朋友一起前来陪同。他酒量好,喝到高兴的时候,每每大呼小叫地猜拳劝酒。越是这样,东家越是高兴。郑开来的家里,一年到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不是找他办事的,就是来他家喝茶聊天的。有的人有一段时间没到郑开来家,就会感到不舒服,脚不知不觉地就挪到了他家。当然,如果郑开来呆在家里,那就更热闹了。有人会主动弄些菜来,都是自己家里种的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菜都往他家送。还有人明知郑开来家不缺酒,还是把一瓶瓶浓厚醇香的米酒送过来。到了开饭的时间,人们早早地就自动去厨房生火做饭、煮菜。吃饭的时候,一坐就是三几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