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众臣的惊叹,被敲竹杠

李世民看着朝中逐渐紧张的气愤,只能无奈的出言阻止,虽然他也非常想看魏征这老匹夫被人揍一顿,但是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那他皇帝的威严何在?

“蔡国公,朕倒是觉得你所说的这个计策有些道理,仔细说来听听。”

只要是能让魏征不爽,即便是被杜如晦抢了风头他李世民也认了,何况这个计策他初次听到的时候不也是跟魏征有着同样的疑惑吗?毕竟在大灾之年还兴起徭役,怎么看都不像是明君所为。

现在魏征跳的越欢,等会解释清楚之后他便会有多尴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李世民稳坐钓鱼台,何乐而不为?

“是,陛下,听臣细细道来。”

“陛下,此乃误国误君之言,陛下听之可以,但若是采纳,我魏征断然不会坐视不顾的。”

说罢,用带有敌意的眼神看了一眼杜如晦,然后悻悻的退到一边。

作为谏议大夫,他的职责就是劝谏皇帝,指出皇帝的错处,可如今任谁都能听出此策不合时宜,陛下却仍旧坚持要杜如晦说完。

若是不采纳便罢,若真的采纳了,那他这个谏议大夫的职责就没有做到,还有何脸面继续在这朝堂之上尸位素餐?guqi.org 流星小说网

“诸位,如今大唐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而国库的情况明眼人都可以看得清楚,根本拿不出更多的钱粮用于赈济灾民,是也不是?”

“那是自然!”

“好,若是我说这个办法可以让这些百姓都可以有一份糊口的营生,还可以给大唐带来无穷的好处,那还是魏大人口中所说的误国误君之策吗?”

听到杜如晦如此说,魏征心里面一咯噔,看着杜如晦阴险的笑脸,难不成这家伙当真能够解决此事?

“哼,若是蔡国公当真能让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我魏征便自愿少领半年的俸禄!”

虽然心里面犯嘀咕,但是一向头铁的魏征哪里肯认输,便当堂说下这话。

“既然魏大人如此高风亮节,那我便说了。”

“如今大唐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雪灾,可这对大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只要处理得当,来年必然不会再出现旱情。”

“首先,朝廷出钱卖粮,但是不直接发给灾民,而是从这些灾民之中挑选一些壮劳力,让他们趁冬季修建一些蓄水的场地,然后朝廷再给他们粮食。”

“现在的风雪如此之大,开春难免会形成洪涝,若是朝廷提前修好这些蓄水坝,一则可以避免开春之后的洪涝,二来则可以将融水蓄积在其中用于农田灌溉,如此,既解决了灾民的安置问题,又可以修建一批蓄水坝,只要不发生大的旱灾,其中所蓄积的雪水完全可以应对,诸位,是也不是?”

杜如晦说的慷慨激昂,朝堂中的一众大臣听的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若是说他们之前还对杜如晦所说的计策不屑一顾的话,现在则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真不愧是皇帝的智囊,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房玄龄则更加夸张,看向杜如晦的眼神之中充满了震撼之色,其中还带有一丝幽怨,同被皇帝称为股肱之臣,可他杜如晦凭什么如此优秀?

“克明,这个计策老程我听不懂,但是有一点我还是听明白了,这个计策需要粮食,我想问这些粮食从哪儿来?”

许多大臣还在仔细思考杜如晦所说的这个计策,但是程咬金却是呆头呆脑的来了一句,瞬间让一众大臣都不淡定了。

刚才被打击了信心的房玄龄眼神瞬间清明了许多,对啊,这个计策妙是妙,就是需要大量的粮食,若是没有粮食则一切都是空谈。

灾民已经困苦至此,陛下总不会再让他们饿着肚子去修建这些蓄水坝吧?

李世民也颇为诧异的看了一眼程咬金,以他的了解,程咬金若是论起战功,定是要比堂下的许多文臣大上许多,但要是论起智谋,他都想呵呵。

可就是这么一个呆头呆脑的家伙,却能够先一步看出这个计策最大的桎梏所在,这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克明所说,在朕看来,确是良策无疑,但知节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若是没有粮食,再好的良策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既然知节能够看到此处,想必会有办法,那你便说说,粮食如何解决?”

在杜如晦说完这个计策之后,李世民偷偷瞥了一眼魏征,这老匹夫脸色铁青,眼神迷离,想必是被震惊到了。

魏征确实被震惊了,在杜如晦说完之后,他都没来得及细想,就开始心惊胆战,连程咬金的话都没有听到。

他现在双腿有些发软,一想到刚才自己说出少领半年俸禄的豪言庄严,他都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这下好了,很明显这个计策一出,困扰陛下和众臣依旧的天灾问题就能得以解决,而他在发愁的是怎么给家中的夫人解释此事。

哎......只怕回去之后少不了被一通抱怨了。

“额......陛下,这个......粮食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俺......“

“陛下,你这不是难为俺老程吗?要不我捐一万斤粮食给朝廷?陛下,您看如此可好?”

吭哧了半天,硬是没有说出个道道来,李世民也被程咬金的窘迫样子给逗得笑出声来。

指望着程咬金给他出主意,还是草率了啊,不过这家伙还挺讲究的,直接捐了一万斤粮食,够意思。

“知节捐粮,朕心甚慰,玄龄,还是你来说说此事如何解决!”

程咬金张口就捐了一万斤粮食,这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不过,这也让他心里有了一丝谋划。

他之所以能够在朝堂之上让杜如晦说出这个计策,仰仗的就是许家庄那一百余万斤粮食,却将朝中的这些大臣给忽略了。

这些人家中少说也有千亩良田,即便是遭了灾,也不会缺吃少穿,家中肯定也会有存粮。

如果能够从他们的身上多抠出来点,再加上许牧手中的一百余万斤粮食,那不是就能让更多的百姓都吃饱肚子?

“陛下,国库无钱无粮,臣也没有办法啊,不如我也捐一万斤粮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