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合家团聚

三娃回府学参加了月考之后,就去找教授请长假。教授是林大人的好友,常去龙泉看望林大人,知道林大人很欣赏郑川同学(三娃),也知道郑川家里的情况,便以外出游学的名义给郑川同学批了一年的长假。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你能参加今年的乡试,老林说你是个有眼光有见识的人,不要辜负了他对你的期望。”教授恳切地说,三娃自是点头称是。

请假出来,三娃背上自己的行李就去了万春院。王妈妈见之大喜,以为三娃要在万春院安家了。

“我要外出游学,短时间内来不了了。”三娃解释道,见王妈妈失望,又道:“我有几首新歌,你把不想卖身的清倌人都叫来,我一人教一曲。”王妈妈连忙出去叫人。

居然一下子来了五个,除了小桃红和小凤仙,还有两个老姑娘和一个小萝莉。老姑娘其实不老,二十多岁的样子,只因相貌平平而琴艺又很好,才侥幸逃脱了王妈妈的魔爪。

“我先定一个规矩。今后我定了给谁的曲子,就只能由她本人演唱。其他人未经原唱许可的,不得在生意场合演唱原唱的歌曲。破坏规矩的,我会要求王妈妈从重处罚,清倌人罚去做红倌人,红倌人贱卖到土窑子里,去服伺贫苦大众。”三娃郑重声明。

王妈妈忙道:“张老板说过,郑少爷的话就是张老板的话,郑少爷定的规矩就等于是张老板的规矩!哪个敢破坏规矩,先想一下后果!”

“对了,桃子是我徒弟,不用守这个规矩,她想唱啥就唱啥。”三娃补充道。小桃红苦瓜脸瞬间笑烂,马上给师父捶背献殷勤。

随后让三位新人各唱一段拿手的曲子,听听音色。小萝莉童音未脱自不必说,两个老姑娘居然还各有特色,一个叫红姑的是高亢的民歌嗓,一个叫春姑的嗓子略带磁性象那英。万春院活该去卖肉,浪费了这许多好声音。

先教春姑唱“酒干倘卖无”,春姑和小桃红一边学唱一边记录词曲。三娃见其他人尬站一旁,说道:“都傻站着干啥?一起学三,不许私自演唱不等于不可以学,而且只要春姑许可也是可以唱的,大不了给春姑交点许可费就是了。”于是纷纷找来纸笔记录词曲,一时间其乐融融。

教小萝莉的是“乡间的小路”,童音唱来,别有一番风味。给红姑整了一首“青藏高原”,差点把天花板震垮。

小凤仙得到的是田震的“野花”,还给她的古筝设计了和弦弹法。三娃现在很是热衷于把古筝变成吉他,只是音色和音量差别很大,很费脑筋。

至于小桃红则是“青花瓷”,配上她的古琴延续了古典风格,羡慕坏了众姐妹,毕竟这是现在的主流风格。

王妈妈把上次两首歌的“版权费”给结了,“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给了十两,“明月千里寄相思”给了二十两。这次的五首歌让她为难了,不知道该怎么估价。

“要不这样吧,这次每首歌先付十两,如果歌红了就定价20两,如果是人也红了就定价30两,看情况以后再补差价,如何?”三娃提议道。“这个办法好,以后都照此办理!”王妈妈很满意,三娃也满意,怀揣八十两银票回房休息。

王妈妈提议:“要不你睡小桃红房里吧?”三娃道:“小桃红现在可是你的摇钱树,你舍得?”王妈妈“嘿嘿”奸笑着给三娃找了个空房间安歇。

回到龙泉没两天,富顺那边的大队人马就到了,家里鸡飞狗跳折腾了半天才安顿下来。大伯全家都回来了,两个堂哥还带着在富顺那边娶的媳妇,外带一个还在吃奶的小侄子。

三娃从未见过面的姑姑也回来了。姑姑也是奇特,自己生的几个女儿都嫁了人没在身边,倒是把姑父纳的小妾和小妾生的儿子带在身边。姑姑对那小妾生的儿子呵护备至视如己出,连带着对那小妾也是关爱有加。

三娃本已住上了单间,现在没得住了,家里的卧室全部变成了集体宿舍,还打了几个地铺。

姑姑并非如三娃所想的空手而归,她是带着自己当年的嫁妆回来的。按照封建制度,妇人的嫁妆是其自有财产,与夫家无关。这次的钦案又没有到株连家人的地步,她的嫁妆才得以保全。大伯也把在那边置的家产全部变卖了,连同姑姑的嫁妆一起上交给祖父,然后就躺平等待安排工作。

现在家里热闹的很,而且是全天候的热闹。白天祖父亲自领着小的们在坝子里操扁挂,娃娃些四处乱窜抓鸟捉虫;晚上大娃二娃呼噜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唾着了,隔壁的奶娃子又开始叫唤了。

姑姑家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表弟,初来乍到还有点怯场,混熟之后就原形毕露。在院子里胡闹也就算了,还挨家挨户去翻箱倒柜,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一副要拆家的样子。谁都管不了他,谁要给他脸色看,姑姑就会跟谁雄起。祖父想管一管,姑姑就哭着说娃娃命苦,闹得祖父莫奈何。

直到有一天,小表弟用石头扔墙上的麻雀,麻雀飞起来又落下,又扔又落。三娃担心石头飞出去砸到路人,又不敢管这个小祖宗,便飞身纵上墙头,跳起抓住一只刚起飞的麻雀,下来之后用麻绳拴住翅膀丢给小祖宗玩。

从此以后小表弟就成了三娃的小跟班,走到哪跟到哪,让他往东不敢往西,让他打鸟不敢撵鸡。

说起来也很矛盾,前世身为资深宅男的三娃按道理是很喜欢清静的,不知为何却很喜欢这种封建大家庭的热闹。小表弟现在成天跟着,他也不嫌烦。早上跑步表弟也跟着一起跑,跑不动了就背在背上当负重跑;看书的时候,表弟就在旁边静静的玩蚂蚁,玩累了就躺在三娃怀里睡觉。

母亲觉得这样不好,会耽误三娃温习功课,就去找姑姑。姑姑也没办法,说这小祖宗一会儿见不到三娃就心里发慌。祖父说这小祖宗是把三娃当父亲了,过两天送去上私塾就好了。

小表弟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初来时吃不香睡不好,挑床挑食。自从跟了三娃,吃得也香了,睡得也好了,也知道尊重长辈听话了。

三娃对此真的是无所谓,就当是跑步练功的时候绑了个沙袋,练习效果还更好了,吃饭看书也多了个跑腿的帮着端茶端饭。姑姑看着都嫉妒了,小东西每次见三娃的饭碗空了,就放下自己的碗屁颠屁颠跑去帮三娃盛饭,比对自己的父母还孝顺。他自己的饭都还要他母亲帮着盛…

三娃也时常回报表弟,没事就背着他跳墙上房,直把小东西高兴的哇哇大叫,却把姑姑吓得心惊肉跳,强烈要求取消这种危险的娱乐模式。三娃倒是无所谓,小表弟不干了,皱着小脸咧嘴要哭,姑姑顿时慌了手脚:“好好好,宝贝,别哭,去玩吧玩吧。”

三娃最近在练习两个项目,一个是水下呼吸,一个就是爬墙。练习爬墙主要是因为未婚妻陈月儿,最近几次去找她,巡检司看门的都不让进。三娃总觉得不对劲,想翻墙进去,巡检司的墙又太高,有六、七米的样子。此前打造的攀爬装备并不适合翻墙,总不能往墙上打攀岩钉吧?所以才会在家里没事就背着小表弟往墙上蹿。

至于水下呼吸就是为捞沉银作准备。水下呼吸和平时的运动呼吸是相反的,运动呼吸要求用嘴呼气,用鼻子吸气,而水下则只能用咬着管子的嘴吸气,用鼻子呼气。这个不多练练,下了水一定会手忙脚乱呛水的。所以三娃每天都要抽点时间,打一盆水,嘴里含着麦秸秆钻进水里练练。

表弟见小表哥玩水玩得起劲,便也跟着学,结果被呛得眼泪鼻涕一起流,再也不玩了。倒是“瑜伽”这玩意儿小表弟一学就会,主要是人小韧带好,什么怪动作都能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