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入深出知规矩

雅慧郡主刘锦回到蜀王在京城的府邸,进门就问“刘非呢?”

管家回“世子爷去柳荫巷听曲,还没回来。”

“哼,这个窝囊废!”

对于这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她也是想打就打的。

这会儿心里有火,却没发泄出来,更是烦躁。

管家说“后头有给您的送来的衣裳和首饰。”

她回了自己院子。试了几套,美了半天,才把勉强火气压下去。

一会儿有侍从回来“郡主!”

“就吧!”

“郡主,跟您说话的是定南侯世子的女儿赵宜,那个丫头叫陈之珊,是赵宜舅家的表妹。父亲是从西北刚调到兵部四品监军陈襄若。陈家祖籍西北,也一直在西北。陈襄若的亲妹妹嫁到给定南侯府的世子爷。”

刘锦皱了下眉头“定南侯世子?有什么了不起的?!”

“是,郡主,陈家亲戚也大多在西北,应该与那人没。。。没有什么关系。”

“哼,没关系?长得像,惹我生了一场气,就有关系了。”

“是,郡主,只是,这女子背后有定南侯府。。。”

她眉毛一立“定南候府怎么啦?!这江山姓刘!一个刘家的奴才而已,怎么着?我动不得他?”

“属下说错了。。。请郡主恕罪。。。”

柳荫巷,蜀王世子刘非,正在听曲。他的几个随从无聊的坐在外头等。

二胡拉着,小伶人柳依依,依依呀呀的唱着。

刘非今年十八岁,还没成亲。他个子不低,很瘦,有点虾米一样弯着腰背。瘦长脸儿,十分不好看的三角眉,平常的小眼睛。从头到脚,所穿所戴,无处不精致。只是,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在京城,他都没什么地位,长年的受压抑,搞的形象总有些猥琐。

喝着水酒,眼睛发散的盯着眼前的小姑娘,手打着拍子。

周围两个描眉画眼的小姑娘伺候着。。

一曲终了,他扯着嗓子喊问“小飞燕呢?”

外头妈妈赶紧来说“哎哟我的世子爷,您来的时候,妈妈就跟您说了,小飞燕今天出去应堂会了,看时辰,差不多要回来了。您再耐心等等。。。。”正说着,院子里两个人陪着个姑娘走起来。妈妈一看“回来了回来了。。。”

小飞燕是个极有风情的女子,进来冲他一笑“世子爷,您在等燕儿吗?那您不如再等等,燕儿去换身衣裳就来呀。”

“小妖精。。。偏你事儿多。。”他怪声怪气的说。

小飞燕媚媚的一笑,转身回房。

她带来的两个人留下一个,帮着沏茶倒水削果皮的伺候。。

妈妈带着先头的两个姑娘出来。

留下的这人往院里看了看。妈妈带着两个小姑娘,招呼刘非的随从喝。

他凑近刘非跟前,低低的说了几句,刘非点点头。

“还有什么?”

那个人又凑过去说几句,刘非一顿,眼睛里的光一闪而过,又恢复了迷糊“像吗?”

“说是这位陈姑娘,眼睛,与娘娘和小郡主极像,个头胖瘦简直跟小群主那时。。。。一模一样。而且,今天穿了一件浅蓝色袄裙,领子是白毛毛的,就如,就如小郡主八岁过生日时穿的一样,她看到,也吓一跳呢。”

“陈之珊。。。。嗯,知道了。”

“看来,那位是上了心。。。有了机会肯定要动手的。”

“呵呵,她没当时动手,倒像是长了脑子了呢。。”

“要不要通知一下陈家?”

“陈家身后不是定南侯府吗?那通知什么?天赐良机。。。。她真以为没人治得了她?”贱人,手刃她固然会痛快,但借刀也不错。

小飞燕换好了衣裳来了。。。。屋里又能曲子声音传出。

————陈家,年前开始上课了,

李嬷嬷拿出一个册子“舅太太,这个册子,是大小姐让前院给您准备的资料,里面是舅老爷任上的上峰,重要同僚的资料。这些人,可能是您日常需要打交道的人家儿,有空的时候,您还得瞧瞧。“嬷嬷把册子递给了舅母。

舅母说“哟,这可真细致。”舅母翻着。。。

嬷嬷说“太太,那咱们就开始讲:太太,姑娘们,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族,不管大小,都有一定的规矩。家里富有,有传承的,规矩多些,讲究些。小门小户,规矩少些简单些,内容尽管不一样,但根本上是一样的。京城是天子脚下,贵人多,您出一趟门,止不定遇到多少个。有的只是一顶小轿,三两仆从,有的却是仪仗威风,有开道,有收队,还要静街的。像后者,不管有意无意,要是冲撞了,那可真不是玩笑,一定会追责的,就算是家里的老爷,非但救不了,还有可能被牵连。还一条比较重要的,太太和小姐尤其是应该注意,京城的世家高门户的关系,因为长年的联姻,关系盘根错节,同样一个小姐,既是你的堂姐,也会是你的表姐,表姑,表姨,甚至更高更低的辈分。出门交际,可是要小心,一个是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衣着,谈吐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能失礼,更不能违制。再一个就是千万要谨言慎行,慎重交友。你不知道与这个人说的话,最终会传到谁那里去。无意中说笑,也会给家里招灾惹祸。规矩嬷嬷在后面会讲,但现在说的,是最为重要的,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宁可不说,也不能说错。宁可不出彩,也不能夺了不应该夺的人的彩。谨慎,是尤其重要的。嬷嬷并不是小瞧您。如果在您老家,惹到人,无非就是说几句难听的,捌捌苗头,然后家长里正和事佬出来说几句,就没事了,可在京城,那是真有可能全家获罪的。”

李嬷嬷看人听得认真,就举了个例子。·

“早年间。一对姐妹随祖父调进京,参加一个宴会,看到了小时候在外地认识的一个姑娘,那姑娘现在出落得好,家里也比自家强,心里不舒坦,就议论起那位小姐小时候一件不光彩的事,结果旁边的一个小丫头听到了,告诉了自己小姐,这小姐跟她的好友说了,好友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又跟自己表姐说,表姐嫁入的人家,门第高,要求严,正与先头那个姑娘结亲,知道消息后就毁了婚,那姑娘一气之下就投了缳。姑娘家人调查消息来源,最后知道是这一家人说的。找了个机会,把一家人给杀了。这件事,当时先皇都知道了。。。所以,管住嘴,别多事,是非常重要的。”

舅母听完想,前天刘夫人送东西来,跟自己报怨两个人的丈夫的上峰屡屡自己不能干还不相信别的事,自己幸好没跟着附和。。。

陈之珊却在想,嗯,这样暴露消息,是不大妥当。如果我姐姐小时候有什么不光彩,我想让别人知道,又不愿意追查到我,该怎么办呢?

舅母看着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心里安慰,还是学学规矩有好处啊。。。

“京城的身份最高的,当然是皇家,接下来的,有很多的世家,官员,新贵,等级森严,几乎是不通婚的。打个不太合适的比方,我们世子夫人,那是当初老太爷定的亲事,那可是京城头一份了。”

陈之华也是第一次听这个“嬷嬷,姑姑嫁给姑父,在京城中很不寻常么?”

“肯定是很不寻常!几乎是不可能的!嬷嬷说的这个,舅太太和小姐,你们可别怪罪,嬷嬷讲的是事实。你们不知道,当初这个婚事,多么轰动京城的。连皇帝老爷,都知道了呢。”

“啊?为什么啊?”

“咱们长兴侯府。历代的侯夫人,那都是出自名门啊!远了不说,咱们太夫人,家里是山东陶家,去世的侯夫人出身周家,佻别看周家好像在京城里比较低调,那可是正经五六代著名的书香大家。。。也就是说,咱们侯爷和世子爷的外家,那都是了不得的。婚配都讲究个门当户对。这里面的讲究可多呢。”

“不说门第,但说嫁妆。别看侯府锦衣玉食的供着夫人小姐,但其实,夫人们自己要出的花销也是不小的,身边人和出去应酬时的打赏,特殊的衣裳首饰,自己亲戚的往来。比如说吧,夫人要举办个自己好友的宴会,府里会出一部分,但要想更精致更好,自己就要拿出一部分体己了。再比如您府上大哥儿大小姐他们几个来了京城,侯府给他们安排了食住衣裳,还有笔墨师傅,您可别以为就没别的花用了,这眼看不见的也多呢。这个时候,世子夫人就要自己出了。如果世子夫人没嫁妆,那可负担的起?”

“哦,哦!哎哟!我家妹妹,当时嫁妆可是没多少的啊。。。。”舅母其实并不真正明白自己家乡的孩子来京城,花销都从哪里出。。。。

陈之华说“母亲,女儿听说,过世的太夫人和老夫人,都给姑姑留了私产的。而且,姑姑这些年,产业经营的不错。姑姑给女儿那么多东西,光指望侯府出恐怕也不大方便的。”

“哎哟,这。。。。妹妹真是嫁进了个好人家,都对她这么好。。。”舅母眼圈都红了。

陈之珊突然问“娘,我爹现在升了职,那姐姐和长峰哥哥的亲事,是不是就不是门当户对了呢?”

陈之华听了,羞得满脸通红。

“珊儿,别逗你姐姐。。”

李嬷嬷不知道怎么接话,就微笑着说“门当户对自有它的优势,比如相互守望,取长补短,财产不外流,能最大的保护双方的利益。但也有缺点,比如会受很多的约束,如遇到祸事,也很难独善其身。。。。等熟悉了,舅太太就会知道更多了。”

李嬷嬷说“现在来咱们从头来,先纠正一下太太的身姿。大姑娘已经学过了,很不错。太太您可以看一看,小小姐,您的身子比较弱,开始时会比较累,您不一定那么严格的要求自己,先记在脑子里,慢慢的改善就好。“

“来。。“嬷嬷很有耐心的教导着舅母,“您站的时候,这样,后背要直,肩要往后打开,下巴稍稍内收,不能前探。。。。对,您做的很好。这样开始会比较累,而且很容易就忘记了,但形成习惯,就会感觉这样其实很舒服。”

陈家人,开始了崭新的京城生活。

在大年二十九,陈之瑞和李长峰的官儿,才授下来。

陈之瑞进了城防,六级校官。

李长峰进了后部,六级协理,仍旧在侯爷身边干活。

在赵家的小伙伴们高兴的很,尤其是李长峰,笑得简直是原地转了好几圈儿。

赵宜看到就逗他“恭喜李大人。。。”

李长峰笑得傻呼呼的“同喜同喜,宜姐儿想要吃什么好吃的,直管说!”

赵煊跟老婆说“明年,让二弟在南方给小兴争取一个,旺哥儿,我再想想办法。”

“清弟呢?”

“陈清。。。。。往后看机会吧,他做的事,与公事关系不大,咱们也别一下子弄这么多,总要顾忌别人的看法。”

————有了这样的好消息,侯府和金鱼胡同这个年,过得都十分的喜气。

舅母跟两个女儿说“这一下,娘这心可就放下了。就要捎信儿给李家,长峰他爹要上京城来谈婚事了。。。。唉,希望长峰他娘这一下能满意了!”

陈之华“娘,他娘怎么了?”

“长峰跟你们来了。他娘可能不太满意,话里话外,总好像是长峰给咱们当上门女婿,供咱们家使唤来了。他爹来了就知道了,长峰沾了咱们多少光?沾了侯府多少光?老李家的,有几个如他这般,平平安安,潇潇洒洒的提了官儿,赚了银子?他娘还总提他堂兄李啸风,怎么不说李啸风这些打了多少仗?他家的堂兄弟又折了几个?”舅母说着,生起气来。

陈之华笑着扶着舅母胳膊“娘,大过年的,您可别生气。”

陈之珊淡笑着没说话,如果是以前,她肯定要怪声怪气的说几句了,今天,她却在适应自己的新感受。

陈家在给赵家拜年时,陈之珊遇到了赵煊,她细声细气的问“姑父,珊儿有件事,想问问您。。”

赵煊纳闷“珊儿有什么事?”

“姑父,您知道雅慧郡主吗?”

“雅慧郡主?姑父并不知道她。怎么了珊儿?”

“前些日子,宜表姐带我和姐姐参加叶小姐生日宴,遇到雅慧郡主,她见到珊儿,十分的吃惊,当众变了脸色,后来宜表姐出头,她才没为难珊儿,只说是,我像她一位故人。但珊儿看,雅慧郡主。。。似乎是很恨珊儿的样子。宜表姐,也不知道这个雅慧郡主。珊儿不知道有什么缘由,担心以后遇到她。。。刚进京,珊儿不想给父亲和您惹麻烦呢。”

她现在两眼一抹黑,没银子,没人,没关系。想打听一个人并不容易,跟父亲说,父亲也刚到京城,自己的事还要忙不过来。

赵宜又没拿这个当回事。。。。。

所以她决定直接去问一下赵煊,她的直觉,这事儿并不简单。

“哦,好孩子,你的心很细,这样很好。只是雅慧郡主,姑父并不知道,等姑父去打听一下,再回复你好不好?”

“麻烦姑父了。”

晚上,赵煊跟陈凤若说“之珊,倒是比刚见时,懂事多了。”

想到今天小侄女的表现,陈凤若也很满意“学了规矩,有了见识,就会不一样的。”

赵煊回到前头,问了府里的师爷,师爷倒还真知道这位“世子,这位郡主,是蜀王爷的长女,现任蜀王妃的女儿。应该刚到京城不久。。。”

“蜀王。。。。蜀王世子在京城吧?”

“是的,世子。蜀王世子,是前王妃所生。前几年,张相上书,让各个藩王世子留京,蜀王这才立了刘非为世子,送进京来。。。”他笑了一下“据说蜀王,非常喜欢他的二子刘钰。和这位雅慧郡主,是双生兄妹。”

赵煊“回头看看,雅慧郡主为什么对陈家二姑娘陈之珊特别感兴趣。”

“属下尽力去打听,不过,后宅之事,未见得能打听道。”

过了几天,师爷果然没打听到太多的消息。

只说是雅慧郡主极其厉害,来了没几天,就打死后厨一个做饭的妈妈。

赵煊回去跟赵宜念叨了几句。

————今年是个丰年,所以过年尤为热闹。

赵宜跟着几个西北来的伙伴去了陈家,陈家在院子里支了锅,煮了一只羊,大家吃喝跳舞,热火朝天。

赵宜看着小表妹,虽然对几个人仍不热情,但到底不再给白眼,也不冷嘲热讽了。

心想到底规矩没白学!

回府的时候,赵宜想了想,雅慧郡主的事,让陈之珊和父亲说的,她有些不放心了,小表妹不是善茬,再遇到又狠又毒又霸道的雅慧郡主,会发生什么。。。。。别给舅舅招灾。

于是写了个便条,又让马车转了个弯,去了茶楼,给刘楚留下。

过几天,一张回执给赵宜送了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