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夺宫门一朝天变06

于谦的住宅位于明时坊的表背胡同。胡同很长,距离朝廷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不远,众多的表背匠便应运而生,纷纷在这条长长的胡同中开起了店铺,服务于喜好舞文弄墨的贡生,为他们表背字画,胡同也因此得名。

天擦黑,于谦在家中的书房里正襟危坐,手捧一部文天祥的《指南录》,似乎看得很入神。

门开了,蒯祥闯进书房,满头是汗。

于谦放下手中的书卷,面带微笑:“廷瑞兄,你来啦?今日何以如此得闲?”

“大事不好了,廷益兄!”蒯祥忧心忡忡。

于谦道:“莫非天塌下来不成?”

“你还有心思开玩笑!上位已颁密旨,着锦衣卫捉拿你与王大人!”

于谦坦然道:“那又怎样?”

“趁这会儿还来得及,收拾收拾,赶紧跑吧!”

“往哪里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去个偏远之处隐姓埋名,等上位冷静下来,局势有所缓和,再寻机伸冤。朝廷里的袍泽都知道你是被诬陷的。”

“亡命天涯?那不反倒显得心虚,岂不正好坐实了我们谋反吗?”

“有道是事急从权。好汉不吃眼前亏呀,先躲过了这一劫再说!”

“这不是我于谦的做事风格,”于谦正色道。“我于谦堂堂正正,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早就说过,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何处。如今,看来是要洒在这座我保卫过的北/京城了!”

“怎么,求仁得仁?”蒯祥道。“这未免太过书生气了吧?说句不该说的话,今日朝堂上你为何就那么轻易地认可了这场复辟?满朝文武都在看着你,没有你带头一跪,上面那位的龙椅做得住坐不住还两说着呢!”

“我不带这个头,莫非我还要带头分裂不成?”于谦反问。“你没看见他们的兵卒已经包围了奉天殿吗?复辟已成定局,大臣们若是不从,其代价必是无量头颅无量血!”

“即便如此,你兵权在握,军令、军政一手抓,散朝后就没想过做些什么?比如说……”

“比如说什么?”

“比如说,以兵部尚书和团营提督的身份,过问景泰帝的状况,维护朝廷纲常秩序?两个皇帝毕竟是骨肉兄弟,龙椅归谁,就不能和平商议,非得弄个你死我活不成吗?”

于谦道:“你太天真了,天无二日,不会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商议,那就意味着战乱。”

“可你自己的下场呢?你就一点儿都没想过?”

“于谦什么下场不重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蒯祥长叹一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他忽然想起了孟夫子的这句名言。

“看来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廷瑞兄,我有一事相托。”

“廷益兄尽管吩咐。”

于谦语重心长:“我于谦死不足惜,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的家人。倘若,我说的是倘若,倘若上位不灭我于氏满门,廷瑞兄若能时时照拂一下他们,于谦地下有知,定当感激涕零!”

“蒯祥粉身碎骨,也必不负廷益兄所托!”他一把抓住对方的手,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于谦道:“你我就此一别,恐无缘再见。望廷瑞兄正视现实,侍奉好新皇帝,自己也多加珍重!”

“没有了你,蒯祥就失去了主心骨。今后再遇到难事,让我找谁去解惑呀!”蒯祥越说越伤心。

于谦道:“是啊,太上皇复辟,必定会有一场大清洗,王直、陈循等前朝的肱股之臣恐怕都难以继续在朝中立足了。”

“大概要奸臣当道了。”蒯祥道。

“也不尽然。”

“廷益兄此话何意?”

“忠义之士总还会有,尽管有的看上去似乎很平庸。”

“廷益兄说的是谁?”蒯祥问。

“李贤。”于谦一字一顿地说。

“那个吏部右侍郎?”

“对,吏部右侍郎李贤。于谦仔细观察过他,此人尽管也算是太上皇的拥趸,与石亨、徐有贞的关系看上去也还不错,却常怀忠义之心。更难得的是,他做人低调,绵里藏针,是个干大事之人。于谦没估计错的话,李贤在新朝中会得到重用,而倘若日后有谁能够拨乱反正,则非此君莫属。廷瑞兄不妨与他多接触接触,假如有一天真遇到什么难解之事,请教他不会有错。”

蒯祥听得将信将疑。

“好了,”于谦道。“时辰不早了,你赶紧走吧,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了。你也容我与家里人再说上几句话。”

蒯祥满面泪水地点点头。

蒯祥从于家的大门走出,三步一回首地走进黑夜。

半个时辰后,锦衣卫指挥佥事门达、百户逯杲率领着一队锦衣卫缇骑来到于家门外,手中高举着通明的火把。

门达下令:“包围整个院子,不许放走一个喘气儿的!”他转向逯杲。“抓完人,把于家仔细搜搜。于谦做官三十多载,先是封疆大吏,后是兵部尚书,一定聚敛了不少财富。即便定不了他谋反罪,凭他家中的金银财宝,也至少可以治他一个贪墨!”

“喏!”逯杲领命。

“去叫门吧!”

逯杲上前叩门。

门内传出于康的声音:“谁呀?”

逯杲:“朝廷公干!”

门开了。开门的于康看见这些手持兵刃、高举火把的锦衣卫缇骑,有些发慌。

“你们要干什么?”于康扭头朝院子里高喊:“爹!不好了!锦衣卫上门了!”

逯杲一个耳光把于康扇了个趔趄。“把他给我拿下!”

两名锦衣卫将于康摁住。其余人一拥上前,冲进院子。

门达和逯杲带人闯进于家院子时,于谦已站立在庭院正中。

“爹,孩儿没能拦住他们。”被押回院子的于康挣扎着说。

“有什么可拦的。他们也是奉命行事。”于谦道。

“于大人说的没错!”门达朝于谦拱拱手。“于大人,得罪了!下官奉圣上旨意,请于大人去问话。不好意思了,我们得搜查搜查贵府。”

“请便。”于谦淡定地说。

门达使了个眼色,逯杲带领着锦衣卫闯进屋里。

屋内传出一阵翻箱倒柜声和女人的尖叫声。

不一会儿,儿子于冕、儿媳邵氏、孙女于采薇与于雪晴、一名老仆和一名使女,全被押出到了院子里。

十三岁的于采薇和十一岁的于雪晴依偎在母亲邵氏的怀里,满脸惊恐。邵氏轻轻地拍着她俩,抚摸她俩的头发:“别怕,有你们的爷爷和爹爹在,没事的。”

于谦对门达道:“门大人,你们抓的是我于谦。请不要为难我的家人,他们与于谦所做之事没有任何关系。”

门达道:“不好意思,于大人,全都得带走,这是圣上的谕旨。”

逯杲从屋中走出,凑到门达耳边,低语:“什么财宝也没搜出来。”

“不可能!他可是堂堂的一品大员啊,单是兵部尚书这个位子就把持了八年之久,军费全凭他一支笔。”门达一眼看见一间锁着门的耳房。“那间屋子锁着,去看看,财宝一定藏在里面!”

逯杲走到耳房门口。“钥匙呢?把它给我打开!”

于家老仆颤巍巍地走过去,掏出钥匙,打开门锁。

逯杲推门走进。两名锦衣卫押着老仆随后跟入。

屋子里空空荡荡,只是正中的案子上供奉着一件蟒袍和一口宝剑。

逯杲细细查看。“这是什么?”

老仆回答:“景泰元年皇帝赏赐给我家老爷的东西。我家老爷把它们供奉在此处,从未动过。”

逯杲捧着蟒袍和宝剑从耳房中走出,向门达禀报:“门大人,只有这两样东西,是景泰赏赐他的。”

嚣张的锦衣卫缇骑们全都静了下来,看着蟒袍和宝剑,再望望于谦,眼睛中流露出敬畏的神色。

门达十分懊恼,没想到,这个于谦还真的挺干净,家无余财啊!

“那……?”逯杲请示。

“收工!将所有的人都带走!”门达转向于谦。“于大人,请吧?”

锦衣卫簇拥着于谦和于家家眷,向门外走去。

他们边走边交头接耳,悄声议论:“于少保真清廉啊!”“这么大的官,竟然家无余财!”“真的个守身如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