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集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了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daohuosuo。

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间的11个月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并被禁止与德国(即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合并。

奥地利共和国时期(1918至今)

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

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

2006年10月1日,国民议会选举举行。奥地利内政部公布,议会183个席位中社民党占68席,人民党66席,奥地利自由党21席,奥地利绿党20席,未来奥地利联盟8席。2007年1月11日,由社民党和人民党组成的联邦政府宣誓就职,总理为阿尔弗雷德·古森鲍尔。

地理环境:

位置

奥地利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

地形

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地势西高东低,阿尔卑斯山贯穿奥地利的西部和南部,这使得奥地利成为著名的冬季运动胜地。山地占国土面积的70%。山脉南北两侧是石灰岩带,中央是结晶岩带。最高峰为大geoke纳山,海拔3798米。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东南部和北部为丘陵地型及高原。奥地利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过渡区内,气候温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www.youxs.org。

气候

奥地利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和西部的气候不尽相同,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呈现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温差小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性气候,温差相对较大,雨量也少很多。平均气温1月为-2c,7月为19c。夏天7月气温多是在14~19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不过32摄氏度。冬天比较冷,温度一般都达到零摄氏度以下。

水文

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在境内长350公里。南部有穆尔河和德拉瓦河,西部则有因河和萨尔察赫河等。

自然资源

矿产主要有石墨、镁、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2%,有林场400万公顷,www.youxs.org。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为9个州,它们是:布尔根兰、克恩顿、上奥地利、下奥地利、萨尔茨堡、施泰尔马克、蒂罗尔、福拉尔贝格、维也纳。州以下设市、区、镇(乡)。

首都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截至2022年4月1日,www.youxs.org。维也纳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维也纳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城市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8°12′、东经16°22′。维也纳共由23个区组成,居民主要分布于市区东部和西部,而北部和南部主要是工业区。2016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663亿美元。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国家象征:

国名

奥地利的德文名称?sterreich源自古高地德语Ostarr?chi,即是“东方的边藩”,首见于996年一个记录。该名可能是中世纪拉丁语同义词Marchiaorientalis在当地(巴伐利亚)德语方言的转译。另一个可能是该名源自一座山的当地称呼,斯洛文尼亚语“Ostravica”(意即“尖峰”),因为山脉两面都十分陡峭。奥地利的中文译名就是由德文名称音译过来。

奥地利的拉丁名称Atria由德语名称转译而来,首见于12世纪。当时奥地利地区(仅上下奥地利)属于巴伐利亚的最东端。

首次出现奥地利“Ostarr?chi”之名的文献,由红圈圈著和放大。现代奥地利誉这份源于996年的文件为建国佐证。

国旗

奥地利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参考资料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