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大明制造

“宋卿,这次再来你们军器局,可千万不要让朕失望啊。”

“放心吧陛下,这些天臣遍查军器局的库房,在其中发现了不少好东西。又与那几个荷兰人稍加改进了一番,如今已经可以投入生产了。”

宋应星自信满满地说道。

军器局演武场高台上。

今日还是一如既往的寒冷,崇祯为了不引人注目,换上了平常的曳撒,只是里面又叠了厚厚的棉衣,此刻看起来很是臃肿。

旁边的王承恩也换上了冬季的大太监服,外面还罩了一件御赐的貂皮大氅,头上戴着加棉的小帽。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即使这样,他还是被冻的隐隐发抖。

“宋大人,您有什么事写个奏折上报就是了,这大冷天的,怎么还能让万岁爷亲自跑一趟呢?!”

王承恩幽幽怨怨地说道。

宋应星尴尬的笑了笑,崇祯摆摆手笑道:“老王,不怪宋卿,是朕非要来的。你年纪大了,却还要跟着朕受这等罪,回宫后再赐你几件过冬的衣物,好好将养一番吧。”

王承恩顿时受宠若惊道:“陛下如此殚精竭虑、事必亲为,老奴怎敢言倦。”

崇祯笑着让他起来,随后看向宋应星道:“宋卿,时间紧迫,你有什么好东西,快些展示吧。”

宋应星躬身拜道:“臣领旨。”

说完,他转过身从旁边小将的手中接过一杆令旗,向另一边打了一个旗语。

崇祯暗暗点了点头,这宋应星果然是个多才多艺的全才,还会打旗语。

只见空旷无一人的演武场上,不知何时跑出来一只老黄牛,正在演武场上闲庭散步一般。

崇祯心中好奇,眼睛死死盯着那头黄牛,不知道宋应星在搞什么名堂。

只见那黄牛缓缓走到了一面小旗的附近,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牛蹄轻踏。

便在此时,那黄牛的身子忽然一顿,就听轰然一声巨响,下方的土地突然炸开,一个小火云陡然升起,又轰然四散,徒留一地的狼藉和几缕黑烟。

而那只老黄牛,此刻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地雷!”

崇祯眼见这一幕,不禁惊呼出口。

宋应星托出一个圆圆的黑球,恭声道:

“陛下,此物名为石炸炮,最初是由石头为外壳,故此得名。不过现在的外壳都是铁质了。”

“此物腹内中空,装满炸药,杵实九分,再以糊泥覆盖,外盘引线。守城设伏时可以出其不意,给予敌人巨大杀伤。”

崇祯眼中现出光亮,他前世虽对明史较为了解,但也仅仅限于历史,对明朝的科技、艺术等等却是了解不多,没想到今天竟然有如此发现。

不过崇祯又发现了一些不同,忙问道:“我刚刚并没有看到有人点燃引线,它怎么自己炸了,难道还有触发装置?”

宋应星点点头,接着介绍道:“石炸炮有两种,以引爆方式区分。臣手中拿的这个是引线引燃,刚刚爆的那一个是钢轮发火引燃。”

“只要有人踩到,里面的钢轮就会跟火石摩擦生出火星,点燃里面隐藏的引线。”

“但要说杀伤力最大的,还要数子母雷!子母雷是将两种引燃方式结合起来,即用一根引线连接多个触发式石炸炮。只要其中一个被踩到,其余所有石炸炮都会被触发。”

崇祯听完,有些被震惊到了。他向太祖朱元璋发誓,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他用系统或者现代观念造出来的,而是切切实实的大明制造。

“还有吗?”崇祯鬼使神差地开口。

宋应星还以为崇祯不太满意,便向旁边的小将去了一个眼神,后者拿上来一个拳头大小的铁疙瘩,上面有很多秃刺,看起来也如同地雷一般。

“陛下,此为蒺藜陶弹,外壳是陶制,里面暗藏铁刃碎片,以火药团之。引爆后,铁刃碎片四射,杀伤力极大,而且可以人手投掷,携带使用都极为方便。”

“手雷吗?”崇祯又被惊喜到了。

“还有一种专用守城的蒺藜陶弹,人称‘万人敌’,体型较大、周身多孔,点燃后抛掷城下,还能自动旋转烧敌,威力可观!”

“好!”崇祯激动着赞叹道:“宋卿果然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朕果然没有看错你!这些火器,一定可以在保卫京城的战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陛下过奖了,臣职责所在而已。”宋应星犹豫着答道。

王承恩眼神一转,笑道:“宋大人果然厉害,刚刚那个彩头讨的也很巧妙嘛。”

宋应星闻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嗯?什么彩头?”崇祯一愣,有些没听懂两人在说什么。

但细细一想,他就忽然意识到,宋应星以老黄牛做试验品,而李自成的小名正是‘黄来儿’……

好家伙,现在没点文化知识都不好意思穿越了。

“宋卿,你是不是有求于朕啊。”崇祯看向他,眼神深邃,似乎已经看穿了一切。

宋应星不是一个溜须怕马的人,如此讨巧,恐怕是真的有事。

宋应星被崇祯注视,慌忙下跪,恭声道:

“陛下,臣知道如今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可制造火器一事,没有银子,臣实在难办,所以……”

崇祯苦笑道:“朕知道……你且等几天,朕一定给你筹来银子。”

崇祯也很郁闷,现在所有的银钱预算都用在了供养军队上,实在是挤不出来。

崇祯内心暗暗一叹,他现在甚至希望陈演他们再搞点事,以便可以借此抄家……

“唉,是不是我太强势了,都没人敢搞事了。”崇祯心下无奈。

“对了,范佩西的燧发枪研制的怎么样了?”崇祯又问道。

好几日没有恐吓过这位国际友人了,也不知道现在还老不老实。

“已经研制出来了,这几日我与范先生交流了很多,越发觉着西洋器物的精妙。臣还以为,我们应当大量引进西洋的器物,取其之长,以增益我军。”

崇祯点了点头,赞赏地看了宋应星一眼,道:“宋卿此言甚合朕意,等北方战事结束,朕一定亲临台湾,好好会会这群西洋人。”

正说着,远处一个锦衣卫跑了过来,下跪拜道:“陛下,新城侯王国兴求见。”

崇祯瞳孔微缩,略微有些诧异,“此地寒冷,不是议事的地方,请他到军器局衙门觐见吧。”

锦衣卫回去通报,宋应星看出崇祯要议事,似乎还是比较机密的事情,便识趣地没有跟向衙门。

崇祯也在狐疑,他今日来军器局之事并没有声张,王国兴恐怕是先去了紫禁城,然后又找来了这里。

难道有什么要紧事?范永斗要来京城了?!

……好嘛,正好缺钱呢,这就有人赶着送了,不错不错。

崇祯赶紧去了军器局衙门,不一会儿王国兴也赶了过来。

“陛下圣躬安。”

“爱卿快快请起。”崇祯注视着王国兴,急切道:“是不是有什么消息,关于范永斗的?”

王国兴站起身道:“陛下果然神算,范永斗听说臣肯接手朱纯臣的生意,立马就回信说要亲自来京城商议。”

“臣刚刚收到了与范永斗接头的暗号,他已经进京了。”

“已经进京了?”崇祯大吃一惊,“如今京城城门都由新军营把守,密不透风,我也提前通知了王家彦多加注意,竟然还是让他偷偷混进来了!”

王国兴也苦笑道:“没错,这正是臣为难的地方。虽然臣已经确认范永斗进京,可他到底藏身何处,臣也是不得而知。”

崇祯低头思索了一番,喃喃道:“到底是历史上留过名的商人,果然是狡兔三窟。北京城这么大,里面错综复杂,找一个人可不简单。”

“这该如何是好。”崇祯想着,突然抬头,说道:“他不是回信要与你面谈吗?到时候把他拿下不就行了吗?”

王国兴苦笑道:“本来确实是这样,可那接头暗号只出现了一次,便再没有出现过了。臣恐怕……是不是臣暴露了什么,或者是嗅到了什么风声,让他产生了怀疑。”

崇祯也眉头皱起,想了想道:“有这个可能性,但你的身份是东厂故意掩饰过的,甚至把很多冤案都引到了你的身上,应该没有问题。”

“嗯……他虽然常年不再京中,却与陈演、魏藻德等一众大臣往来密切,朕这就好好查查。”

崇祯婆娑着下巴,又想了一阵,忽然微微一笑道:“王卿,恐怕是你精神过敏了吧。他既然肯亲自来,那就说明火药交易对他来说十分重要。”

“但同时,他能在商贾如云的山西独占鳌头,平时肯定也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恐怕还要亲自对你探查一番才肯放心,所以才会只留一条暗号,想暗中观察你的反应。”

王国兴闻言恍然,后怕道:“原来如此,差点就中了他的计了,还好陛下提点。”

崇祯微笑道:“没事,这几日你还是和往常一样,该吃吃该喝喝,不用表现的太过敏感,静待范永斗上门就好。”

“臣领旨。”王国兴道:“那臣先下去了。”

崇祯一愣,看着他似乎很赶时间的样子,微微皱眉说道:

“朕不是刚刚说了吗,一切平常就好,怎么还这般毛毛躁躁的?切不可让范永斗看出破绽来。”

王国兴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犹豫道:“陛下,这个……今日定国公还约了臣吃酒,这时间马上就要到了……”

崇祯嗤的一声笑了出来,忙摆手道:“去吧去吧,想演好纨绔勋贵的角色,饭局消遣确实必不可少。”

“陛下所言极是,那臣就先下去了。”

王国兴笑着退了下去。

崇祯一个人又思索了一会儿,虽然觉得范永斗必然会找上王国兴,但这样做毕竟比较被动。

而且,这样一个人一直留在京城,还找不到他的行踪,崇祯只怕他会搞出什么始料未及的事情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