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第470节

他今日特意来找黎荞,就是希望黎荞出面劝一劝七皇子,当然了,他不能讲出真实的缘由。

他借口御史这职位太遭人恨,他也没什么背景,万一在外面巡视时被人噶掉了,那他得亏死。

黎荞万万没想到七皇子有此决定,他惊讶之后,答应了下来。

他挺关心两人的未来,现在七皇子非得让孟月离京,该不会是厌了孟月吧?

黎荞和陶竹挑了个时间,特意去七皇子府走了一趟。

七皇子搬出来的理由让他们夫夫无法反驳,孟月身为进士,哪能一直待在刑部虚度光阴?

看看同一届的老乡,黎荞不必说了,但徐瑛早早就是五品官了,庄文虽然也没升官,但庄文那是年纪大了,都五十多快六十岁了。

孟月要和庄文比么?

大丈夫男子汉,得有雄心壮志。

他看不上没出息的下属。

至于怕被人噶掉一事,这个好解决,孟月可以雇佣皇家物流的保镖。

七皇子铁了心要让孟月离京,黎荞和陶竹毫无办法,但看七皇子这反应,肯定不是腻了厌了孟月。

七皇子这是想用异地让两人都冷静冷静?

陶竹觉得他们俩猜对了,但这话可不能明着告诉孟月,黎荞劝孟月想开些。

先把官职升上去,拿的俸禄高了,让自家人过上好日子了,那再说其他。

反正一时间看不到与七皇子的未来,那不如先补偿家人。

孟月始终不肯成亲,俸禄又不高,这着实对不住孟家人。

被黎荞这一通劝,孟月心里更苦了,纠结了多日,他最终应了下来。

罢了,他既然无法为孟家传宗接代,那就先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吧。

与此同时,胡人那边的回信了。

胡人愿意坐下来与大盛和谈,但前提是大盛这边肯让利。

胡人觉得他们地盘的物产不如大盛丰富,他们能出售的物件太少,为了确保他们的公平,大盛应该让着他们一些。

若是大盛肯答应这一点儿,那双方可以坐下来谈。

若是大盛不肯答应,那就没必要谈了。

胡人这条件让朝中众臣分为了两派。

一派觉得不应该惯着胡人,真是蹬鼻子上脸!

一派则觉得可以让利,胡人讲的也是事实,若是做生意,肯定是大盛这边占便宜。

和大盛边关的和平比起来,一点点利益又算什么呢?

况且,之前盛鸿也明说了,大盛不指望恢复通商之后能挣钱,只是想用这种手段维护和平罢了。

六皇子自告奋勇,想前去和胡人商谈。

他觉得大盛可以让利,但不能让太多,免得失了大国威严。

第252章恢复通商,江知府升职

六皇子的事业心,黎荞是真的服气了。

手臂还吊在身前呢就想往边城跑,太拼了。

但显然,六皇子在废了一条手臂的情况下,盛鸿是不可能再让他去边城的。

此次的谈判,并不是胡人来大盛的地盘,也不是大盛去胡人的地盘,是双方以葫芦河为界,在葫芦河边和谈。

这种情况下,哪怕有大军压境,盛鸿也不放心六皇子前去,万一再射来一支冷箭,那盛鸿可真要被吓死。

黎荞猜想的不错,盛鸿还真不愿意让六皇子去边城。

不过,为了补偿六皇子,他很爽快的将许家的几人安排到了大运河上。

此次为了大运河,他新设了不少官职,安排几个许家人绰绰有余。

可六皇子心里头还是不痛快,和他自己立功相比,给许家人安排几个小官算什么?但任凭他如何哭求,盛鸿就是不允。

不得已,他只能作罢。

其实黎荞挺想再去边城的,但现在葫芦河里的冰已经化掉,他不好再做同样的手脚。

他就算是去了,也无法杀太多胡人。

他思索两日,给盛鸿提了一个建议。

原本呢,按照盛鸿的打算是将胡人打怕了,打残了,那再坐下来谈,不然的话,胡人绝对会狮子大张口。

事实如同盛鸿猜测的那般,此次胡人只损失了两万多人手,胡人根基未伤,而大盛主动提出了和谈,于是胡人蹬鼻子上脸嚷嚷着要大盛让利。

这种情况下,黎荞能想到的法子便是大盛多搞一些只有胡人贵族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比如说茶叶丝绸美酒妙药等,狠狠馋胡人一把。

随着胡人抢掠边城,民间走私的路子几乎都断了,胡人贵族日常享用的那些奢侈品早就见底儿了。

所谓由俭入奢易,但由奢入俭难,胡人贵族享受惯了,肯定对这些物资很是想念。

想继续享用,那就坐下来和大盛谈。

不想谈,那就打。

可现在的情形是即便东胡、西胡联手,那也不是大盛的对手。

暴力抢夺,那是抢不过去的。

想享用那些珍品,唯一的法子就是坐下来乖乖与大盛和谈。

胡人的日子不好过,大盛就好过了吗?

凭什么要大盛让利?

此前胡人偷袭边城杀死不少百姓,大盛没让胡人赔偿已经是大盛宽厚了,竟然还敢嚷嚷着让大盛让利,无耻!

这个利大盛绝对不能让,不然胡人肯定会得寸进尺,大盛得守住这个底线。

至于胡人那边的物产,的确不如大盛的丰富,但大盛也不要胡人什么,只需要牛羊就成。

大盛不要胡人的骏马,胡人也别想要大盛的铁器、精钢等,大家就交换最基本的粮食、牛羊。

双方和谈是为了度过难关减少伤亡,其他的就别想太多了。

盛鸿因为和谈一事颇为头疼,他早就想谈了,但胡人却是要大盛让利。

朝堂上群臣分为两派吵作一团,各有各的道理,但不管是打还是让利,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现在黎荞给出了这么一个小建议,他心头顿时一松,细细琢磨了一会儿,他看向黎荞的眼神满意极了。

这的确是个可行的主意。

胡人贵族生活奢靡他是知道的,与其费力气一番死战还拿不到想要的物资,那不如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若他是胡人,他肯定选择坐下来谈。

“黎爱卿,你出了个好主意,不愧是朕挑选出来的状元郎,脑子就是活泛!”

盛鸿狠狠夸了黎荞一句。

“圣上,这法子不一定有用,等和谈结束确认这法子有效,那您再夸微臣也不迟。”

黎荞很谦虚。

万一最后没成事,那多尴尬啊。

“不不不,朕就要现在夸,管他最后成不成,最起码能让朕出一口恶气,能让胡人憋屈一把。”

盛鸿脸上的笑容止不住。

于是这件事就定下了。

盛鸿立马派使团前往边城,其中的领头人是兵部侍郎和鸿胪寺卿,盛鸿特意叮嘱他们,谈判时不要拿大盛的美酒佳肴招待对方,双方各吃各的,免得对方在食物茶水中下毒,或者是污蔑大盛下毒。

总之,双方虽然共处一个帐篷,但绝不能让对方尝到大盛的美酒佳肴。

届时要好好表演,务必勾起对方对大盛珍品的想念。

盛鸿送走了使团,想象一下双方谈判时大盛这边各色物品摆了满桌,对方桌子上只有肉和奶茶的场景,顿时越想越乐。

他堂堂皇帝,还真没这么吩咐过臣子。

身为天朝上国,讲究的是大方和气度,可此次他却是让臣子特意抠门。

哪怕和谈不成,那也足够让他乐好几日了。

也足够让胡人气的跳脚。

黎爱卿出了一条妙计啊。

在盛鸿盘算着该怎么嘉奖黎荞时,边城落下残疾的伤员回京了。

一共有一千一百多人。

这几年打仗,边城将士有好多些人都落下了残疾,一些残疾程度轻的,比如说缺了手指,瞎了一只眼,走路一瘸一拐等,这些人还可以做饭,喂马,干一些轻省的活计,因此常无常没让他们离开军营。

现在黎荞搞了个善堂,常无常立马将这些人都给黎荞送了来,足足有三百多人。

另外有一百多人伤重到生活不能自理。

余下几百人的残疾程度在这两者中间。

这一千人到达盛京时,盛鸿派了六皇子和七皇子前去城门口迎接,并且还号召百姓前去参观黎家善堂。

他即便是一国之君,但他肯定要走在黎荞前面的,人走茶凉,他决定不了新帝的想法,丹书铁券并不是万能的。

他想要拔高一下黎荞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百姓的民心所向,有时候也是一道护身符。

因此,他特意派了两位皇子过去迎接残兵,他这是告诉世人,他不介意黎荞收拢民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