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第412节

他要研究胡人的生活习惯,他要揪出胡人的弱点,这样胡人再和大盛将士作战时,他就能立下奇功!

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边城防守极为严密,他别说是跑到胡人地盘研究胡人的生活习性了,他就是出城回城都要接受盘查。

而且,边城与胡人的地盘,中间隔着一条几十米宽的大河,在河边有大盛士兵一天十二个时辰巡逻,任何人靠近河边都要被审问然后被驱赶。

他在普通小百姓跟前能充充高人,但在荷枪实弹、眼神锐利、一身煞气的边城守卫跟前,他忽悠小百姓的话,怎么着都说不利索。

干他这一行的,最忌讳畏畏缩缩,缩头缩脑,不管什么时候,都得一副胸有成竹、高深莫测的样子。

可现在他话都说不利索!

这真把他气坏了,在心中怒骂自己不争气,但甭管做了多少次心里建设,当他鼓足勇气要抬步靠近河边时,下一秒,他准会露怯。

因此,在边城待了几个月,他竟是没有靠近过河岸。

不敢靠近河岸,那怎么研究胡人?

而且,胡人前来骚扰时,边城是全城戒严,城内百姓一律待在家中,不准上街。

也就是说,在边城待了小半年,他连胡人的毛都没见着,而且,连战斗声都没听到过,大盛的精兵将胡人拦在了河对岸,整个边城极为安稳。

一点空子都钻不了,他真的要疯了。

原本吧,按照他的计划,他先摸清楚胡人的弱点,然后守在边城,等明年六皇子率兵前来时,他自荐,给六皇子当谋士。

等他救下六皇子,给六皇子立下大功,那他就风风光光的回盛京。

这么一来,即便是黎荞指认他是高志远,那他也不惧。

黎荞管天管地,还能管得住他突然顿悟然后通鬼神能算未来十余年的大事么?

黎荞敢胡说八道,那他就站出来揭穿真正黎荞早已经死亡眼前的黎大人其实是鬼的真面目,到时候大家鱼死网破,一起完蛋!

黎荞肯定不敢!

黎荞有夫郎有孩子的,牵挂可是比他多的多。

所以,到那时他就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了,和黎荞井水不犯河水。

可谁知道来了边城之后处处受挫,毫无所得!

而且,之前靠算命挣来的银两,也花的差不多了,不得已,他只能将皇家物流的保镖辞去一个,只留下一个保护他。

说起皇家物流,他不由又在心中大骂黎荞,可恶,要不是黎荞整出了皇家物流,那盛鸿能对禁军进行考核吗?

若盛鸿不考核禁军,那这会儿的禁军又怎么全都是能以一敌几十的高手?

若禁军的水平跟他上辈子时一样,那边城哪能固若金汤?

他又怎么会一点空子都钻不了?

就得骂黎荞!

至于圣上考核禁军的真正缘由,这不重要,骂黎荞就对了。

还有黎荞整出来的那些生意,让圣上赚了多少钱啊!上辈子的圣上穷的都要拍卖私家珍藏了,若这辈子圣上跟上辈子一样穷,那此时的边城又怎会安安稳稳?

该死的黎荞,坏他大计,将他飞黄腾达的路全给堵死了,气死!

但回去是不可能是回去的。

回去的话,他李道长的名声毁誉参半,找他算命的人不如从前多,给人算命有什么用?他的目的是飞黄腾达。

而且,若是回去,那等于是放弃了六皇子,他只能想方设法利用明年的蝗灾为他谋取好处。

但这个难度,比救六皇子还大。

他唯一能用的法子,便是冲到皇宫门口说他知道明年有蝗灾,要求见圣上。

但关键是,他在边城的普通将士跟前都发怯,若真见了圣上,万一他腿肚子颤抖,说话磕磕绊绊,毫无高人风范,那就不是丢人的事儿了。

圣上八成会把他关起来,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好将他知道的都逼问出来。

他是谋求荣华富贵的,他不想蹲大牢。

所以他还是继续留在边城吧,他先壮壮胆,历练历练,反正六皇子明年会来边城。

一切见机行事吧。

等他在边城见过大阵仗,大世面,等他在贵人跟前也能维持世外高人的风范,那他就算没有救六皇子的功劳,他也能冲到皇宫门口直接求见圣上。

未来那么多灾害呢,总有几场灾害会成为他飞升的踏脚石!

黎荞不知道远在边城的高志远正对他骂骂咧咧,他忙的是国家大事。

气温回升了一些,但整体还在零度以下,土地大多被冻着,难以开挖。

可就目前这个又冷又缺少雪水的形势,得赶紧把盛京地区那些河流沟渠池塘给收尾了,不能影响明年的灌溉。

七皇子也是如此打算,他督促农人继续开挖。土地冻着虽不好挖,但使了力气还是能挖开的。

另外,他开始给农人发放早就准备好的龙骨水车,那些已经挖好通了水的河流沟渠池塘附近的村子,按照户籍,每三户人家便可拥有一架龙骨水车。

这龙骨水车进了村子,农人真的安心了。

七皇子和黎大人说话算话,真的免费发水车,善人,大大的善人啊!

不少人农人拿到龙骨水车之后,感激的朝着盛京方向磕头。

这个冬天,黎大人又是发棉花又是发衣物的,现在还发了水车,必须得给黎大人磕一个。

当然,还有朝廷。

有此明君,是他们这些小百姓三生有幸啊!

盛京地区的灌溉重要,其他地方的灌溉也重要。

大皇子抽中的省份是东山省,明总督得知此事,狂喜,他还没上任他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抗旱上,现在来了大皇子与他一起抗旱,嘿,他这个总督之位,肯定坐的安稳。

二皇子抽中了原河省,盛鸿不让黎荞插手,但二皇子以不熟悉原河省地形为由,时不时的就亲自登门找黎荞解惑。

二皇子把心态放的很稳,他就是一混子,除非盛鸿严令不准他找黎荞解惑,那他必然要将这道题目转嫁到黎荞身上。

黎大人的故乡嘛,黎大人就该多出力气。

七皇子的绘安省,四皇子的川省,这两人也挺重视,整日捧着两省的地形图和资料研究个不停。

六皇子怨念极了,可谁让他点背抽中了西闪省呢。

这第三道题目如此之难,在看了一通资料之后,他琢磨着要不要去西闪省一趟,好实地考察。

他没有信心胜过其他兄弟,但若是他拿出态度,愿意跑东跑西,那说不定能挣一些同情分……

不过,若真要去西闪省,那得等年后。

现在太冷了。

这种天不合适出远门。

在忙忙碌碌中,时间来到了腊月。

又该过年了。

黎荞接到了庄丰收送来的信,他很是感动,民间的力量是巨大的,上辈子时大盛能挺过难关,绝对离不开普通百姓对底层百姓伸出援助之手。

征询了盛鸿的意见之后,他让庄丰收将这批衣物送往河东府,交由河东府的知府处置。

河东府虽与河西府相邻,但河西府的富裕没能带动河东府,河东府的百姓,生活条件和十年前他刚穿越时差不多。

另外,他让庄丰收挂出了收购棉花的广告,具体收购地点在河西府府城。

他给微青县的黎谷也写了信,让黎谷也挂出收购棉花的广告。

这两地收购的棉花,他先囤着,等明年冬天来了再决定到底用在何处。

除了这些国家大事,黎家也有大事:

黎瑜宁与明悉的婚期定了。

这两人性子挺合得来,也有不少共同话题,加上身份合适,双方长辈都极为看好,而且两人年纪也的确不小了,于是这亲事就定下了。

婚期定在明年夏末,两人回北湖省成亲。

第219章黎荞花钱的地方多自行车

黎瑜宁和明悉的亲事定下来之后,黎瑜宁便忙着绣嫁衣,陶竹、黎菽、王桂花几个人也开始给她准备嫁妆。

北湖省离得远,哪怕修了水泥路,路上也要走上两个月,再加上万一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所以,光是赶路就得留出三个月的时间。

这么一来,嫁妆得早早准备,明年三月黎瑜宁与明悉就得离京南下了。

有黎瑜安的嫁妆在前,黎瑜宁的比照着黎瑜安的规格准备就成了。

黎荞时不时的会过问一下,不过,他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暨北省。

高志远在盛平二十年时听说前几年盛京附近有河道干涸的大旱,“前几年”,这三个字很重要。

至少得三年以上才能称作是前几年吧。

明年就是盛平十五年了,这场大旱灾八成是盛平十五、十六、十七年这三年间发生的。

暨北省环绕着盛京,将盛京给包裹进去,它有三个府临海,而且境内也有五条大河,整个暨北省最有可能发现旱灾的应该是远离这五条大河的府吧……

管它是不是,就当做是了,他掌握的资料虽然比高志远多,但这种事情他哪敢拍着心口说他猜的一定准?

不管了,就选定那四个离这五条大河远的府了,盛鸿赏给他的十万亩田地,就定在这四个府。

以方便自家耕地灌溉为借口,他要在这四府开挖河流沟渠。

暨北省并没有被皇子们抽中,黎荞直接找盛鸿即可,这次他要在四个府同时开工,这是个大工程,得先知会盛鸿。

盛鸿当然是大力支持。

黎爱卿自掏腰包搞这些最基础的水利工程,好方便百姓灌溉,他巴不得天下的官员都和黎爱卿一样拿私库省国库。

他给整个暨北省的知府、知县下诏,让这些官员配合黎荞行动——黎荞要引五大河的河水,那牵扯到的可不只是四个府,为了省事儿,他干脆给整个暨北省的官员都下了命令。

为了早日动工,盛鸿还遣了工部的官员过去,以便选出最合适的路线。

这次是要引五大河的河水流入黎荞选中的四府,工程太大,得请专业人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