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两军对阵

桑贾尔,波斯塞尔柱王国的苏丹。统治着波斯及周边众多小国,是当之无愧的中亚之王。

但他的统治受到了华夏的挑战。

桑贾尔原本以为靠着中亚草原上的一群小弟就能压制安西都护府,他的主要心思和兵力还是放在西方,想要击败占据巴格达的兄长穆罕默德一世,并击败十字军诸国,恢复祖上荣光。

但小弟们不给力,花刺子模、色伽尼被击败,东喀喇汗国灭国,西喀喇汗国危在旦夕。西喀喇汗国的国王还是自己的外甥,危在旦夕,自己不得不救,否则中亚谁还听自己这个宗主国的话!

国与国之间,都很现实,如果宗主国不能保障附属国的安危,那附属国当然也不会再对宗主国保持忠诚。

为了拖延时间,桑贾尔还特意给武松写了一封信,进行威胁恐吓。

使者道:“我主乃是东方与西方之王,哈里法的守护者,呼罗珊的统治者,中亚诸国的庇护者艾哈迈德·桑贾尔苏丹陛下!如果你们不改信我教,并退还所有非法占领之地,伟大的苏丹陛下将率大军将你们统统消灭,正如他能用弓箭在百步之外射断敌人的须发一样容易!”

“针给你,你来刺断自己的一根须发,刺不断,不许停。”

汉军众将听完塞尔柱使者的话都哈哈大笑,武松更是戏谑的让手下抓住使者,再递给他一根针,要他扎断自己的一根胡须。

满脸卷曲大胡子的使者拿着细针,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那滑稽的模样更是引得汉军众人大笑。

“你们突厥乃是我大唐扫荡后跑到西方的余孽。东喀喇汗国本名乌孙、西喀喇汗国本名大宛,皆是我华夏附属。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现在我华夏重建安西都护府,正是要拨乱反正。尔等小国之王,妄自尊大,恰如这根针一般,细小无力!滚回去告诉你们苏丹,洗净脖子待死吧。”

武松毫不留情的将使者赶了出去。

“什么?他们竟敢说我细小无力?!这是何等的亵渎之言!他们不把我东方与西方之王、哈里法的守护者、呼罗珊的统治者、中亚诸国的庇护者放在眼里,一定会遭受世上最恶毒最残酷的诅咒,击败他们之后,我要用二十种不同的刑罚折磨他们的肉体和灵魂,二十种!”

苏丹暴怒的呼喊回荡在军营中,让塞尔柱联军众人胆战心惊,生怕触怒了正在发脾气的苏丹陛下,正如那个已经被鞭打的不成人形的使者一般。

天启九年十一月八日

撒马尔罕城北,卡特万草原。

二十万塞尔柱联军正在逼近十万安西军的营地。

战争未开,情报先行。一身花花绿绿袍子包裹的宋江正在给武松、曲端、吴玠讲述西域诸国之间的情报和矛盾纠纷,尤其是关于波斯塞尔柱的情报。

宋江这几年长期混迹西域,还跟随商队多次前往巴格达,甚至伪装成狂信徒去撒冷城朝圣,一身儒衫也不穿了,入乡随俗般的打扮花花绿绿、穿金戴银。

“根据情报,此次苏丹带来的二十万人中,有重骑兵三万,轻骑兵九万,重步兵两万、轻步兵六万,且各个都是弓箭手。”

宋江继续介绍这次敌军的构成。

武松等人听了也不惊慌,中亚地区诸国的兵力构成都很二元化,轻骑兵从游牧部落中征发,重步兵和轻士兵从城镇、村庄中征发。只有重骑兵才是国家的常备军和部落贵族。在中亚这几年,他们对彼此的战法都已经很了解了。

但三万重骑,还是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丝压力。因为现在汉军的部队骑兵并不太多,用于对付骑兵的远程武器也有点短缺。

汉军的标准军团由五卫组成,每卫7500人,共计37500人。其中:一卫骑兵、一卫刀盾、一卫长枪、一卫重装朴刀、一卫远程。每卫都有各自的后勤补给营。

临战之时,刀盾与长枪组合,形成坚固防线。远程居于其后进行杀伤。重装朴刀镇守后方,稳定大局。骑兵则是分散在两翼对敌人进行包抄、侧击。

汉军士兵军纪严明,那些纪律涣散、只懂逞个人英雄的游牧骑兵很难冲破步兵防线。后方先进的神臂弩和火枪却可以给对方以重大杀伤。再加上勇猛的汉军骑兵两翼夹击,可以不断的分割战场,将游牧骑兵切割成一个个小块吃掉,这套战术可谓是百试不爽。

但有一点,那就是远程消耗太多,后勤压力剧增。对于一个游牧骑兵来说,一壶箭23支,可以供他打两三场伏击战。而对于一个神臂弩手来说,一盒弩箭24支,以每分钟8发的射速,也只能攻击3分钟。

汉军为了减少人员损失,特别强调火力覆盖,临阵之前直射8发,前排对敌之后,仰射不停,一场战斗下来,一个弩手往往需要消耗掉至少两盒弩箭。而少量的火枪手也需要消耗不少火药和弹丸。

但现在随着越打越向西,后勤补给需要穿过塔里木沙漠,翻越高高的葱岭,过远的路途,导致补给总无法及时送到,弩手们得不到弩箭,火枪手没有火药是常有的事,战斗力大受影响。

如果远程支援跟不上,那只能靠不满编的三卫骑兵对付敌人的三万重骑,难度不小。至于轻骑,汉军则不放在眼里,无论是全身铠甲的刀盾还是长枪,都不惧对方的轻骑。而作为压阵出场的重装朴刀,更是如同当年大唐的陌刀手一般,可以一刀将轻骑斩成两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