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天下大同,天下归仁

“我的天,这地方,这布景,也太妙了吧!”

“不得了不得了,场景一出现,我整个人的心情好像平静了下来了。”

“是啊,这世间竟然有如此场景,简直是人间天堂,没有任何现代气息,太强了!”

夏玄沿途一路走去,遍地青草花香,绿树成荫,来到一棵巨大的枫树之下,通红的树叶,象征了那孔子与弟子们求学以及传承观念的热情。

那枫树之下,坐着一名老者,老者两旁,数十名弟子,正襟危坐,正在听着老者的讲学。

“你是何人?来此作甚?”

突然,一人手持长剑,拦住了夏玄的去路。

前方的老者似乎也发现了夏玄的到来。

“子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难道你都忘了吗?”

这时,老者缓缓起身,与夏玄一眼对视!

从老者身上,一股道之气息扑面而来,他和蔼的面容,让夏玄无比激动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

“这,这就是孔子吗?那眼神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心情莫名的平静。”

“我,我怎么感觉到一股道之气息扑面而来,这也太强了吧,”

“你懂不懂,那叫浩然气!”

“我仿佛感觉现在屏幕里的就是真正的孔圣人。”

“这已经不能说像了,这简直一模一样,有没有!”quwo.org 橙子小说网

一旁的子贡见夫子起身,连忙鞠躬。

“夫子,弟子知错!”

夫子点了点头,示意子贡回到自己的蒲团之上。

“不知足下是何人,来此是为何事?”

夫子对夏玄拱手说道。

一位七旬老人,竟然对他一个后世晚辈如此有礼,看呆了一旁的弟子们。

“夫子有礼,弟子夏玄,来自后世两千多年后,特来向夫子求学,请教论语!”

夏玄拱手,对着眼神这位圣人,深鞠一躬!

“两千多年后?”

“正是!”

夫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若有所思。

“你方才说的论语?是什么?”

夫子眼里闪着光,对于他不懂,不明白之物,便要虚心求教。

“夫子与众弟子的言行集合成的一步典籍,我们后世称之为《论语》。”

“便是这个!”

说着,便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了夫子。

“论语,这便是论语!”

“来来来,你们都来看看。”

说着,夫子便将众弟子召集过来,将竹简相互传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夫子教我的,我有时碍于颜面,不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这都是夫子传授于我们的。”

弟子们看着那《论语》十分激动。

这些也都是夫子曾经传授给他们的,而他们,也都是严格按照夫子所说而做。

“好,好一部论语。”

忽然,夫子开怀大笑,不曾想自己后世两千多年,竟然还有如此好学,将他之言行,编刻出了一部典籍。

“来,夏君,既然是来学习,那便一同入座!”

说着便领着夏玄,走到了枫树之下,命人多准备的蒲团可算是有用处了。

夫子平时待人便是如此,来着皆是朋友,无论是谁,便都会多准备一席之地,供来着落座。

见到此景,夏玄也是深感佩服,这或许也正是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吧。

孔子待人尚且如此,对于礼节尚且如此,称之为圣人,不过也!

“不知夏君来此,是有何疑惑,不妨说出来,我等与你探讨探讨!”

看着石台之上的夫子,夏玄沉默了片刻,起身又是一鞠躬。

“夫子,弟子想问,您于这礼乐崩坏,动荡乱世之中,传授于世,言传于身,是何求?”

夏玄此话一出,众弟子皆是一惊。

孔子讲究礼,仁治天下,这也一直都是他和众弟子追寻的目标。

为何到了这后世,还有人不明之。

看来这论语,还是未能够教导后世啊。

“我周游列国,言传身教,为的乃是天下大同,天下归仁。”

“世事动乱,天下分裂,还有那许多人不能够读书学习,还有许多人,不懂礼仪之道,也不乏诸侯,不懂治国之道。”

“吾求之,乃是人人读书,太下太平,所有国家,百姓,都有礼,仁之道。”

听完夫子之话,弟子们也都纷纷点头。

他们曾与夫子周游家伙,将儒家思想文化传承于各国。

夫子之言行,有礼治治国之道,有仁怀天下之道,有待人之道,有求学之道。

这些都是夫子曾说,曾做之事。

可奈何夫子周游列国,却不被各国待见,遭到了冷遇。

一次夫子与弟子在郑国时走散,夫子待在东门处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夫子在何处。

郑国人说,东门有一个老头子,好像丧家之犬在发呆。

身于乱世,思想观念难以实践,或许这也是夫子周游列国,言传身教之根本吧。

各国都有自己的治国之道,而夫子追求的乃是大同,让所有国家大同之道,可谓难于登天!

“夫子之观念,乃吾等学习之根本。”

“我们都来自各个国家,求学夫子,也正是为此!”

听完夫子和弟子们的话,夏玄再次鞠躬。

“多谢夫子,如今我后世两千多年,夫子之观念,得以传承,天下已然大同!”

“什么,你说,吾之观念传至后世,得以大同?”

夫子十分激动的站起身,看着夏玄。

虽然不敢相信,但若自己之信念,能在两千多年后得到传承,天下大同,那也是极好之事。

夏玄重重的点了点头。

“夫子,请看!”

随后,夏玄一转身,便凭空出现画面,那画面里皆是四五岁的小孩子,老师站在讲台之上。

他们嘴里念叨的正是夫子的《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来,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这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啊。”

对于老师的提问,小朋友们也有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夫子想告诉我们,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要让我们实事求是!”

“三人行,夫子是想告诉我们,需要像别人学习善良的品德,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便要做为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

看着画面里的小朋友都熟读论语,而将道理尽数懂之,夫子不停的点着头。

“好,好啊,后世小孩都能够明白我之道理,吾开心,甚是开心。”

夫子和众弟子们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眶,留下了开心的眼泪。

得见所追求的大同,在后世得以实现,怎能不开心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