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稀泥还要我来

虽然西部战区没有真正的杀伤多少敌人?但是人家确确实实,改变了战区被动挨打的局面。

保护了后勤,保护了防线后面的百姓。但是他愿意让出战功,手下的军官不愿意。

即使目前的战功给所有的军官都连升三级都还有富余,大家也不愿意便宜了其他的人。

但是如果有了封地,大多数的军官宁可降上一两级爵位,也愿意要一块实实在在的封地。

一位实封的勋爵比一个只拿工资的子爵都要实惠,勋爵的三十平方公里土地,那是可以传承的,就算种地不行,多养一点牛羊,挣得钱也比那个子爵的工资高。

而且还有领民,要派兵出征的时候,一个有封地的勋爵带上几十上百的武装农民,都是自己的领民。

而一个拿工资的子爵,最多能雇得起十几、二十个雇佣兵。

等到了战场上,区别就大了,一般有战场经验的贵族,上级会安排相应的职位,他带的手下就是他的亲卫。

特别是低级军官,亲卫直接就关系到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一群听话的士兵带动下,其他的士兵至少能够跟着队伍行动。

领主直接领导领民,而且多数带到战场的都要由领主亲自训练。

训练的水平单说,听话上至少可以保证,如果是临时雇的,会有很大概率在危险时把雇主甩了。

而在军队中,有领民的和没领民的贵族受信任的程度也不同。

简单的说,有领地可以管理的贵族,他是富有管理经验的。

而拿工资的贵族,最多管理一下家里的佣人,很难相信这么一个人,能够迅速的管理好几百个大字不识的新兵。

这种身份、地位、实力、经济上的区别让有领地贵族和无领地贵族的身份有了极大的区别。

所以有领地和没领地,爵位上的档次就可以讨论了,几乎没有人愿意当个拿死工资的贵族,如果有领地,哪怕爵位低一点也是乐意的。

我提出的这个方案,如果能够实现的话,东部战区捞到的国土面积,相当不小了。

按1/10折成领地的话,至少可以满足大多数的高级军官的领地需求。

而数量最多的男爵和勋爵,相对来说册封的门槛就低的多了。如果在本区的领地不够的话,是允许跨战区配的。

当然,这是在本战区夺取了相当大的国土面积,而且两个战区有联合作战的情况才可以这么干。

毕竟不能让领导吃肉,手下喝不到汤。当我提出了这个方案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把这块儿土地落实了东部战区的名下。

首先我们的行动不能够破坏目前的战场的稳定局势,真要双方擦枪走火了,那这个行动就惹大祸了。

第二个就是行动必须瞒着军部,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动作,一定会想尽办法的按住的,还有的问题就是行动的方法问题。

我给出的方法是分三步,第一步分散我们军部的注意力,我让东部战区的指挥官,在这几天提出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新占领的国土面积的计算问题。

我看了好几份资料之后发现,军队里这群大老粗都被国土统计部门给忽悠了。

不过也可能是国土统计部门的那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平面几何没学好。

他们在计算新增国土的面积的时候,是先测量我们占领了敌人的堡垒向北到山脚下的距离。

当然会测算出多个距离来,他们把这些数值当中选出一个中间值,注意他们选的是中间值,而不是平均值。

然后他们又测出,最东和最西两个新占领的堡垒的距离,这样两个数值一相乘,就得出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我把这张图画出来之后,怎么看?怎么觉得少了不少!

先不说东西两个堡垒之间的距离是否和选的那个中间值垂直的问题,也不说他们测量距离的方法是否科学,更不说这两个值能不能按长方形计算。

只说他们选的这个中间值,他们一共测量了17次,从大到小排列之后,选的是第八个,正中间的那个数字。

结果这个数字比最小的那个数多了不到300,,排列在第七的那个数字比他大了600,最大的那个数字是他的两倍半。

从他选择的这个数字就能看出来少算了多少面积。但是平均数、平均值、中间值的问题有点太高深了。

给这群只能算100以内的乘除法的军人解释这个平面几何的问题,应该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

而且我也不想去惹国土司的那帮家伙,要想质疑他们的计算方法,那个工程量就更大,我可不想亲自下场,给一群官僚们讲三角形、梯形和长方形的计算。

我只是从一个他们能够理解的角度,强调了一个问题。

敌我双方的防线都是以各自的堡垒来算的,基本上我方有一个堡垒,对方肯定也有一个。

而堡垒之间的距离,基本都在30到50公里,而两个堡垒之间的区域,到底算是谁的呢?

总指挥立马一拍大腿,说道:“那帮国土司的家伙少给我们算了。”

国土司有意或者无意的把敌我双方堡垒中间的那块面积给忽略了。

一条长度接近8000公里的狭长的战线,就只算十公里宽,那就八万平方公里就有了。

1/10就是8000,够一个公爵,再加一个侯爵了,况且大多数堡垒之间的距离都没有小于30公里的,我们计算增加的国土面积的时候,应该从我方的堡垒这边开始计算。

当然提出这个要求之后,国土司的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那么后退一步也必须坚持以两个堡垒之间的中间点作为分界线,中间点这边的算我国固有的领土,中间点以外的就应该算是新增的。

争取到这点之后,就要求测量沿线两个堡垒之间的距离,好确定平均值。

这个事情如果能顺利的搞定下来,那么就不是一个八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要分散军部和国土司的注意力,他们要分派人员去测量距离,而派出的人员肯定不能是和各个战区有过多联系的人,而且时间不会太短。

等军部这边的注意力分散之后,就实行第二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我给东部战区的指挥官出的主意就是,先暂停修建新的堡垒的工程,把施工人员都撤出来,改在各个堡垒之间开始挖沟。

而且把挖出的泥土放在沟的一侧,就是靠近我方的这一侧。

当把沟挖通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就要利用这些泥土,用夯土的方法砌城墙,我要搞一个新版的万里长城。

堡垒之间如果能有城墙相连的话,敌人的骑兵想进行穿插作业就很困难了,而他们想翻越城墙,也很容易被发现。

想要把城墙挖塌,动静又比较大,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就等于把敌人的机动性给限制住了。

还有一点好处,就是通过城墙可以迅速的调配人员,沿着城墙运送兵力的时候,要比在旷野中行军安全的多。

城墙的作用,其实早就有人意识到了,但是一直没有办法大规模的修建,主要就是建造成本的问题。

而我推广的夯土法修城墙,就把修城墙的材料成本降低到接近为零,如果想让城墙坚持的年头多一些。

那么就把沙土好好筛一筛,把树根、草根、树枝去掉,再加上石灰。

如果是临时的,那这些事情都用不着,直接用大石头夯结实的就行。

当大队的人马开始挖沟砌墙,敌人的注意力肯定就会集中到这边,会大量安排人员盯着。

当这个行动成功之后,再进行第三步,就是把从我们的防线到山脉脚下的墙也砌起来,这个过程是最复杂的。

但是这个砌墙就得讲方式方法了,首先得对敌人的底线进行试探,试探的方法,那就是种地。

派出人马贴着敌人的战区分界线,开始用牛耕地,沿着那条线一直耕下去,相当于把那条战区分界线实地的画一遍。

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多派人员和牛马同时多点进行耕地,这事就要看他们的反应了。

为了不刺激敌人,去耕地的人员都不要穿军装,发现敌人靠近就骑上马跑,决不和他们发生冲突。

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的在这条分界线上耕出一条新的分界线来,然后我们就要开始挖沟。

这条沟挖起来一定要够快,挖的不用深,只要够宽就行,挖出的土还是堆在一边,靠近我们的这一侧。

再下一步就应该砌墙了,但是在砌墙之前,要先修堡垒,把计划原来要修堡垒的那些材料统统运到这条战线上来。

必须在降雪之前把这条分界线上的堡垒修完,当然,这里说的修完是把外墙修好,100公里一座堡垒,这条分界线上只需要28座堡垒就可以了。

比原来计划修建的39座堡垒就少了好几座,当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就可以和军部和国土司讨价还价了。

新确定的这条防线可以减少防线的长度,减少堡垒数量,减少看守的人员,缩短后勤供应的线路长度,而且还增加了我国的领土面积。

特别是我们把城墙修起来,城墙外面的壕沟挖好,这样防守的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我们把这件事情做成既成事实,军部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东部战区没有攻克敌人领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而且,通过第二步,争取来的领地面积,足够让东部战区的那些低级军管享受到封地了。

而这些军官们拿到了领地之后,对于多余的战功分配给配合他们作战的西部战区的人员,也就没有那么大意见了。

这样双方的都满足了,后面的事情也就好解决了,剩下就是想办法说服皇帝,让他能够捏着鼻子认可,增加这么多的贵族了。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