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从龙功臣

韩起复为大学士,并不是东林党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更想起复一位东林党的首辅,不愿意黄立极这位阉党首辅在台上,显得阉党还没有打倒,东林党还未掌权。

但是皇帝却一直说黄立极辅佐登极有功,对他加恩褒奖。这让东林党官员很是无奈,暗叹以前没遇到这样的好皇帝。

按照当今皇帝的态度,杨涟、左光斗等帮助天启皇帝登极的官员,根本就不会被下狱。甚至能凭借这个功劳,一辈子以从龙功臣自居。

这是以前的惯例,也是天启皇帝登极出现波折时,很多人积极参与的原因。

天启皇帝最初同样遵守这个惯例,对杨涟等人多有褒奖,官职也升得很快。但是在杨涟参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后,却将杨涟下狱。还把移宫案重新定性,说杨涟、左光斗等人“借移宫以贪定策之勋”,给他们定了死罪。

这件事后果实在太严重,以至于朱由检登极时,群臣只是按《皇明祖训》规定的兄终弟及走流程,没有人主动依附他――

人们都担心当今皇帝和先帝一样,会说从龙功臣在“贪定策之勋”。所以没有人冒着死罪去贪这个功劳,就是让皇帝正常登极。

至于朱由检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担惊受怕,会不会因为没有从龙功臣难以打开局面,并不在臣子的考虑范围内。quwo.org 橙子小说网

反正臣子在吃过一次大亏后,没有人敢冒头。就是让皇帝自己折腾,在皇帝表明态度后,他们再靠上去。

朱由检折腾几个月,才让朝臣知道自己的态度,然后借着官员发起的弹劾风潮,把魏忠贤赶出京城处死。

这中间的经历,让他很是感慨。觉得天启皇帝对移宫案的处置真的错了,即使真的有人在故意谋取定策之勋,也不能直接处死他们。

否则没有了从龙功臣,大臣们都像来宗道那样,在天启皇帝弥留之际,还向魏忠贤献谀,题请魏良卿代皇帝郊天、享太庙,朱由检这个皇帝如何掌握权力?

所以无论如何,黄立极作为辅助朱由检登极的百官之首、明面上功劳最大的官员,他这个首辅朱由检是必保的。至少要让他担任两三年首辅,然后正常退下去。

编纂史书的工作,朱由检同样交给他。让黄立极留个身后名,甚至成为紫阁贤臣。

唯有这样,才能消除天启皇帝处死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影响,让朝臣在皇帝继位时积极点,出现波折时主动当从龙功臣,帮皇帝掌握权力,清除前朝权臣。

这个考虑,朱由检即使不说,很多朝臣也明白。所以他们才感慨,当今皇帝比起先帝真是个好皇帝。非常尊重朝堂规矩,甚至可以说在重塑朝堂秩序。

虽然这种秩序中添加了不少私人想法,甚至在和群臣争夺权力。但是大部分臣子对此却很认可,因为皇帝的手段在他们的认识范围内。不像天启皇帝任用的魏忠贤,完全不讲任何规矩。

相比先帝时期来说,现在实在是太好了。当今皇帝可以说在治乱,在重塑被魏忠贤破坏的朝堂秩序。

所以对皇帝在朝堂上的各种改动,他们才没有坚决反对,而是和皇帝积极商议。

如今,朱由检帮黄立极保住首辅之位,被群臣认为是对登极功臣的又一次加恩。

这让群臣更是感慨,黄立极真是走了狗屎运,凭白被皇帝认为从龙功臣――

其实黄立极有什么功劳,不过是和其他官员一样,正常走流程而已。根本没有主动依附皇帝,去当从龙功臣。

否则有他这个内阁首辅的帮助,朱由检想处理魏忠贤哪里需要试探。直接处死或者悄悄暴毙都行,然后在内阁辅助下,就能把朝廷大权握在手里。

皇帝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对黄立极特别亲近,这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是皇帝的心腹,没有获得皇帝的完全信任。

后面皇帝把九卿地位提高、把内阁职权削弱,同样表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所有人都知道黄立极这个功臣就是皇帝强行定的,是为了消除天启皇帝处死杨涟等人的影响,强塞给他的功劳。

实际他的功劳有多大,朝堂上的官员心知肚明,但是却没有人说出来――

阉党是因为黄立极辅佐登极有功,他们就同样有功。只要附逆行为不是太明显,皇帝就不会重惩他们。

东林党则是因为,他们需要给移宫案翻案。皇帝如果像先帝一样不承认从龙功劳,杨涟、左光斗等人,永远无法翻案。

所以即使再不甘,面对皇帝力保黄立极,他们也不能认为皇帝胡来。只能当做皇帝在重定朝堂规矩,加恩登极功臣。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