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皇帝责备韩、李起元的事情,在朝堂高层引起的波澜很大。

但是民间议论最多的,是同日发生的赠恤死事诸臣。

因为黄宗羲等人闹起来的声势,这件事在京中很受关注。即使报纸上的报导很少,却捺不住文人士子关心。

如今终于有了结果,在京中自然是引起热议。

朝廷追赠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原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右都御史;原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右副都御史;原任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太常寺卿;原任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太常寺卿;原任山东道御史黄尊素等俱太仆寺卿……各荫子太学生。

这么丰厚的赠恤,让大多数人感到满意。认为这些被阉党害死的东林君子,能在九泉瞑目。

周顺昌之子周茂兰,便是其中一员。他这次上京不但为父亲成功伸冤,还被写入《清忠谱》,成为公认的忠臣孝子。

如今周顺昌被追赠太常寺卿,皇帝还给了三世诰命,允许建祠赐额。周茂兰对这个结果已经心满意足,打算回乡操办这些事,同时完成守制――

他的父亲周顺昌是天启六年六月十七日遇害的,按照守孝二十七个月的制度,还需要守制半年。

作为世所公认的孝子,他要遵守古礼。quwo.org 橙子小说网

李玉对于周茂兰的离去,心中很是不舍。毕竟他能寄居在刘宗周府中,靠的是周茂兰的关系。他赖以成名的《清忠谱》,也多亏了周茂兰为父申冤的事迹。

两个年轻人,一路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周茂兰对李玉的才华极为佩服,说道:

“以李兄的才气,不说进士会手到擒来,中个秀才绝对没问题。”

“可惜兄台出身……实在是可惜!”

李玉以前也有些自怨自艾,但是自从前几天被皇帝召见、帮助钟鼓司做事后,他就再也没有了这个念头,洒然道:

“不用替为兄可惜,周兄弟回乡之后,一定要用心读书。”

“为兄还等着你当官任职,以后照顾一二呢!”

说着他哈哈大笑,让周茂兰都有些惊讶,感觉他在前几天被皇帝召见后,整个人都变了。

只是皇帝吩咐的事情是机密,他也不好打探。只能按下不解,苦笑道:

“我的才学自己知道,如果能中举的话,登科应该没问题。”

“但是江南乡试的难度李兄也知道,就连张溥那样的才子,现在也没中举呢!”

进士名额扩充,而且多了副榜出身。周茂兰自忖自己若能成为举人,登科的可能很大。但是江南乡试的录取名额虽是全国最多,但是相比南直隶众多的读书人,仍旧还是太少。他感觉以自己的学问,很难考取举人。

李玉也知道江南乡试的难度,劝他道:

“圣上恩荫周兄弟为太学生,而且明确说了只要能通过礼法数算考试便能任官,兄台何必还要考进士呢?”

“只需在太学用功几年,通过考试也就能做官了。”

“何必盯着科举那条路,和贫寒士子争机会。”

周茂兰听了有些心动,但是想想父亲的名声,他若恩荫入仕,可能有损父亲的君子之名。所以他的心里,仍旧有些犹豫。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为难,李玉道:

“周兄是不是觉得恩荫入仕名声不好,所以有些不愿?”

“但是你这样的想法,可是辜负圣恩。”

“圣上看我写的《清忠谱》时,多次称赞周兄为忠臣孝子,当为官员之子表率。”

“你若不在朝廷效力,岂非枉顾圣意?”

说着,他想起皇帝有让自己从钟鼓司抽调人员、组建皇家乐团的事情,说道:

“周兄若担心有人对你有非议,可以不在外朝任官。”

“你如今深受皇恩,可以像为兄一样,在内廷中任职。”

“现在的内廷,可不比以前大多都是太监。圣上为了防止出现又一个魏忠贤,有意提拔一些勋贵忠臣之后,在内廷衙门任职。”

“不瞒周兄,愚兄便已经打算,过些日子就去内廷任职。”

“周兄若来的话,可以帮衬一二!”

对此极为惊讶,周茂兰万万没有想到,李玉已经打算进内廷。想到内廷的那些太监,他坑坑巴巴地道:

“李兄就不怕,那些阉……太监为难你吗?”

想到父亲等人的惨死,周茂兰既是痛恨,又有一些害怕。不愿去内廷任职,不想和太监打交道。

李玉心里其实也有些怕,因为他这样无法经常见到皇帝的人,很可能被太监进谗言,让皇帝丧失信任。

但是想想锦衣卫现在的地位,还有皇帝对礼乐的重视,他觉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正色道:

“正因为有些用心险恶的太监可能蛊惑圣上,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内廷任职。”

“正人君子如果不参与朝政,朝堂上就会被小人把持。”

“周兄,当此重制礼乐之时,我们要勇担重任啊!”

周茂兰心中的犹豫,终于被这一句话触动。因为刘宗周负责重制礼乐,他这些日子也听说了很多有关的事情。

其中一条,就是说重制礼乐是对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

这让他认识到,重制礼乐推行后,所有人的权力和财富,都可能发生改变。

自己若为了一点名声就坚持放弃恩荫,很可能周家的门第,难以维持下去。

如果自己在朝廷当官、或者在内廷任职的话,情况就截然不同。他在权力和财富再分配时,会有很大的主动权。

所以李玉的劝说,已经把他打动。

不过作为周家长子,他要为整个周家考虑,不能随意做决定。

所以周茂兰没有在这方面说下去,而是道:

“李兄的《清忠谱》已经完成了,只待公演之后,定然能被收入乐府中去。”

“我会拜托先父的至交好友,一起推荐李兄入乐府。”

“至于任职的事情,等我通过礼法数算考试再说。”

李玉闻言大喜,知道周茂兰已经心动,打算成为太学生、以后恩荫入仕。

所以他谢过周茂兰的推荐后,又和对方约定,半年以后再聚。

两人依依惜别,李玉看着周茂兰的背影,一股冲动油然而生,想要用乐曲抒发感情。只是因为手头没有乐器,一时没能完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