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为什么不叫它奉天呢?

辽东,候城。

在经过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之后,李斯终于来到了这个他亲自挑选的逃亡之地。

与想象中的荒凉不同的是,此时的候城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金黄色的穗子挂在粟苗上,压弯了粟苗的腰。秋风一吹,一股粮食成熟的香气扑面而来。

三三两两的农奴行走在田间地头上,相互之间有说有笑。期间有小孩子从大人的身后钻出,拿着泥巴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打闹。

远远望去,竟是一幅中原景象。

“想不到,塞外竟然还能看到此种乐土!”

看到这一幕的李斯忍不住感慨了一声,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辽东竟然还能看到这种只有在中原才会出现的景象。

“此皆太守之功也!”

跟在李斯身边的辽东太守府派出的接引人员一脸自豪地说道:

“这一年来,我燕国在辽东开垦的土地何止千倾?许多原先的荒地都被我们开垦成了良田,而首当其功的,便是太守发明出来的八牛犁!”

“毫不夸张地说,若非太守发明出来的八牛犁的话,哪怕再花上个三五年,我燕国都无法在辽东开垦出这么多的土地呢!”

接应人员的话倒也不算夸张,毕竟八牛犁本就是一件开荒利器,再加上辽东的地形完美符合八牛犁的使用条件,起不到拔群的效果那才怪呢!

“八牛犁么?”

李斯自然知道八牛犁的大名,并且还通过秦国安插在燕国的奸细见过实物。只是由于没有亲眼见过别人使用八牛犁,因此对八牛犁的威力还是缺乏一定的认知。

如今见到此情此景,他终于意识到了八牛犁的可怕之处。在倒吸一口冷气之余,他的脑海中突然生出一股怪诞的想法。

“单单一个八牛犁就已经如此了,那么其他几样东西呢?”

“若是其他几样东西各个都有八牛犁这样的作用……不,哪怕只是一半,燕国开发起辽东来,也会变得异常轻松。”

“到了那个时候,燕国就相当于是多出了数千里的沃土了。虽然依旧人烟稀少,但是人口这东西有的是办法获得。而一旦将辽东的沃土都填满人口,那么燕国的国力又会达到什么地步呢?”

“或许……自己当真有机会借助燕国的力量,与秦国一较高下?”

这个念头很疯狂,但是一经诞生,就不可遏制地在李斯的脑海中疯狂生长。

原本他以为自己来辽东是避祸的,如今看来,自己除了避祸之外,似乎还有更好的选择?

想到这里,李斯的目光变得坚定了起来,同时整个人的气质也变得与之前截然不同。

之前的李斯整个人看上去有些丧,宛如一条断脊之犬,一心只想着活命。

而这一刻,李斯内心的斗志被重新点燃,他已经找打了新的方向,并且决定要为之竭尽全力去奋斗。

“赶紧带路吧!”

李斯将目光从周围的景色中收回,对着一旁的接引人员道:

“某有要事,着急去见太守!”

“啊?哦……好。”

接引人员自然不知道李斯的内心变化,他只是奇怪为什么自己身边的这个人突然将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不过他也没有多想,而是直接快马加鞭,带着李斯朝候城急速奔去。

……

候城。

这里原本是辽东的边缘区域,但是由于燕起居住在这里的缘故,这里已经成为了整个辽东新的中心。

原本在襄平城中办公的辽东郡官员此时都已经搬到了候城来,方便与燕起交接工作。至于那些受封于燕起的贵族们,就更没有跑到襄平去办事的道理了。

巨大的人流量给候城带来了极大的繁华,原先逼仄的街道已经不足以支撑这种规模的人口了。好在候城虽然是边城,但是却没有建造正规城墙。原先的地方官员只在城池周围大了一圈木桩,以此来防御可能到来的敌人。这样的防御工事自然是无法保全候城的周全的,不过如今却正好方便燕

起扩建候城。恰好马上就要秋收,等秋收之后,他有的是时间征召人手修建新城。

“候者,斥候也!”

燕起站在高楼上,看着下方的景象,对着身旁的张良说道:

“以往候城乃是辽东边城,起到拱卫襄平的作用,故而叫这个名字。如今随着咱们的边界向北扩张,候城已经不是边城了。再加上候城的人口逐渐增多,其繁华程度已经远超襄平,再叫它候城已经不合适了。因此起准备给候城起一个新名字,主簿以为如何?”

“候城乃是太守的封地,叫什么名字自然是太守说了算。”

张良对改名这种事情没有兴趣,表示燕起爱怎么改就这么改。

“话虽如此,但是候城毕竟也是辽东的一部分,先生身为辽东主簿,自然也有权力在这件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燕起摆了摆手,对着张良说道:

“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候城位于辽河以南,不如就叫辽阴?”

张良思索片刻,给出自己的答案道。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张良给候城命名为“辽阴”,倒也确实是非常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命名习惯。

只是习惯是符合了,但是这名字是真的难听。辽阴这名字乍一听,还以为是要偷袭别人的下三路呢。

“咳咳,辽阴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名字。”

燕起尴尬地轻咳了两声,而后对着身边其他的下属们问道:

“诸位可有其他意见?”

“这……”

不单单是现代人,古人也多是起名废,因此在听到燕起的话之后,所有的臣属们全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没人能……”

燕起见状,不由大失所望,正想开口化解尴尬,却听屋外传来一道声音道:

“燕国乃是姬周封国,如今姬周既灭,其天命自然交由燕国承接。而王孙又是将来的燕王,命中注定的天子。既如此,咱们何不叫候城奉天呢?以表明燕代周命乃是奉天行事,岂不美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