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群山环绕之中,有一大片开阔之地,在黄绿相间的田野之中,一座高大的城池矗立着,汉中之战的烽火已经熄灭,偶尔还能看到残破的墙垣和战争的残痕。

关羽纵马飞驰,绿色的身影穿过田野,很快就到了城门前,接到消息的大小官员都在城外列队等候,当先几人骑马而立,虽然数年未见,但从身形上他一眼看出中间的便是刘备。

几百米的距离,此刻却只恨坐骑跑得太慢,要是当年的赤兔马,早已经到了大哥面前,

刘备胯下一匹白马,早已忍不住昂首长嘶,也狂奔而出,兄弟二人再次在田野间相逢,秋高气爽,遍地金黄,麦浪一波波地起伏着,恍如两人澎湃的新潮。

“大哥…”人还未到,关羽一声大喝,不等坐骑停稳,已然翻身而下,望着刘备沧桑的面庞和鬓间的白发,心中一痛,却是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

兄弟三人从河北起事,立志建功立业,多少年东奔西走,终于立足荆州,这几年入主西川,大哥也辛苦操劳,华发早生,面颊苍老,自己竟然损失一州之地。

看到刘备似乎一夜间苍老的面容,关羽心中的愧疚又不可抑止地涌现出来。

“二弟,云长!”刘备在马背上呼喊着,泪水迎风洒落,他最忠诚的兄弟,堂堂九尺男儿,威震华夏的英雄,却差点死于一场阴谋之中。

“大哥,小心!”关羽拉住马缰,把刘备从马背上小心地搀扶下来,明显已经感觉到大哥力不从心,身体也单薄了许多。

“云长,辛苦了……”刘备泪如雨下,紧紧抓着关羽的臂膀,生怕会再失去他。

“大哥……”关羽微微偏过头,虎目之中也有泪水滑落,顺着面颊隐没在灰白的长髯之中。

秋风掠过田野,吹拂着两人的须发,这一刻,除了英雄泪之外,再无一言,数年之别,无论对错,只要还能相见,一起尽在不言中。

良久之后,关羽长叹一声,别过头去:“云长有负大哥托付,实在心中有愧啊!”

刘备擦着泪水,摇头道“二弟无需如此,为将者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如今你能够平安归来,孤心足矣,只要雄心犹在,你我同心戮力,终有一日能够杀到东吴,扬我汉军之威!”

关羽双目中寒光闪烁,沉声道:“如今我戴罪归来,就是为了这功赎罪,不忍兄长一人承受创业之艰难,荆州之地,某定会再夺回来。”

刘备含泪笑道:“云长雄心,孤岂能不知,今有西川殷实,可为兴汉之基,孙权背信弃义之徒,必遭天谴。”

关羽微微点头,听到身后战马嘶鸣,回头一看,正是刘封带领后军赶到,慨然道:“此次我能从东吴军中得以生还,实在是封儿的功劳啊!”

刘备闻言也叹道:“哨马回报,此事孤已知悉,自从派他攻取上庸以来,子益之才如囊中锥现,每每用兵都料敌于先,攻其不备!虽然也有冒险之处,却也有奇效,上庸空城之计,当真是千古无人,又识破曹操、司马偷袭汉中之计,当真令我刮目相看。”

关羽不禁点头:“子益有军师之才,有作战勇猛,何以以前没有发现他会有如此本领?入川之时,我他还是性格刚猛,不似有谋之辈。”

刘备摇头道:“子益之前一直追随者我左右,或有大将之才,因有子龙等猛将,加上孔明之谋断,他只有奉命行事,却无表现的机会,此次独自带兵,逼入绝境,才有如此发挥吧。”

关羽想想刘封也一直都是跟随别人冲锋陷阵,没有独自带兵的机会,也许真是没有好好发挥的缘故,笑道:“总之来说,也是我蜀军之幸啊!”

刘备也深感欣慰:“若是后辈之中能多有子益这样的人才,何愁大业不定?”

关羽看着刘封等人从后面赶来,喟然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文武全才?”

刘封此时也率军来到城下,知道关羽和一起就是刘备,比关羽矮了一头,虽然有些沧桑,须发灰白,但不能减弱他身上的英雄之气,尤其是那种沉稳深邃的王者之气,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

特别注意了一下,刘备的手臂还真是有点长,虽然没有过膝那么夸张,但已经是异于常人了!和关平等人一起下马,向刘备拜倒:“孩儿参见父王!”

刘备亲自上前扶起刘封,轻拍他的肩头,对众将笑道:“大家一路劳顿,城内已经备下劳军酒宴,都随孤入城吧。”

刘封和孟达躬身抱拳道:“孩儿(末将)未能守住上庸城,请父王(主公)治罪!”

刘备笑道:“上庸弹丸之地,失去无关紧要,倒是你们千里救回云长,又两次智退曹兵,解了汉中之围,反而应该嘉奖!”

然后又对刘封身后的将士说道:“尔等此次皆有功劳,回城之后还有奖赏!”

刘封乘机又把华佗拉到刘备面前:“父王,这位便是神医华佗,曾在荆州为二叔刮骨疗毒,又在上庸救了孩儿一命,幸好醒来的及时,才有时间去救二叔。”

刘备惊喜道:“神医之名,备早有耳闻,没想到竟会不远千里来我汉中,有失远迎,还请赎罪。”

华佗早就知道刘备仁德之名,又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以他汉中王的身份,还对他如此谦和,顿时激动得无以复加,寒暄一阵,大家一起往城内走去。

城中的大小官员都在城门口列队而立,刘封看了看文武官员,最醒目的莫过于那位身穿银甲的红脸大汉,自然就是汉中太守、镇远将军魏延。

他的脸色虽红,但和关羽的却不同,关羽是重枣色,而那人却是赤红色,阳光下红光透亮,像是喝高了的醉汉。

魏延身躯至少也有八尺以上,和关羽不相上下,双目有神,进城的时候和关羽相视点头,两人早在长沙见过面,也算相熟。

想起魏延被委以重任,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可谓雄心万丈,只可惜不被诸葛亮重用,奇袭长安的险计无法实施,遗憾终身。汉中城比起上庸就大得多了,两边的街道很宽阔,笔直的道路能看到对面的城门,布局也是方正整齐,城墙也更高更宽,城中高大的楼房比比皆是,不愧是当年刘邦崛起的地方。

此时正是午后,夹道欢迎的百姓不在少数,关羽的形象这时候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他的忠义到处传唱,威震华夏之后,更是如此。

此时的关羽少了以前的傲气,对着两边的人也是微微点头,有的拜倒在地上,也有拿着食物和酒的,但都被士兵拦着,只能远处呼喊!

刘封第一次感受到箪食壶浆的愉悦,任何时代,老百姓都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你能让他们安定生活,他们自然会对你感恩戴德!

刘备让王平带人负责劳军,其他将领都到城主府赴宴,卸去铠甲,简单洗漱之后,关羽和刘封等人来到客厅之中,酒宴已经摆设整齐。

由于关羽一直镇守荆州,并未随刘备入主西川,对刘备现在手下众人多不认识,刘备一一介绍,众人都知关羽威名,对他还是恭恭敬敬的。

刘封也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除了魏延之外,有名的有冷苞、张嶷、李严等几人,其他都是一些地方官吏或者自己没听说过的人物!

酒宴开始,大家都向关羽敬酒,除此之外,备受关注的就是刘封了,短短的半月之间,荆州风云变幻,此番他救了关羽,地位比之前又有不同,刚刚因为世子之事以为刘封就此失宠的言论也暂时消失。

酒过三巡,华佗不胜酒力告辞,大家看他一个老人家千里奔波,不忍心强留,安排他先去休息,不过华佗刮骨疗毒的事情早已在蜀军中传开,大家对他还是很尊重的。

下午的和,廖化带着曹军俘虏也来到汉中,刘备派人安置那些俘虏,这些事当然就不用刘封操心了,这次能留下邓艾,他就知足了。

一直到日落西山,点起油灯的时候,酒宴才算结束,刘备和关羽再次相逢,一个又是死里逃生,两人彻底放松,喝得酩酊大醉。

刘封没有喝太多,来到这个时代,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现在还不是醉生梦死的时候,虽然救了关羽,但自己这个特殊的身份,很容易遭人猜忌,必须要先让刘备等人放心才行。

夜风微凉,他独自来到府外,想着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不知不觉又来到军营之中,却见华佗正和药童也在帮忙给士兵疗伤。

看到这一幕,刘封不由心中感动,上前说道:“华先生怎可如此劳累?连日奔波,就该早些休息,这让我如何过意得去?”

华佗转身看见是刘封,笑道:“将军多虑了,老朽别的本事没有,只能帮人治病疗伤,随军虽然劳累,但这些伤兵,比我们还要难受,不帮他们疗伤,我也是难眠呐。”

刘封不禁对华佗更加钦佩,这样的医者,早已超脱普通人的境界了,认真抱拳道道:“先生当真是医者仁心,我自愧不如,天下若能多一些像先生这样的医者,不知又能救多少人于水火之中。”

华佗闻言一怔,摇头苦笑道:“老朽这点微末技艺,实在不值得将军如此推崇,愿意学医者,又有几人?”

这个时代的医者还被划分在下九流的行列之中,也只有像华佗这样的高手才能被人尊重,其他的学医者都是不受重视的,而学医者不但要能识字,还要熟记那些药草药方,有那些功夫,还不如学经典史集,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呢。

不过这也正是刘封要说服华佗的重要原因,当下说道:“天下何其大也,又有多少人生活于水火病患之中?以先生一人之力,东奔西走,又能救得了几人?”

华佗手中熟练地忙活着,轻叹一声:“将军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大乱,到处生灵涂炭,老夫终究是能力有限,能救多少是多少,但求无愧于心,尽力而为罢了。”

刘封却道:“先生何必如此悲观,我倒有个想法,可让先生完成夙愿,不知道先生可否感兴趣?”

华佗吃了一惊,转头问道:“将军有何良策?”毕竟能救更多的人是他作为医生最大的心愿,此时刘封能有什么好的想法,即使能多救一人也是不错的。

刘封笑道:“昔日大贤传道,无不开馆授徒,以待其技传于天下,流于后世!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哪个不是弟子成百上千?所以才有经典流传于今,孔夫子早年奔波于六国而一无所获,不惑之年开馆授徒,有七十二弟子传道,儒家得以壮大,流芳百世,影响何其大也?”

华佗白眉微皱,微微顿了一下,忽然反应过来,缠着绷带的手禁不住颤抖了一下,颤声道:“将军的意思,莫非是要老朽学孔圣人那般,开馆授徒?”

刘封点头道:“不错,若先生能像孔夫子一样授道于天下,能教出更多的优秀弟子,如此不仅能拯济更多病人,又能让先生的医术也得以发扬光大,使世人皆知医有华佗,岂不是流芳百世?”

华佗经不住眼中精光闪烁,刘封的计划对他来说,太有诱惑力了,能不能留名暂且不说,但让医术广泛流传正是他最大的心愿,昔年扁鹊医术何等高明,但终究没有传人,实为可惜。

更何况汉代的人对于名声已经越来越重视,就算华佗一心救人,对于虚名如果是无动于衷,那也是骗人的,滚滚红尘,人如过江之鲤,谁不想名垂千古?

虽然一时激动,但华佗毕竟久经人事,见识了太多世态炎凉,冷静下来之后,皱眉道:“此事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未必容易,老夫一生行走天下,才收得一位适合做弟子之人,”他指指旁边的那个药童,“学医之人首先要有兴趣方可,此行十分枯燥,若无兴趣,终究难以坚持,而且也要有一点灵慧方可,难上加难呐。”

刘封知道华佗的担忧,笑道:“先生此言差矣,以先生现在的医术,当属第一!以往先生收徒,只是在四处奔走之时遴选,此乃缘分,但先生若是向世人宣布收徒之意,慕名而来者肯定不少,先生何不开这医界之先河,广收门徒,也是功德无量啊。”

“这个……”华佗捻须沉吟,显然已经有些动心了。

刘封趁热打铁,又说道“其实此事我已经和二叔在路上讨论过,父王有一生仁义,万事以百姓为先,如此造福大众之事,他自会全力支持,只要先生答应,到成都开馆授徒,大事可成也。”

华佗手指一直揪着颌下的胡须,半晌没有离开,显然已经意动,只是对于这样大张旗鼓的收徒,他心中没有把握,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所以才犹豫不决。

这种事对于来自后世的刘封,自然是小菜一碟,继续说道:“若先生有意,只需前往成都即可,至于如何开馆,如何宣传,都由我一手操办,明日一早,我便向父王说明此事,他必会答应,还望先生莫要辜负我一片好意啊。”

不等华佗拒绝,又道:“蜀中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到处奇山异林,定有各种名贵药材,先生前往,救人寻药两不误,不管是成与否,都不改救人初衷,何不一试?”

华佗低头沉思半晌,才抬头说道:“此事容老夫再考虑考虑,明日当有答复。”

刘封也知道这种事对于华佗来说震撼太大,他没有一口答应,可见是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考虑,越慎重,就越认真,自然也不强求。

陪着华佗又指点士兵们包扎处理伤兵的伤口,忙乎了半个多时辰,总算完试,华佗才放心,在刘封的催促下去休息了。第二天刘封先到宅院去拜见刘备,关羽昨晚也在这里,一夜过去,两人的精神都恢复了许多,正在堂中闲聊。

见礼之后,刘封说道:“父王,孩儿此前曾和二叔谈过,想在军中后勤配备专门的医者,以减少士兵伤亡,昨晚我和华先生谈过了,他有意前去成都,特来向父王请命。”

刘备闻言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当真不错,只是华先生一人之力,如何能够我全军所用?”

其实这个时代也有军医,但都是为主将服务,一旦战斗之后的多人受伤,军医就不够用了,只能指导其他人来帮忙,当然是失误频出,导致残疾、送命的不在少数。

关羽早和刘封在路上就讨论过此事,笑道:“大哥,子益所说,乃是长久打算,华先生医术高明,我们先请他到成都开馆授徒,广传医道,再让军中有粗通医术者前往学习,如此不但是蜀中百姓之幸,也能培养出一支庞大的医疗队来,可谓一举两得啊。”

刘备略作沉吟,不由抚掌大笑:“这可当真是开军事之先河,我看此计可行,就让华先生先到成都,再选个合适的位置开设医馆。”

关羽拂须笑道:“既然子益昨夜和华先生谈过,稍后议事完毕,我亲自去请先生,也聊表我们的诚意,让神医能够安心。”

“这最好不过了。”刘封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关羽和华佗的关系也算不错,由他亲自去请,更能让华佗感动,也让整个蜀军都知道此事的重要性。

见到关羽,刘备也急着返回成都,这次东吴背信偷袭,不能就这么忍气吞声的罢休,回去之后亟待和诸葛亮等人商议对策。

早上的议事过程倒也简单,毕竟关羽失去整个荆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只对刘封等人做了嘉奖,安排魏延全权负责汉中防务,人马第二天准备启程。

封刘封为骁骑将军,孟达为平寇将军,寇威为荡寇将军,赵博为虎威将军,方荀为讨逆将军,其他士兵都各有封赏,关羽和关平等人的功过,等到了成都再做定论。

这次入蜀,刘封只打算带寇威和赵博,孟达和其他上庸的兵马都留在了汉中,这一举措,让许多官员吃了一惊,主动交出兵权,可不是所有将领都愿意干的。

其实刘封早就看这些士兵素质不是很高,虽然是自己的属下,但带到成都还可能和其他部曲其冲突,自己交出兵权,反而能堵住那些喜欢搬弄是非之人的嘴,只要自己有能力,还愁没有军队带?

议事结束,已经将近中午,刘封来到住处,孟达等人也先后到来,见了刘封,孟达不满地埋怨道:“我说将军,你把我等留在汉中,自己返回成都,莫非是要放弃我们不成?”

先前刘封曾答应和他同进退,如今独自跟着刘备返回成都,这让孟达有种被冷落的感觉,从此刘封登入龙门,自己却在这里守卫边疆。

刘封拉着孟达到了屋里,笑道:“我与子度共同作战,生死拼杀,怎能弃你而不顾?若是没有你,我焉能有今天的功绩?我先前在上庸之言,并非儿戏。”

孟达皱眉道:“那为何让我等留守汉中?”

刘封拍拍孟达的肩膀,认真说道:“子度,你可曾想过,我要是带着兵马回到成都,难免会惹人非议,而且成都兵将众多,三叔、子龙都在,又有西川诸多将领,一旦入川,如何再会有出战征伐的机会?”

孟达闻言一怔,低头沉吟不语,要是以后不让他去杀敌,那还真是不好受,连带兵的机会都没有了,何谈建功立业?

刘封又道:“如今汉中就在前线,一旦开战,便是你立功的机会,魏延将军乃是大将之才,你跟随他左右,定能学到不少本事,何愁将来不能立功?我们与曹军,迟早都会开战,到时候我自会请命出征,那时候才是真正并肩作战之时啊!”

孟达这才明白过来,不由钦佩刘封的眼光,抱拳道:“好,那我就在汉中练兵,等候将军归来。”

刘封欣慰地点点头:“属下士兵,有劳子度去做做思想工作,下午若有时间,我自会去看望他们。”

“是!”孟达领命,寇威和赵博也跟着去了,分别在即,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多少还有些不舍。

刘封看大家都散去,正准备去看看华佗,虽然有关羽亲自去请,但昨晚他还没有肯定答复,总有些不放心,正往外走,却见方荀带着一人前来,正是邓艾,不由心中一阵窃喜。

方荀能带着他一起前来,极有可能是说降有了进展。

迎上去抱拳道:“士载几日不见,可还习惯?”

方荀拉着邓艾的衣袖,笑道:“属下不负将军重托,总算说服士载,愿同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邓艾这才躬身行礼:“属下邓艾以后愿听将军调遣!”

刘封一听果然如此,不由心中高兴,拉着邓艾的手大笑道:“哈哈哈,我能得二位将军辅助,定能帮助父王光复汉室,成就大业。”

得到邓艾,以后行军可就省事多了,自己虽然有些后世的知识,但也用不了多少了,毕竟这时候已经是后三国时代,关羽等人老去,年青一辈他知道的还真不多。

方荀的本事他不清楚,但邓艾绝对是大将级别的人物,只要他肯留下,独当一面是没有问题的,想到以后自己带领大军,有邓艾这样的大将在左右,只需要说个大方向,行军布阵都无需亲自过问,差不多就是个甩手掌柜,那才是他想要的统帅风姿,够惬意,也够威风!

已经到了中午,经历了上庸的苦战和奔波之后,刘封终于第一次彻底放松下来,得到邓艾,更是心中满足,便拉着两人要去外面的酒楼庆贺。

正拉着两人,却见方荀忽然跪倒在地:“将军,属下有些事一直瞒着将军,只因事关生死,不敢泄露,如今既然决定追随将军,恳请相告,还望将军恕罪!”

刘封神色微顿,转而笑道:“人人各有隐私,若不是亏心之事,倒也没什么,世元能坦诚相告,自然最好不过,我们还是找个酒楼边吃边说,只要你不是曹吴的间谍,不是针对汉室大业,一切都好商量。”

三人向外走去,刘封心中却在猜测,着方荀究竟是什么身份,竟然如此郑重地向自己认错,邓艾也不是轻易能够说服的人物,一夜之间同意归顺,难道和他的身份有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