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就这

“啊?我放在眼里了啊!要不然的话,我就不会跟您请安了!不过,就是跪着不太舒服,而且弄坏了腿也没有办法给您分忧了!”

张小二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官家更是勃然大怒。

他手中的毛笔直接扔在了张小二的身上,在那个衣服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小二有点儿可惜的扫了一眼,低头又跪下了。

“怎么?这会儿又知道跪下了?”

“官家,您如果有什么不高兴,不开心的,直接说就行。没有必要生气。臣的娘说过,气大伤身呢!”

官家手指点了点张小二,气不打一处来。

他转头看向永福。

“你瞧瞧!你瞧瞧!你还说他是一个能臣,是能给朕分忧的。可结果呢?朕说一句,他有十句话等着朕呢!”

永福朝着官家笑了笑。

“官家息怒,依奴婢看,张大人这是纯臣,有什么说什么,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您若是不喜欢,直接罚他跪下就行。他不懂得呢!”

官家冷笑一声。

“还说他没有给你任何好处?你瞧瞧,到这个时候你还在给他说好话!”

永福急忙又摇头解释。

“官家,奴婢是真的没有拿他任何好处啊!”

那边的张小二闻言,眉头紧皱。

“公公此言差矣。莫非您做了的事情,还不敢承认吗?”

官家:……

嗯?真拿了?

永福公公:……

亲,求你憋说了,没看到官家那眼神快要杀人了吗?

扛不住!扛不住!

官家冷笑。

“哦?你送了何物?”

他说着,轻描淡写地扫了永福一眼。

永福心头一惊,扑通一声朝着官家跪下,心中叫苦不迭。

讲真,他真没收什么啊?

还是说张大人送了,有那些大胆的奴才们截了下来?

这是不要命了?

他们不要命可以,但是现在可要了他的老命了!

这件事情若是坐实了,以一当十,官家哪怕还会继续用他,也不再信任他了!

永福两股战战,张小二却浑然不觉。

他把自己的箱子拿了出来。

“这个啊!我之前给皇子公主们送来的时候,见公公颇为喜欢,还说家里有个年岁不大的小侄女,于是我也给了一箱子。”

官家:……

永福:……

不过只是一炷香的时间,永福似乎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额头上的冷汗出现又落下。

刚刚还发软的双腿,如今也有了力气!

官家盯着面前的一箱子玩物,眼底闪烁着幽暗又诡谲的光芒。

“就这?”

张小二不乐意了!

咋了?

还瞧不上了?

“官家,您可别看这个小巧,可费了臣不少劲儿呢!”

他挨个把这个全部都拿出来,解释了一遍。

解释这个东西如何做,又如何玩儿。

官家听得脑袋都大了,急忙让他闭了嘴。

“你知道朕说的不是这个,乃是银钱又或者值钱的东西。”

“官家,您说臣做的这个不值钱了?”

官家:……

为什么就跟他说不通呢?

永福原本还担心官家因此会对自己不再信任,可没想到这个事情竟然会朝着这个诡异的方向发展。

而且,看官家吃瘪,这一瞬间他心中还是挺痛快的。

可再痛快,也就只能在心里面闪过那么一个念头。

毕竟是做奴才的,他急忙扫了一眼张大人,示意他不要再多嘴了。

张小二无奈地点了点头。

“好吧!”

颇有点儿“你位高权重,我就不与你争辩了”的意思。

而不是因为道理。

官家正要分辨一二,就见永福提醒了他。

“官家,您今日叫张大人而来,可不是为了奴婢那一箱子东西的事儿吧?”

算是,给官家递了个台阶。

官家本不想下,但又怕张小二难缠,索性一摆手,这件事情就这么罢了。

“朕今日让你过来,是关于琉璃厂的事情要谈。”

张小二“哦”了一声。

“您若是想要赞扬臣的话,就不用了!为君分忧是臣的责任和义务。”

官家:……

讲真,这人真有气死人的本领。

“呵呵,好大的口气!谁说朕要夸奖你了?朕瞧着你的脸皮比那个城墙的拐角都还要厚。”

“谢官家夸奖!”

官家:……

他揉了揉额头,直接把两个折子砸在了他的身上。

“有人上奏指责你任人唯亲,把琉璃厂当做自己的家。还有,那个玻璃为何几个大人都做不好,可到你手里面就好了?之前你还信誓旦旦的说,你们家不会留后手,不一定吧?又或者说,你们早就想好了用这个要挟于朕?”

张小二张大了嘴巴,半晌没言语。

官家皱眉,冷笑。

“如何?是被朕说中了心事,你没有办法辩解了?”

张小二吞了口唾沫。

“官家,臣子前些时日送来的那些话本子你看了吗?”

永福闭了闭眼睛,都有些不忍心再听了。

闭嘴不好吗?

就别逼逼了!

没看到官家的脸面已经黑了吗?

就不知道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吗?

咋生下来的嘴巴啊?

啥都往外说?

张小二摇了摇头。

“非也!那个话本子是一个姓金的老先生讲出来的,我觉得官家您也有这方面的才能!不如妥善利用一下,说不定以后也是一代大家!”

如果吴静安在,肯定直接拉着张小二揍一顿,并且朝他高高的举起中指,暗骂一声“大你妈”!

咋能教出来个棒槌?

这里是皇宫!

面前是官家!

这次目瞪口呆的人成了官家。

咋就有人的思维方式就跟别人不一样呢?

张小二插科打诨完了,沉了表情,为自己辩解。

“其一,任人唯亲这一点臣不能苟同。我家里一共……”

他掰着手指头数了数。

“九口人!三弟弟做买卖,到处跑。四弟五弟都在青州书院读书。母亲带着大哥大嫂和孩子们都在济南府读书,一个都没有在京都的,弹劾任人唯亲。

其二,把琉璃厂当做自己的家,自然不错。我吃住都在琉璃厂,因为近日玻璃的需求量上升,我必须在那看着,才能做出来质量更好,更过硬的东西给大家使用。能够不落了琉璃厂的面子,还能为国库丰盈作出贡献。

其三,那个玻璃有气泡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拿一根木棒,轻轻的搅拌一下,里面的气泡就消失不见了。前面几个大人如何想的,臣也不清楚。但从小在家里面玩泥巴,这点儿小事臣还是会的。”

官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