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

“梁国公慎言。”胡惟庸表面上是在劝阻,可内心却是早已笑开花了。

而且他心中知道像蓝玉这样的人,旁人越是劝阻,他就越逆反。

果不其然,只见蓝玉大声埋怨道:“上位这是在过河拆桥,当初为他打这天下,咱们淮西兄弟死了多少,如今大明刚承平没几年,就进行裁撤。”

“将军们还好,起码衣食无忧,下半辈子不愁。可下面那些弟兄们可就惨了,很多原本已经是百户、甚至是千户的兄弟,如今要不被裁撤,要不就是降级,甚至从大头兵开始做起,那个真叫一个惨。”胡惟庸拿起酒壶,又给蓝玉倒了一杯酒,开口道。

裁撤二十万老兵,等于是裁掉如今整个大明七分之一左右的军人,原先的军队编制自然也要改组。

一个百户所,如果仅剩三四十户人了,那么百户自然做不成百户。

一般来说,原本的将佐军官都要降一级,百户变总旗,总旗变小旗,小旗重新从大头兵做起。

因此胡惟庸这话倒是也没有说谎,只不过他巧妙运用了说话的艺术。

而为了降低军士们这种直接降级的观感。

朱标在杨宪的建议下,还对如今大明的军职进行改制,如今军户都没了,自然就再没有什么百户、千户之称了。

军职直接套用后世模板,改为班、排、连、营、团、旅、师七级。

然后分别对各级军职授与相对应的军衔,军衔则是共设6等19级。

元帅2级:大明三军大元帅、大明帝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3级: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原先从小旗、总旗到都督一共17级,现在等于是多了2级,即便是减去老朱的三军大元帅,也多出一级。

一定程度缓冲了将佐军官降级的观感,当然实际上降级肯定是降了,小旗职位还是没了。

而且身为皇帝的朱元璋,等于是直接将兵权牢牢握在了手里,对于这样的改革朱元璋自然是举双手支持。

除了为了缓冲将佐军官直接降级的观感外,杨宪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强化军队的这种组织结构。

这点在杨宪看来至关重要,因为这是能够真正改变战争形式的东西。

军衔对于确定军人在部队中的地位和职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军队要正规化就必须要有军衔。

在杨宪的建议下,新的大明军队,每一个军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军衔,同时针对每一个军衔都制作相对应的佩戴袖章。

刚入伍的新兵是列兵,有杀敌的老兵授上等兵。

再往上从班长一直到师长,都有一一对应的军衔。

也许一些人觉得有了军职再设置军衔,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事情。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举个例子,一个指战员调动到新部队,对于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不清楚,又没有足够的威信指挥部下,领导和军官的身份没有其他佐证,识别起来非常困难。

还有两支军队协同作战,也要讲究一个军衔对等,没有军衔的情况,很多合作就会出现问题,不利于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战场上什么都是乱的,一场大战下来,不知要死多少人。

不同队伍之间,在打乱建制之后,这些士兵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仅靠军衔就拉起一支完整的队伍。

有指挥,就不会乱。

还有军衔对于军人而言,还是一种荣誉。

荣誉对军人来说,甚至比性命还要重要,一个优秀的军人可以带着荣誉战死,但绝不能容忍没有荣誉的苟活,这才是将军为军衔争高争低的真正原因,也是部队保持上进的动力所在。

杨宪和朱标这次推动的军队改革,其实和之前的胥吏改革目的一致,让军人和政务员们能够看到上升的通道,提高他们的待遇与社会地位。

让他们自发成为军人/政务员,并以此为豪。

但,既然是改革。

那么肯定会有利益受损方。

对于那些世袭的千户、百户而言,降级另说,在新的军制下,他们将无法再对军户吸血。

而且以后,一切以军功为先。

那些混吃等死的,也将失去存活的土壤。

胡惟庸想要挑起就是这一批人的不满,蓝玉这些淮西武将们在军中威望自不用说,手底下兄弟也多。

胡惟庸探身靠近蓝玉,附耳到蓝玉成耳边说了些什么,只见蓝玉面色一变,抬起头两道疑惑的目光看着胡惟庸,开口道:“这样真的能行吗?会不会出事?”

“这天底下哪有一定能成的事情,只不过你要是不拼的话,那就一定没机会。”胡惟庸坐直了身子,开口道。“方法我已经和梁国公说了,做不做那就是梁国公自己的事情。”

蓝玉脸色阴沉不定。

能够让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蓝玉,都有这种反应,胡惟庸所说的办法,其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今晚梁国公都没有来过我府上,天色已晚,我就不留梁国公过夜了。”胡惟庸说着便是准备送客。

蓝玉沉默地站起身,走到书房门口时,站住身形,开口道:“我知道了。”

说着便是重新盖上黑色斗篷,头也不回地径直离开。

当军机处的正式裁撤公文下发到京营及天下各卫时。

那些被裁撤掉的大头兵其实倒还好。

虽然今后,重新划归为民后,就要为自己的后半生谋求生路,但毕竟朝廷给的补贴足够多。

不仅给粮还给田。

这些在军中军屯,种田手段也没落下,而且今后不用再训练了,大把时间,无论找些什么事做也不至于饿死。要知道如今大明在杨宪的干预下,已经往前走了六年。

工人阶层也开始兴起,只要不懒,总不至于饿死。

但是那些卫所里世袭的卫校将官可就不是那么想了。

全国各地军营,到处都是怨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