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一同出行

一场秋雨一场寒,直到一场寒露到来,才发觉初冬已经悄然来临。

李拾月走进寿松堂时,屋内早已经点燃起来炭火,屋内烧得暖洋洋的。今日穿着新裁制的冬衣,领口处细小的绒毛洁白如雪,就连袖口,随着她吹着手掌的东西微微摇晃。

“今日来得可晚了,早膳我可没等你。”

徐老夫人坐在暖榻上,见李拾月进来,笑盈盈地伸出手。摸着她的小手,等走近些,看清她鼻尖的微红。

“这天儿说变就变,前儿还是阳光明媚,可是冷着了。”

李拾月任由着徐老夫人的双手握着自己冰凉的手,似是故作可怜似的,面庞凑近几分:“可不是嘛,外祖母瞧瞧,我感觉我鼻子都被风吹掉了。”

果然,徐老夫人心疼地握紧她,喊了几声“心肝儿囡囡”。

“上京的冬日不比云中郡暖和,去年你来时比这时候还冷,可是不习惯。”

李拾月反握住徐老夫人的手,甜甜一笑:“你别担心我,舅母早早就想到这个,昨晚就让人抬来新的炭火,一早就烧着了。”

说罢,她起身张开双臂,站在徐老夫人转了一圈:“您瞧,这身衣裳也是舅母一并让人送过来的,穿起来轻盈一点也不厚重,却很暖和,一点都不冷。”

料子是现下京中最时兴的花软缎,本身素缎,被绣娘绣着精致的纹路,大气却不张扬。舌红的褙子夹层里塞着松软的棉絮,洁白的容貌衬得她肌肤白皙。

而且那绒毛摸起来细滑,并不觉得扎手,显然这是极好的东西。

“今年我穿红,表姐要穿蓝呢。舅母真好,凡是表姐有的,都不曾缺了我的,更不曾叫我主动去要什么。凡是能想到的,舅母都一一备齐了让人送过来的。我可是看到了,其他的几身衣裳比我身上的这个都华丽不少。”

她眉眼含笑,活脱脱得像个孩子得到心爱之物一样。

“你呀心思浅,这些东西就高兴得不像话了。”徐老夫人同样是眼中含笑,看着李拾月身上的衣裳,笑得合不拢嘴。

“这才不是一些东西,这都是舅母的心意。”是一种被人惦记着的感觉,有家的感觉。

“一会儿我还要去舅母那儿,我现在已经学会看账本了,舅母已经让我试着自己去算账对账本。不过我学的慢些,表姐早就对这些滚瓜烂熟了。”

李拾月笑盈盈的从寿松堂出来,直奔着主院的小花厅过去。绕过正对门口的壁龛,是里面的花厅,一般是女眷们接待的地方。

外面的花厅摆放着一张桌案,杨氏坐在桌案旁,提着墨笔,正对着账本勾勾抹抹,放下墨笔伸手在算盘上拨弄着。

“表姑娘来了。”

身侧的婆子轻声提醒,杨氏抬起头来正看着廊下的李拾月立在那儿,笑盈盈的也不进来。

“来都来了,怎么不过来,这是怕我让你算算盘。”

李拾月低头看了一眼隐隐发痛的指尖,她看着杨氏拨弄算盘轻巧的手指灵活,谁知道自己动手,那算盘就像是不听话一样,非得跟她对着干。

“舅母又笑我。”

走到桌子旁,她看着杨氏手侧的一摞账本,走到另一侧桌案,任由着春绫将襻膊系好,从一本开始翻开,看着手侧的算盘,任命似的叹了口气。

杨氏与身边的婆子对视一眼,掩不住眼中的笑意。她起身,身上的绛紫色掩盖住李拾月的半边视线,揣着手立在她身后看了一小会儿。

她伸出食指点了点账本上倒数第二行的位置,李拾月不解地抬眸,杨氏虽然什么也没说,可嘴角微微上扬。

不等李拾月开口,她带着婆子去更衣。

整个花厅就只有她自己带着春绫,春绫磨墨,有些字迹尚且能认得,大多数她还是不认识的。

李拾月抿唇,看着杨氏方才离去指着的地方,干脆将算盘拨到开始的位置,从头算了起来。

花厅燃着炭火盆子,即便是用襻膊束起袖子,裸露在外的手腕也不会觉得有寒意袭来。她算得专注,一时没有注意到徐云辞已经来了多时,就在廊下的位置看着她。

终于这页算完之后,李拾月长长的一口气舒坦了,果然是有算错的地方,她这次算了三次,都是一样,应该是没问题了。

正要翻页,忽然听身侧的春绫发出咳嗽,李拾月正要开口却看到了立在廊下的徐云辞。

她站起身,有些意外,这个时辰她一直来主院,都不曾碰过到徐云辞,怎得今日就碰到了。

自从几日前送去的玉珏后,日子又恢复以往的平静,可今日忽然看到他时,李拾月垂下眼帘,她的心绪好像泛起波纹了。

“表兄。”

她放下手中的东西,起身走出桌案。

徐云辞见此大大方方地走出来,仿佛一直偷看的人不是他一样。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一摞账本,注意到李拾月翻开的只是最上面的一本的前几页,上面每一行都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

“看来阿娘给你教得很多了。”

“恩,我会看账本,如今在学算账,这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舅母很有耐心,一点点地教我。”李拾月嫣然一笑,眼中的笑意不加掩饰。

“还要多久,我想今日去趟观清小苑,想问问你如何布置,若是没想好你随我一同过去,亲眼瞧瞧回来再做计划。”徐云辞今日难得穿着墨色的窄袖长袍,双手宽厚,时不时地摩挲着拇指上玉扳指。

李拾月看了一眼账本,面露为难:“还有好些呢,怕是要让表兄等得久些。”

徐云辞没有说话,随手拿起来一本上面的看了看,放了回去:“你先随我去,常顺,你去同阿娘说一声,晚点回来表妹会补上的。”

话音落,徐云辞带着李拾月出了国公府,此次出行没有换之前低调的马车,马车外挂着“荣”字,代表着是荣国公府。

从前都只是“徐”,自从分家之后,就换上了“荣”,代表着荣国公府徐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