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沈知澜本以为发生在双喜班后台的,只是一出常见的仗势欺人剧目,却没想到后续发展越来越离奇,超出想象。

被打伤的人是御史台左都御史长子,听说不仅内脏受了伤,手还骨折了扭到手筋,需要好好养上几个月。

这可是大事,御史长子一听就知道是个书生,弄伤了人家的手,意味着不能书写,耽误别人的学业,那可是哪个家长都忍不了的,要是留下后遗症,等于断了此人前程。

而伤人者的身份,的确也有些贵重。他是安国公家的长孙谢长安,安国公家里千倾地里只长了这么一根独苗苗,他的祖母还是寿安长公主,皇帝目前仅存的姊妹。

哪怕是为了寿安长公主的面子,也没人敢动谢大公子。

沈知澜听到后续,已经能想到此事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罚酒三杯就混了过去,却没想到五城兵马司那位捉人的青年将军也是个铁憨憨,问清楚谢大公子的罪行后,按照律例打了十个板子,然后命谢大公子赔礼道歉,赔上医药费。

“这不是很正常吗?”沈知澜不解,“打人的也要挨打,然后赔礼道歉。”

沈齐小心翼翼的说道,“可那是寿安长公主啊!皇上现在仅存的姊妹,哪怕是为了安抚她,也要给几分面子,而左都御史又有风闻议事的权利,事情被满京城的人知道,儿子还被人打了,退了岂不是成缩头乌龟?况且道理本来就在他这边。”

“那位路指挥也是头铁,竟然敢按律处置,岂不是明晃晃得罪了寿安长公主?啧啧啧?”沈齐再三感叹,“最近你出门可注意点,别不小心搅和进去。”

沈知澜(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搅手指头)(叹气)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已经搅和进去了呢?

沈齐愉快八卦完毕,看到孩子犹豫的表情,又想到前些日子一群人刚好去了事发的戏班子,脸色登时绿了。

“我说几句话,爹你别生气。”沈知澜小心道:“那天打人现场还被我看到了......”

“啊啊啊快忘掉,快忘掉!你什么都没看见!”沈齐一番咆哮无能狂怒,最后眼看没有转圜余地,小声问那一日到底发生了什么。

沈知澜只好一五一十说出来,在后院看了一场热闹,还是最佳观赏席位。

“算了,看了也就看了。”沈齐也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只能躲一躲。

“我看那位路指挥是个好人,皇上也英明神武,总不会断错案子,爹放宽心吧。”沈知澜反过来安慰沈齐。

沈齐忧心忡忡,却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法子。

寿安长公主平日住在城外的温泉庄子养身体,事发时没在京城,等到谢家人通知后,才知道自己的宝贝孙子被人打了正卧床不起,登时怒发冲冠,就要去找那小官的麻烦。

谢大公子躺在床上不停呻,吟,看见祖母要为他出头,又努力撑起身子,“都是孙儿的不是,打扰了祖母的清修,如果再因为孙儿惹怒了朝

中官员,孙儿更是万死莫辞了。”他勉强靠着床栏说,“打也打了,此事就这样算了罢!”

寿安长公主见到一向平时神采飞扬的孙儿竟然委屈求全到这个地步,心里更是酸痛难忍潸然泪下,“我还活着呐!就被人欺辱到这个地步,倘若我要是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

众人连忙劝阻寿安长公主,定会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寿安长公主擦干净泪,肃着脸说:“备轿撵和全套翟衣,我要进宫!舍了我这张老脸,也要给我孙儿讨一个公道回来!”

寿安长公主穿戴全套的内命妇服饰,递牌子进宫求见皇帝,她家的马车刚刚离开府邸,消息就已经传到各路人马耳中。

他们一方面哀叹左都御史和路指挥的不幸,一方面又妒恨长公主跟皇室的亲近。想也知道,此事肯定是小事化了,可惜那受害的御史公子,伤了手筋还得不到公平。

可随后事情急转而下,发展出人意料,皇帝竟然没见他的姊妹,还传话说兵马司路行止秉公处理,清正廉洁,丝毫无错,让长公主碰了一鼻子灰。

长公主灰溜溜出了宫,扭头就说自己年老体弱,又无德无行,不堪领受皇恩,把全套的翟衣凤冠奉还,自愿做个平头百姓。

宗室哗然,长公主这招道德绑架玩的溜啊,要是答应她的请求,皇帝成什么人了?连自己仅存的姊妹都容不下?心眼也忒小了,自然是一边进宫劝诫皇帝,一边分人去劝诫长公主。

皇帝正为了西北干旱的事头疼,想方设法的调集各地物资,听说还有这样的破事登时大怒,“还敢威胁朕?莫不是觉得朕好欺负?既然这样,就除去寿安长公主的封号和食邑,领回翟衣,让她好好尝尝当平民百姓的滋味!”

宗令连忙劝道:“使不得,使不得啊!”

“莫非王叔也觉得,朕该受寿安要挟不成?”皇帝眉毛都气的竖了起来。

“寿安到底是使性子还是真心的,臣都不关心,臣唯一关心的,是皇上的名声不能受了污损。”宗令叹道:“寿安终究还是太任性了,自己的孙儿犯了错,本来该好好惩处,偏偏要来争这口气。”

他实在看不过眼,仗着自己是高位者,去欺负低位者,并视为理所当然。那皇帝这个更高位者要欺负自己时,怎么不低头认怂呢?说白了还是欺软怕硬,挥刀向弱者而已。

皇帝被宗令劝了几句,心头怒气稍解,“罢了,跟她计较也没什么意思,王叔,让寿安把翟衣收回去,此事朕只当没发生。”

“诺。”

另外一边,寿安跟宗室的其他人哭诉自己求告无门的遭遇,无法可施才想到奉还翟衣,根本没有要挟的意思,现在目的达成,一定早些把翟衣收回来。

说罢又提起自己可怜的孙儿,被打了十板子,现在还躺着休养,床都下不得。

宗亲们看见谢大公子的惨状,自然心生感慨,觉得路指挥过分。这整个天下都是他们姓沈的,一个小官的儿子还打不得了?没这个道理嘛。

中难免带了几分偏向。

寿安哭诉过后,收回翟衣安静了几天,没过几日,有人去兵马司投案自首,直言说自己是前些日子双喜班闹事的真凶,是他在混乱中打的御史公子,故而来投案自首。

众人哗然。

明眼人都知道其中有猫腻,但对方言之凿凿,说得出御史公子当日的穿戴,伤处,是怎么伤的等等,让案情陷入了僵局,更让当日坚持严惩的路指挥陷入尴尬中。

人人都看的出来,是有人顶包,但安国公府上的仆从也同样反口,更改了证词,跟御史府上各执一词,成对峙状。

沈葵是在学堂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毕竟是宗学,这类小道消息穿的飞快。当时沈葵听的一呆,手里的扑克牌也跟着掉了下来。

他看了沈知澜一眼,沈知澜示意他暂时不说话,等两人到了僻静处,沈葵惴惴不安道:“这事该怎么办呐?我们是不是该去作证?”

“整个兵马司那么多人,哪儿就需要我们去作证了?”沈知澜安慰他,“而且如果真的需要我们出面,就实话实说好了,见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问心无愧。”

沈葵转念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他们两又没涉及到任何偏向,肯定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腻歪极了,本以为寿安稍稍被劝住了,没想到玩了一招釜底抽薪,干脆找人顶包,枉顾诸多人证和物证。

他烦了,打算快刀斩乱麻,直接召见了兵马司的路指挥,问他还有没有更有力的证据。

路指挥迟疑。

“但说无妨。”

路指挥躬身应道:“其实当时还有两个幼童并一个护卫看完全程,臣只是担心.......”担心寿安公主真的小气巴拉,迁怒于人。

“有朕做主,谁敢迁怒?”皇帝挥挥手,“说吧。”

路指挥便报上姓名,听完之后,皇帝端正了身子,上下打量路指挥,足足看了一刻钟。

路指挥顶着这样的目光,不闪不避,淡然如初。

皇帝日日翻看天书,逐渐发现一件事,跟沈知澜有牵扯的人,会有很大几率出现在天书上,等同于青史留名,所以这回一听到沈知澜的名字,条件反射觉得,路指挥难道也是这样的人物?

他对着路指挥用沉吟装,“听你的名字也有几分耳熟.....是武将世家么?”

路指挥恭敬道,“是的皇上,臣家中三代都是武将,臣父是威武将军路明光。”

“他有个妹子,是嫁给了神威将军,对吧?那你就是姜晟的表兄弟了,对吧?”

提到失踪的姑父和表妹,路指挥黯然神伤,却只能躬身答应。

“你们都是朝廷里的肱股之臣,北方的安宁全靠你们的辛劳。”皇帝更加和颜悦色,“也好,今日朕便派出宗令,让王叔亲自审一审这件案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