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百官震惊:这是怎样的精神啊!

方修听见这话,躬身行礼道:“臣是孤儿,无父无母,孑然一身,陛下赏赐的靖安侯府实在太大,臣虽是感激,但住了几日,却觉得实在浪费。”

“因此臣便将府邸租给了一个品行不错的商人,望陛下恕罪。”

说到这,见朱元璋没责怪自己。

他继续道:“臣之所以住在这里,是因为这里距离臣办的书院更近,教导稚童更加方便。”

“书院刚建好没多久,只能用茅草搭建的屋子凑合,让陛下见笑了。”

朱元璋和文武百官听了,都是一怔。

“书院?什么书院?”

方修看着朱元璋,疑惑道:“臣前些日子写信奏请过陛下,陛下忘了?”

前几日,咱忙着处理胡惟庸那狗东西。

哪里有时间管你建什么书院,估计是看过后随手做了批注就忘了。

“咳咳。”

朱元璋听见这个问题,有些尴尬,摆摆手道:“咱当然记得,你再给诸公讲讲,你为何建这书院?”

诸公和御史张千也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他们也想知道。

靖安侯为啥放着好好的荣华富贵的日子不过,跑到城郊办这么一个书院?

他图个什么?

方修看向诸公,娓娓道来。

“陛下和诸公都知道,臣是孤儿,受陛下赏识,领兵打仗,侥幸得了个靖安侯的爵位。”

“这两年,边关无战事,臣也暂且无事可做,便想着在这城郊建个书院,教导金陵城的小乞丐读书,让他们未来也有机会报效我大明朝廷!”

朱元璋和诸公听见这话,微微一怔,随即都面露动容之色。

别的勋贵,得了荣华富贵,哪一个不是沉迷酒色,夜夜笙歌。

谁还能想着什么鳏寡孤独,什么报效朝廷?

就拿这次胡惟庸案来说。

被砍头的官员中有不少也都是出身微末,也都曾过着贫苦的日子。

入朝为官才几年,贪的贪,反的反,满朝文武,竟是找不出几个屁股干净的!

和靖安侯方修比起来。

胡惟庸之流简直就是人间渣滓!再砍十次脑袋也不够!

朱元璋更是在心中感叹:

“要是满朝文武有方修一半的觉悟,咱这个皇帝也不至于当的这么辛苦!”

诸公的身后。

御史张千听见这话,心里咯噔一下。

短短一句话,就把官商勾结的嫌疑抹得干干净净!

要真是这样,他岂不是倒了大霉?

想到这。

张千也顾不得君前礼仪了,看着方修,问道:

“那请靖安侯解释一下,陛下赏赐给你的金银财宝,以及靖安侯府的租金都用到了哪里?”

“以下官的了解,建这么一个书院,应该耗费不了多少银子。”

说到这,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方修的单衣,以及桌子上简陋的食物。

揶揄道:

“当然了,就算耗费银子颇多,应该也不至于让靖安侯爷连棉衣都穿不起,饭都吃不起吧?”

此话一出。

朱元璋和诸公都下意识地看向了,桌子上的瓷碗。

简单的稻米,夹杂着一些熟了的鸡蛋,连油水都没有多少。

这样简陋的饭菜,别说是堂堂的侯爵,就连普通的富贵人家,都不一定愿意吃。

随即。

朱元璋和诸公又回想起张千刚才说的话,细细品味后,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毕竟。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什么书院,什么稚童,什么报效朝廷,都只是托辞罢了!”

“你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掩饰真正的目的!”

“再不然,也是在沽名钓誉!”

朱元璋脸色难看,转头望向张千,眼中流露出一抹杀意。

在宫里,你说方修结党营私,收受贿赂,豢养私兵。

咱不跟你计较。

毕竟你的职责就是秉直弹劾。

但这都到了跟前,事实就摆在眼前,你还要百般挖苦,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整个大明朝廷,能有如胡惟庸那般的狗贼,就不能有如方修这般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了?

其余诸公也都皱起了眉头,心道:

就算靖安侯是沽名钓誉。

胡惟庸案后,陛下也刚好就缺这么个“沽名钓誉”的勋贵。

没看见陛下对靖安侯非常满意。

你这个时候跳出来触陛下的霉头,不是找死吗?

诸公想到这,都保持沉默,冷眼旁观。

方修听见张千的话,眉头也是微微皱了起来。

从官服上,也能看出来这张千是名御史。

作为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历史、物理双料硕士。

他当然知道御史的职责,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找茬”!

但你就算再找茬,也不至于连我穿什么,吃什么都管吧?

蛋炒饭怎么了?

我就爱这口,都吃了十几年了,你管得着嘛!

“臣前些日子从沈三那里订了一批棉衣,准备分发给书院的学生。”

“但因为前天大雪,棉花在路上耽搁了,一直没有送到。”

“臣想着臣是打过仗的人,身子骨硬,这点冷不算什么,便把棉衣和大氅分给了学生。”

他说到这,顿了顿,看向御史张千,淡淡道:

“当然了,这位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去旁边的屋子看一看,本侯的棉衣和大氅是不是穿在学生的身上。”

说完,不理会张千吃了屎一样的表情,看向朱元璋,继续道:

“至于臣吃的饭食,臣并不觉得简陋。”

“事实上,这饭食名曰蛋炒饭,乃是臣最爱吃的东西。”

“在臣的眼里,便是再多的山珍海味,也不如蛋炒饭好吃。”

方修这话确实没说谎。

他是个吃炒饭长大的扬州人。

每次吃自己做的蛋炒饭,就感觉回到了五百多年后那个简陋但很温暖的小窝。

在他心里。

蛋炒饭不仅仅是食物,也是记忆。

那个永远回不去的记忆!

此话一出。

不要说朱元璋了。

就连六部尚书、侍郎等朝堂诸公,都被震动了!

“这样寒冷的天气,说是滴水成冰都不为过!”

“就算是身子骨再硬朗,就算是屋子里有暖炉,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

“这样的天气,靖安侯却将自己的棉衣和大氅分给素不相识的小乞丐。”

“简直是......令人敬佩!”

“还有这蛋炒饭!简陋至极,靖安侯吃起来却觉得是无比的美味,这说明什么?”

“说明靖安侯即便是得了高官厚禄,也从没有如其他勋贵一般,天天山珍海味!”

“克己慎独,舍己为人!”

“这......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

诸公们自认即便是饱读圣贤书,他们也做不到如靖安侯一般大公无私!

正因如此。

他们才觉得靖安侯令人敬佩!

朱元璋听了,充满威严的脸上更是流露出难得的欣慰。

当年册封方修为靖安侯的时候,朝中还有诸多人不满。

简直是可笑!

若是这样一个人都不配靖安侯的爵位,大明王朝还有几个人能配?

茅草屋里。

唯独张千脸色难看到了极致。

他知道,此刻自己已经是众矢之的。

要是不能把靖安侯拉下马。

他的官也就做到头了!

于是。

他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可侯爷您还是没有明言,陛下的赏赐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