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朝会

凌阳帝国的皇宫在营建之时,设计之初基于“风水格局”的考虑,天然没有的就要人造,在钦天监等部门的带领下,营造了一个背山环水的风水布局,环绕在皇城外围的护城河宽达52米、深6米,是一条保卫故宫安全的“人造河”。名叫“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从皇宫的护城河中,经西北角楼下引入城内,流入“金銮殿”门前。在罗经天盘中西北方乾位属金代表“天”,因此金水河有一个美丽的寓言:来自天河之水,通过金水河的流动,将“生气”源源不绝引入皇城之中,曲曲弯弯地流经武英殿、大明门、正阳门、永定门、午门、文华殿等重要建筑和宫门前,既将生气导入城内,又形成水抱之势,合符风水布局中“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留,其来无源,其去无流”的上乘流水状态。

内金水河所经过的罗盘宫位与城外的格局完全相同,其出水口又落在“乙辰”方位,也就是说皇城内建筑风水,同样也是“辛壬会而聚辰”的风水格局,不过四周环绕着宽大的护城河,虽有安全功用却有些不利的风水因素。

皇宫背面矗立着一座景山,原本就是皇城内的皇家御苑,不算高的景山显得峻拔秀丽,是登高观览全城的最佳去处,凌阳帝国建立于平原地带,以隆起的龙脉作为后靠山,选此建城更有“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的平原上理想大穴地。

“金銮殿”殿内。

王公九卿,文武百官鱼贯而入,齐齐站定,气势惊人,丞相黄霖和大将军徐天雄为首的文武官员分别站于两侧,泾渭分明,三公则站于帝王之侧,坐于太师椅上。

金銮殿上,一般一品大官都可以站在大殿里面圣,但是二品官员就要看官职“补位”了,其他人就只能委屈在殿外候着,三品及以上则是站在更外面,有多少京官第一次入朝面圣排名垫底,站在最远处,哪怕此生最后一次仍是如此凄凉,所以只是近上一步半步,对当官的人来说都是天大幸事。

皇帝为了使得左右两列官员级别平衡,百官之首的丞相黄霖领衔左面的众文官,仅次于三公,以及兵部尚书徐天雄等兵部官员站在右列,与武将并排,以达到左右级别平衡的局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今日不同的是,皇帝陛下早早就在龙椅宝座上等候,还有着燕王凌齐、国师、剑皇、圣师、流心剑圣早早到位,就站于距离皇座下几个台阶处,依次排开。

燕王“凌齐”,皇帝“凌毅”第七个兄弟,也是先帝十子中与吴王“凌恒”唯二活下来的皇子,受封于帝国南部,可是自封王以来从未去过管辖执政,一直居住于京城之中,赋闲在家。

按照惯例,太监出声开启早朝礼仪,大殿内外百官跪下叩见皇帝,皇帝一声“众爱卿平身”,早朝才正式开始,而凌月和凌晨二人因是召见,所以按例在殿外等候传唤,只是刚刚叩见那一刻,一人跪着,一人站着。

“老臣有本启奏!”

随着步履声响起,峨冠博带,长袖大袍,头戴黑色冕冠的司空大步出列,连椅子都没坐下,就快步跑到皇帝下方跪倒在地。

“陛下!老臣弹劾三皇子殿下嚣张跋扈之举,早朝还未开始,就已连续犯下“带兵入城”、“纵马御道”、“谋害兄长”三宗大罪,请陛下明察秋毫,还凌阳和百官一个太平。”司空老泪满眶道,身体不停颤抖。

随着司空的话音落下,二皇党的官员也是出列弹劾,其余人几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天子发话。

大将军也顺势地站了出来,不卑不亢的说道:“陛下!微臣也有事启奏,臣弹劾骠骑将军黄浩不顾帝国安全,在未向兵部请示的情况下,调遣大将和兵马擅自回京,还请陛下明察!”

“司空大人放心,这件事情我会明察秋毫,还大家一个公道。”皇帝见状,也是站了起来,来到司空面前搀扶,轻声安抚道,可司空宛如扎根一般,怎么也拉不起来。

林正不止是凌阳帝国的礼部尚书,更是名扬海外的巨儒,还是一名书法大家,“林氏五达”的声名丝毫不逊色于“黄门三杰”,皇帝年轻时也多次向林正求教,先帝时期,林正更是掌管学部,桃李满天下,所以皇帝对于身材略微发福的司空还是比较尊重的。

司空颤抖着花白的胡须,固执己见道:“还请陛下降罪于三皇子殿下!”

“老司空平身吧!”

皇帝一脸平静的招呼司空起身,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如炬的目光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脚下的文武群臣?,每个人并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只是在等待自己的抉择。

皇帝不动声色的瞥了岿然不动的丞相一眼,丞相却纹丝不动,双目微闭,犹如老僧入定一般,仿佛这里之事与他毫无瓜葛,使得陛下都是心道:“这老家伙真是老而弥坚。”

最终,司空在陛下的宽慰下,慢悠悠地站起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心中明白不能逼得太紧,还是需要给足陛下颜面的,否则双方下不了台,态度表明了就好。

皇帝也是松了口气,舌头轻轻舔了舔干涸的嘴唇,还好这老家伙识相,若是继续闹下去,他的面上也不好看。

皇帝环顾了一圈满朝文武,最后落在了的徐天雄身上,眼色不善的看着后者,沉声说道:“大将军的弹劾就免了吧!黄浩的调令是我亲自下达的,所以未经兵部,再过几日,黄浩也应该要到京城了,朕与他有要事协商。”

殿内文武大臣面露惊讶,满堂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徐天雄。

徐天雄听闻,拱手弯腰到底,心里五味杂谈。

这个时候招黄浩回京,只怕对他有所不利,自大皇子被贬出境以来,他也是刚刚才第一次回到京城,这段时间已是如坐针毡,由于家族地原因,前任皇后更是徐天雄的表妹,所以他只能是大皇子的忠实支持者,而大皇子也没让他失望,在边境做出了漂亮的成绩,陛下虽然防范于他们,但也并未撤他的职务,这般不清不楚的暧昧态度,说明了在陛下内心深处多少还对大皇子存在念想,而且朝堂上也任由他们派系斗争,也给予了大皇子一脉很大地信心,但黄浩的归来却不得不让他心有余悸。

丞相心中此时更不是滋味了,自家地小子的翅膀真是硬了,如此重大的事情连他这位做父亲的丞相也没有收到一丝的消息,可以看出兵部输的真心不冤。

皇帝暗笑,十分满意大将军的表情,坐回了龙椅上,略显慵懒的靠着,一只手轻抚上唇愈发浓密的胡须,淡淡说道:“让他们两个进来吧!”

“宣二皇子凌晨,三皇子凌月觐见!“

掌印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响起。

所有人将视线投向大殿门口,注视着即将到来的好戏。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