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妇女之友李家三郎

“他人没事就好。”李隆基呵呵笑了两声,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我听说最近不少官员也都在用澄心堂的纸,是吗?”

“听说是。”李亨很小心翼翼地回答,“不过谁在用,孩儿也不甚清楚。”

李隆基又问道:“我很好奇,他是如何做到能在短时间内,让那么多官员用他的纸的?”

“主要可能是因为现在也缺纸,恰好他每天出的纸数量不少,而且纸的质地还说得过去,跟宫里的宣纸肯定没法比,但满足官员办公足矣。”

李隆基故意问道:“哦,他一天出多少纸?”

“六……”李亨正准备说一天六万张,他记得过来之前,李倓说的是现在一天出六万张。

但李亨转念一想,这话能信吗?

这他娘的能信吗!

这要是信了,没六万张,怎么交代!

所以李亨改口说道:“六月每天能出近两万张纸。”

李隆基却还是有些震惊,他看了一眼高力士,高力士没说话。

不是说一天出一万多张纸的吗?

怎么突然到两万张了?

涨得这么快?

“一天能出两万张纸?”李隆基确认了一遍。

“可能有时候能达到。”李亨也有些不自信,给出了一个有退路的回答。

李隆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问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是用竹子为原料,竹子这种造纸原料更多,不存在短缺,在造纸的工艺上也做了改进。”

“原来如此,想不到他还精通这些事情。”李隆基点了点头,表示很满意。

其实大唐的工匠,在开国之初地位还是很高的。

那个时候,天下都还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当然需要工匠这个群体。

但到了盛唐,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极致,享乐主义和浮夸主义开始快速浮现。

李隆基自己搞出了一些成绩之后,就开始发展文化。

例如他之前任用张说为宰相。

张说这个人能文能武,是在边疆有过军功的。

但张说在当时文章天下第一,是标准的军事加学术型人才,而学术更胜一筹。

李隆基就是看重了张说的文学水平,他希望通过张说来带动大唐的文学发展,为他的盛世添加文学艺术情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