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世家中人,岂敢拖拽,架出去!

现在的世家大族虽被李郭二人砍了不少,比起寒门,他们的底蕴始终存在。

而寒门,一直以来被世家给压制。

董曜竟然想用这些人,不是明摆着和下边的世家之人对着干?

就是他父皇在时,也不敢如此。。

很快,刘协想明白了。

董曜因为董卓的关系,世家对其极其厌恶。

他想要在朝中立足,单单只有兵权不够,还需要拉拢一批为他效命的权臣。

寒门,便是他的目标。

也只有这些人,才会心甘情愿为他做事。

“可有不妥?”

董曜见刘协不搭话,问道。

“无,无不妥,既然前将军如此说了……”

刘协话尚未说完,一名朝臣站出来抢先说道“陛下,前将军剿灭逆贼有功,该给他加官进爵了。”

“卫将军说的极是,该给前将军加官进爵了。”

刘协微愣,随后恍然大悟道。

董曜望向抢话的那名卫将军,此人表面提醒刘协给他加官进爵,却打断了提拔寒门之事。

这个时候能活着的卫将军,也就剩下董太后的侄子,董承了。

李郭二人也应是忌惮此人身份,没有将其拉到长门亭。

这人也未免太异想天开,妄想加个官,进个爵来打发他。

不可能,今日寒门之事必须有个了断。

“升任董曜为司空,行骠骑将军事,领司隶校尉,总揽朝政。”

“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一连串的官职砸下来,虽没有加封大将军,董曜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

当年曹操迎献帝之时,也不过是这般待遇。

“董司空,还不快谢过陛下。”

董承在一旁提醒道。

“臣董曜,多谢陛下。”

“陛下体弱多病,朝堂议事不宜过久,今日朝会便散去吧。”

刘协身旁的侍奉太监接受到董承暗示,遂说道。

董承先前在宫外,便看到那批寒门之人。

他深知董卓所部分崩离析,董曜无人可用。

而董曜想要建立自己的朝中势力,他必须要阻拦。

就算被董曜看破,以他的身份,想必董曜也不敢明目张胆动他。

“慢,臣还有一事要禀报。”

董曜觉得刘协身旁的人还是太多了,必须找到机会杀一些。

这董承真是看他年幼好欺负,想用这种小伎俩就打发他走。

可能吗?

今日不来个下马威,真以为他没脾气?

“不知董爱卿还有何事?”

刘协刚站起身还没来得及抬脚,又赶忙做回皇位。

“前番李傕逆贼僭越,滥用职权册封朝臣,以防朝内诸臣无才无德,尸位素餐,还望陛下暂时撤封李傕逆贼所封之职位,待观其才后,可官复原职。”

一瞬间,殿内所有朝臣全部抬起头,怒视着董曜。

前边的大世家都死了,好不容易轮到他们上位。

结果你董曜算什么东西,不拉拢我们就算了,还想把我们全部免官。

你要真有能耐,就像李傕一样,把所有世家之人全部杀绝。

没能耐,那你就好好当你的权臣,别什么事都想要横插一手。

“陛下,董司空所言也并不无道理,但朝内诸臣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未有纰漏,既无过,又何须撤封?”

董承又站了出来,既然你董曜想打压这些世家。

那他就顺势帮其说话,将他们拉拢住,让这些人强行与他一派。

“卫将军所言甚是,我等自上任以来,所有事物皆亲力亲为,不敢有任何马虎,又岂能以董司空之臆想,就将我等撤封?”

“甚是,若按董司空之意来,我等皆不服!”

一众朝臣见董承为他们说话,瞬间便有了主心骨。

“董爱卿,朕也觉得各位爱卿言之有理,不如此事日后再议?”

“不必日后再议,来人。”

董曜制止刘协的话,都认为他好欺负,不如董卓那般强势。

那今日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兵权。

“将他们给我拖下去!”

张辽率领精锐甲士入殿,看也不看刘协,指挥甲士动手。

在他心中,董曜高过皇帝。

“陛下,陛下……还请明断啊。”

“我等不服,不服!”

甲士来到一众朝臣面前,将其强行拖拽。

刘协假装闭目养神,董曜有兵权在手,他又能如何?

“慢!”

董曜望向甲士动作,又说道

“这都是我大汉历代世家中人,尔等岂敢拖拽?”

“架出去!”

“喏!”

甲士相视一笑,将诸臣强行架到殿外。

“董曜,你!”

董承手指颤抖,无话可说。

“提拔新任官员之事,臣在此谢过陛下。”

“文和先生,此事交于您,拜托了。”

董曜重新拿过名单,递交给贾诩。

不管刘协是否答应,他便带领诸将离开大殿。

至于董承,更是看都不看一眼。

这人暂时不配称作为对手,只是依仗着自己的身份罢了。

待寻个时机,先把他给办了。

贾诩默默看着名单上的名字,这些确实全是寒门中人。

他没想到董曜来到长安第一件事,竟然是真的提拔了一批寒门。

“我等拜谢司空!”

董曜来到殿外,寒门子弟齐声说道。

他们在此多时,殿内之事早已耳闻。

昔日世家之人何其猖狂,朝内官职,只有他们能做。

诸多典籍,只有他们能阅。

今日,还不是被强行架了出去。

董曜所为,给他们寒门子弟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不仅如此,还让他们入朝为官,此等恩泽,必当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待过了贾诩那关,再谢我不迟。”

董曜之所以让贾诩挑选人才,除了他另有其他事要做。

便是贾诩眼光要比他好,知道谁是人才,谁是滥竽充数者。

这只是第一批,只担任朝内的中下层官员。

像之前王允,杨彪那种官职,还得另需要一些时间挑选。

蔡邕其实也不错,最关键的是没有儿子,不会拉帮结派。

待回到洛阳先把他抬到一高位,让他帮忙鉴别寒门,良家子等人才。

榨干他的价值后,估计这老头的剩余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到时回家养老,带带外孙岂不美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