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天命之地

1262年,1月4日,东海市,东海堡礼堂。

“……如上所述,按照益都方面报备的行动计划,他们将在数日之内通过海路在胶州登陆,然后杀回益都,清除蒙古人在那里布置的眼线。

之后的动作,他们就没向我们通报了,但是根据已经收集到的信息也好猜的很,肯定是向西攻占济南,控制北清河沿线再说。”

讲台上,新任统计组组长高源面无表情、声音也没起伏地向大会报告了李璮最近的动作,然后站到了一边去。

统计组由上任首席张正义一手建立,按理说换届之后该交到新任首席史若云手里,但股东们都很清楚情报系统的威力,为了避免首席权力过大,就趁着换届的机会,把统计组作为一个单独的机构独立了出来。高源穿越前是做法医的,为人沉默,穿越后表现低调,存在感不高,但这点反而更合适,因此被史若云发掘了出来,经大会批准,担任了新的统计组长。

李璮作为近年来天下大势的最大变数之一,自然被统计组早就盯上了,各类情报收集得很是齐全。等他正式起事之后,东海商社也紧急召开了临时全体大会,来商讨接下来的应对。嗯,其实与其说是商讨,今天更像是个动员大会。因为该做什么,在过去的几年中早已计划好了,准备工作也早已或明或暗地进行了起来,就只差一个契机了。

之前为了保密,防止股东们随口泄密,关于李璮的报告都很是简略,但如今图穷匕见也不用保密了,今日高源把他的布置透了个底掉,令股东们大开眼界。

之后,史若云走上台去,先是对高源点头致意,然后又笑了一下,开始对股东们亲切地说道:“大家好,今天又召开了临时全体大会,当然,是为了李璮的事。呵,说起来,当年我们刚登陆,第一次开会的时候,王同彩就说过这个李璮,还说过他以后会造反。那时的事我可一直都记得,但当时只把他当个历史事件,觉得还很遥远,没想到一眨眼,就到眼前了,就身临其境了,噫嘘唏。”

她停了一会儿,又严肃起来,高屋建瓴地说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所在了——李璮的反乱,是蒙元灭宋之前最后一次汉人成规模的反抗,而他的失败也意味着大势滔滔再不可逆。这是天倾之前华夏最后一次机会,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六年来,在张首席的带领下,我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终于创下了一份还算可以的事业。我们的行政体系初步理顺,根基开始扎下,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有了一个初级的工业体系,可以说摸到了工业社会的门槛——但如果不能在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参与进这次事件中去,改变它的结局,那么我们当下建设出的这点事业都是镜花水月,随便就会灰飞烟灭!

这时候,难道我们能坐视这场大失败的发生吗?”

礼堂中很快有人配合地群情要分两面看,全面胜利不可能,不过通过局部胜利争取一定的利益完全是可行的。历史上,即使平定了李璮,忽必烈也仍然元气大伤,有一堆焦头烂额的事要处理,一直到1268年才恢复了力量,开始进攻襄阳。我们不期望打上一仗就获得永远的和平,但一份为期五年的停战总是可以期许的。有这五年,我们就能做很多事了。”

说完,她对夏有书点了点头,示意继续。

夏有书笑了笑,拿起教鞭,站到了地图旁边,说道:“既然有了结束战争的方法,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打了。但是具体要怎么打,还要看我们到底想在这场战争中获取什么样的利益。之前我们与管委会商讨了一下,决定把这场战争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层次,自然是保住不败,也就是即使李璮仍然败亡了,我们也要保住当前的控制区不改变,并且与忽必烈达成和平协议。

而最高层次,则是……”

他还没说完,台下就有好几十人齐声叫了起来:“全取山东!”

呃,他们倒也不是无的放矢,当初东海商社连即墨县都没出的时候,夏有书就敢喊出“全取胶东”的口号,现在都占了半个山东半岛了,胃口不得更大?没喊全取华北都是保守了呢。

没想到,夏有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不,太大了。整个山东面积太大、边界线太长,可以说处处漏风。如果我们真全拿下来的话,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财力太多,到时候忽必烈一旦翻脸,我们就太过被动了。

所以我们的胃口一时不能太大,西边的地盘还是让李璮或者南宋或者别的什么第三方势力占去吧,建立一片缓冲区,只要我们能在那里自由行动即可,等实力足够了再考虑。土地并不是我们现在的核心利益所在。”

说到这里,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往地图中央的一个位置重重一点,说道:“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我们必须拿下的,那就是莱芜!

莱芜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那里有优质的富铁矿,而且珍贵的是,同时也盛产煤矿!有了这里,我们就不用再拿辛辛苦苦进口的那点煤铁小打小闹了,而能真正建成一个庞大的煤铁复合体,产出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难以想象的巨量钢铁,从此再也没人能挡住我们!”

他顿了一下,又握起了拳头,高呼道:“莱芜,就是我们的天命之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