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被迫仁义

“这几日里,御史台与兵部那两个茹大头巾,还有什么异动吗?太子可见了他们?”朝会的前两日,宋国公府,冯胜一边小酌着一樽西域美酒,一边询问身旁的管事道。

冯家在元末便是大户,元末时,冯胜与兄长冯国用见天下纷乱,便拿出家财招兵买马,以结寨自保。后遇老朱,兄弟二人才投了老朱。故而比起大明其他的开国将领,冯胜周身上下,总多了一分贵气。现如今,应天府中的将领以他为尊,算是老朱留在京中的一杆军方的定海神针,此时的他轻啜美酒,更是多了一份万事尽在掌握之中的气度。

“回国公爷,茹瑺与茹太素二人还是老样子,不断延请官员,举办文会。太子殿下,则仍是日日居于内阁,茹瑺与茹太素虽也曾请见,太子却并未允准。”

冯家的管事也是军中出身,虽然穿了一身斓袍,但周身上下还是有着一股藏之不住的军伍气质。他冷笑道:“这群大头巾好不晓事,真以为能和咱国公爷您别个苗头……马烨是皇后娘娘亲族,皇上眼里又揉不得沙子。难道真会听了那女的一面之词,任由西南藏着这些祸害不成。”

“倒也未必,此事陛下已让太子决断,朝会之上,太子的举动至关重要。”冯胜道。“好在,太子虽也算亲近文官,但总体而言还是偏向我们勋贵的。为帝王者,求的是平衡,我们武人势大了可以封到外疆,可要是离心离德了,太子殿下和陛下,还怎么压制住那些文人。”

文武之争的本质,冯胜看的门儿清。举凡治世,文人地位必突飞猛进,故而今上压制文人,严查贪腐,不准文人亲眷经商,这都是压制文人的手段。但治国理政,却又离不开文人。

想要钳制文人,武人便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兵权这个刀柄在皇帝的手上,皇帝才能想怎么制裁文人,就怎么制裁文人。今上屡兴大案,国中却波澜不惊,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兵权始终把握在今上的手上。今上在军中的威望,可谓是无人可比。

但太子朱标虽说不是长于深宫,但在军中的威望,却也与其父天差地别。大明朝日后开疆拓土乃是已定国策,虽能暂时罢战休养,但休养之后,这股趋势还是会无可阻拦的,这是汹汹民意……太子朱标当真有那样大的魄力,为了文官,而与武人离德离心么?

同意武人勋贵所请,并以此为契机,让武将割让一些利益给文官,以平衡双方势力,皆大欢喜……这才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太子所该做的。

而且,马烨是皇后亲眷,以今上的性子与如今大明的国力,今上也不太可能能够容忍西南自治。如今天降如此大义名分,太子便是揣摩圣意,也该偏向他们武将。

“那么,市井之间,可有什么异常?”冯胜问道。

解缙密会方孝孺、罗贯中,这事其他人不知道,或未曾注意,冯胜却是在意的紧。对于五皇子朱肃,他素来是十分重视且忌惮的,昔年,还曾想过奇货可居,将女儿嫁予朱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