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朱标之志

封建时代的军队有信仰吗?有,古往今来,举凡起义爆发,他们的队伍在初期大都皆有信仰。在元庭肆虐华夏的时候,各处的红巾军队伍们,便抱着保卫家乡的念头,与元庭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活下去,也是一种强大的信仰。大明朝最初期的队伍,也是如此。那支由老朱一手拉起来的,由当年的那些苦哈哈、现在的淮西勋贵们所组成的军队,一开始的目的也无非只有这三个字:“活下去”。

但到了基业草创,以及大明建国以后,活下去不再是难题,军队的信仰便开始取决于其他要素:如徐达、李文忠等名将,他们战功赫赫,一心为国。他们只要存在,便是一军之魂。将士们愿意遵从他们的指挥,相信这些名将会给他们带来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样的将领,他们的意之所指,往往便是万军所向。

次一等的,便是如蓝玉、冯胜这样的如今大明的绝大部分将领,他们野心勃勃,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攥取军功,他们的眼中,马上封侯、域外建国是他们的第一追求。这样的将领仍旧可用,但为了个人功业,偶尔也会出现马烨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害群之马。

至于再次一等,那便是历史上皇朝末期那些数之不尽的乌合之众了。为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份牟利的差使。牟利,便是他们的信仰,这样的信仰一触即溃,没什么好说的。

文人虽也多有混账之辈,但仁义礼智信,无论何时都是文人的立身之本。即便肚子里其实是男盗女娼,至少文人们是绝不敢在明面上,做出危害天下的举动的,因为这必会招致全天下人的口诛笔伐。然武人则不同,似乎天下人都认可了武人就该是不讲仁义道德的泥腿子,是逼急了就会操刀子杀人的强盗,僭位称帝,黄袍加身,这种事放在文人的身上是一万分的不可思议,可若是放在了武人身上,却又显得十分的合情合理。

朱标也知晓,这次解决水西之事,是父皇给予自己的一道试炼。但他却不想只是解决了贵州之事,也不想做个裱糊匠,运用什么帝王心术、平衡手段,求一时的稳定。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尝试给自此往后的军将们树起一個道德准绳,尝试让他们也有一个信仰。

他朱标,亦有雄心。他求的,也不只是一世。

求的是万世!

“缙绅以为,孤是好高骛远……然身居此位,本就不该只谋此时,而该谋万世不是么?”朱标笑得仍旧温和,并没有因为解缙犀利僭越的言辞,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怒色。

“孤亦读圣贤书,横渠先生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言孤亦深以为然。”

“儒家诸位先生,乃至于古之贤臣、圣人,其中位分最高者,亦不过一臣子尔。他们都能有此宏愿,孤身为一国储君,难道所立志向,不该比他们更加高远、更加难求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