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堂的孩子

当然旅行不会耽搁,李易一边和家人们一起重走丝绸之路,闲暇之余才会把剧本慢慢地弄出来。

《小鞋子》不是什么大卡司,本身并没有太复杂的东西。

其实如果只是李易自己的话,他是不会拍这样的一部电影的,毕竟,这是一部伊朗的电影,有着本土的风土人情,还有一些忌讳的东西,但是有阿巴斯这个本土大导演帮忙的话,那这些反倒不是什么问题。

事实上,当李易把《小鞋子》的故事剧本发给阿巴斯之后,阿巴斯看完却是颇有些惊讶。

惊讶于这个剧本,这个故事的简单,惊讶于,这个故事有别于其他的乡土电影,电影虽然展现了阿里一家的贫困,和生活之中的困苦,可是却并没有像过去他们拍的电影那样,去抨击什么,去反抗什么。

电影的主题也不是如此,反而是展现了底层民众在生活之中的点滴。

这让阿巴斯感慨良多,因为他突然恍然惊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似乎他们这些本土的导演,都开始带着满满的戾气,怨念,然后拍摄影片的时候,总是喜欢嵌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戾气,怨念。

于是展现出来的都是各种社会的不公,各种阶级的对抗,等等,却忘记了,当这些类型的电影多了,那么一个印象就很难被擦去,让人觉得,他们的人民一直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自然而然地,人们对这个国家很难有什么好印象。

而《小鞋子》或者说《天堂的孩子》里面的故事,却让阿巴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啊,生活之中,难道只有那些东西了吗?

难道就没有幸福了?

难道他们就无法生活下去了?

他反思着,自己或者其他的本土导演,似乎都已经开始脱离了那个阶层,开始站在高处俯视他们,认为他们就应该是充满怨气的,应该就要奋起反抗,可是却从未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想,去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李易还在旅游,电影的筹备工作李易直接丢给阿巴斯,阿巴斯主动要求给李易打辅助,担任这部电影的副导演。

等李易走完丝绸之路旅行结束,差不多那边阿巴斯也筹备完毕,李易直接接手开拍,这部电影本身不是什么大制作,甚至是非常简单的一部影片,又有阿巴斯这个地头蛇帮忙,所以,绝对可以非常快速地拍完。

事实也是如李易所想,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到了之后,却发现,不止阿巴斯一个导演在,还有好几个伊朗的知名导演都跑过来,想要加入剧组。

有这么多白干活的李易自然不会拒绝。

其实《小鞋子》真的只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但是架不住这部电影,的确和伊朗本土的很多导演拍的电影都有着不小的区别,再加上李易本身的国际影响力,所以这些人也是甘之如饴。

拍摄的非常顺利!

仅仅一个月多就完成了这部电影的拍摄,之后的剪辑可以说也是让阿巴斯等导演,惊讶不已,虽然有媒体报道过,李易的电影几乎很少废镜头,他们之前还以为是宣传噱头,可是当真正的合作之后,他们才知道,李易有多丧心病狂。

他们自己也是导演,自然知道,没有废镜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偏偏在李易这里,却就是事实。

在阿巴斯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小鞋子》将会参加伊朗本土的最大的国际电影节“曙光旬”电影节。

这个电影节,或许在国内很少有人知道,毕竟,欧洲三大和奥斯卡才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节。

这个电影节,其实李易也不是特别清楚,了解之后,李易发现,这个电影节,这个电影节还真的影响力不弱,虽然最初电影节的要求比较特别。

一、电影节必须同伊朗电影直接发生联系;

二、电影节必须赋予伊朗电影以新的声望与生机;

三、电影节必须有助于研究伊朗电影年度的发展情况;

四、电影节必须有助于提升电影艺术家在全社会的地位。

当然,《小鞋子》肯定十分符合要求。

“曙光旬”国际电影节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三十五届,观众人数从第一届的18万上升至上百万,放映影片的电影院数量和参展影片数量也稳步提升,对于推动伊朗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年的电影节由“法拉比”电影基金会等官方电影专业机构组织,仍在“伊斯兰文化指导部”的准则下举办,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此外还有如“伊朗电影基金会”等非官方甚至境外机构支持,影响力逐渐扩大,堪称西亚和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国际电影节。

当然,跟其他主流大型国际电影节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可能无法相提并论。而从2015年起,电影节开始分为两部分举办,每年2月原周期的是伊朗国产电影,而外国电影则归入每年4月的国际部分。

两个部分分别设置了亚洲电影竞赛、国际电影竞赛、国际短片竞赛、国际纪录片竞赛单元和伊朗电影竞赛、伊朗短片竞赛和伊朗纪录片竞赛等单元。

李易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小鞋子》的第一场放映,自然不是公开放映的,而是一场内部放映会。

不过,到场的却不止是伊朗本土的导演,以及影视从业者,为了扩大这部电影的影响力,阿巴斯这些伊朗的大导演们也是邀请了不少国际电影从业者来到现场。

当然很多人其实是慕名而来。

毕竟,李易的“旅游电影”可谓是每一部都非常的优秀。

甚至还拿下了不少奖项,包括《天堂电影院》《放牛班的春天》以及《海蒂》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所以,这一次《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自然而然地也吸引了不少人。

包括国内远道而来的李易的铁杆拥趸,杜向海,周清泉,以及刘飞等人。

其实对于李易突然拍了一部伊朗电影,他们反倒是一点都不觉得稀奇,毕竟,李易是有前科的,旅游拍电影什么的已经成为他的另外一个标签。

很快,电影开始放映。

看到大银幕上出现的“李易导演作品”的三语字幕,现场不约而同地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

是的《天堂的孩子》也就是《小鞋子》一共有三种字幕,一种是华语,一种是英语,还有一种是波斯语。

很快地电影剧情开始。

白天,艳阳高照,修鞋铺里,老鞋匠的膝盖上放着一双粉色的女童鞋,鞋的前盖上镶嵌着同色的蝴蝶结。他用那双苍老的手拿过毛刷在鞋帮的裂缝处涂了些胶,然后开始穿针引线,将鞋帮处的裂缝缝合到一起。最后,他把鞋架在鞋托上,用锤子敲了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