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r大的构思

崔氏内部的争论,因为崔妍的一番话而落下帷幕。

另一边,李承乾也见到了他倚为臂助的几位重臣。

和先帝喜欢在立政殿召见臣子不同,李承乾几乎从不在皇后的寝宫接见外臣,今天还是几人第一次在清宁殿面圣。

例行见礼之后,几人中官职最高的长孙无忌出列拜道:“未知陛下召臣等入宫有何吩咐?”

李承乾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自己的计划,先对黄安使了个眼色,接着说道:“朕这里有些东西,诸公先看看再说。”

话音未落,黄安便带着几个内侍走上前,将几本厚厚的书稿分发下去。

长孙无忌等人有些疑惑地翻开书册,只看了几眼,便都瞪大了眼睛......

......

李承乾给他们看的是当今天下各大学派的档案。

作为一个穿越者,生活在后世那个资讯爆炸,各种消息满天飞的时代,李承乾当然清楚任由学术界胡乱扩张会有什么后果。

早在缇骑卫刚刚建立的时候,皇帝陛下就已经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任务——时刻监督各家学说的发展,为各大学派建立档案。

档案的内容包括该学派的思想,山门,以及其主要成员的个人履历。

靠着这些档案,李承乾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天下读书人的思想,一旦某些人走上歪路,朝廷也能有所防备。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因为是私底下的活动,所以朝臣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长孙无忌等人今天也是首次接触这些档案。

看着书页上记录的点点滴滴,几位老大人年迈的心脏差点跳出胸腔。

他们也知道诸子百家已然复苏,但却没想到,仅仅十年光景,竟然能发展到这个地步。

在缇骑卫的档案里,将天下学派分为儒、道、法、墨、农、杂六个大类,零零总总共四十多个流派。

这些还是至少在一州之地有影响力的大学阀,如果把那些盘踞在府县中的小学派算上,保守估计也得有两百之数。

特么的就连名家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学派,都被人从犄角旮旯里翻出来,行之于世。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天下,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

时隔近千年,春秋战国那个思想大碰撞、大融合的时代,眼看就要重现人间。

诸子百家,将再次在这片土地上捉对厮杀。

面对这种情形,长孙无忌等人不仅没有丝毫喜悦,反而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想想也能理解,现在已经不是东周末年那个混乱的时代了。

对于大一统的王朝来说,要的不是碰撞,而是稳定。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仅是当权者奴役下层民众的手段,同时也是现实的需求。

只有思想先稳定了,社会才能稳定。

社会稳定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至于独尊的是儒术还是法典,区别并不大。

......

宦海沉浮多年,长孙无忌等人的见识远非一般人可比。

不过片刻功夫,几人便都发现了潜藏在暗处的危机。

可他们却什么也做不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写进皇帝登基诏书里的治国方略,放在后世,那就是和毛思、邓理一样的基本国策。

除了皇帝自己,谁也没有更改的权力。

想到这一点,几人几乎同时抬头看向御座上的李承乾。

他们很好奇,皇帝到底要怎么应付眼下的局面。

是重新回到“罢黜百家,独尊一派”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走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全凭皇帝一言而决。

几人中房玄龄的心情尤为迫切,黄老学派才刚刚复苏,根本经不起折腾。

一旦皇帝决定选择前者,那么以他的手段,除了被他选中的幸运儿,其他学派将再无翻身的可能。

不过他也明白,和国家命运比起来,一个学派的生死存亡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因此他只是静静看着天子,什么话也没说。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态度,影响皇帝的判断。

......

面对众人殷切的目光,李承乾好整以暇地喝了口茶,施施然道:“太极宫闲置多年,太府每岁修缮花费数千万,实在有些浪费。”

“朕意将之改建,拆除前朝后宫,仅留正殿太极殿,效昔年汉宣帝石渠阁之会故事,招天下贤达与会,共商国是,求同存异,诸公以为如何?”

李承乾口中的石渠阁之会,是汉宣帝在位时期的一件大事,后世有些人将其与盐铁会议,白虎观之会并称为汉朝三大会议。

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学术界,掌控了舆论,但却不是完全没有杂音。

因为汉初的儒家和后世不同,当时的儒门子弟,根据所学的典籍不同,分成了几十个流派。

有孔子之儒,有子思之儒,有孟子之儒,有荀子之儒,还有《春秋》之儒和《诗》之儒等等等等......

在齐心协力达成“罢黜百家”成就后,儒家内部各派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权夺利。

孟子传人瞧不起荀子的门徒,公羊春秋看不上谷梁春秋,齐诗、韩诗、楚诗三派人脑子打出狗脑子,鲁儒更是嚣张表态“在场各位全是垃圾”......

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也为了加强自身统治,汉宣帝召集天下大儒齐聚石渠阁,辩论“五经”异同,由他亲自评判对错。

经此一事,儒家各派混一,形成了以“五经”为根本的价值观,一直延续了上千年。

直到南宋时期,朱熹在“五经”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书”,儒家学说终至大成。

李承乾现在要搞的这个r大,或者说太极殿之会,就和当年的石渠阁之会差不多。

只不过李承乾不会像汉宣帝那样,以一己好恶去禁锢天下人的思想。

就像他刚才话里说的那样,他的目的是“求同存异”,而不是搞一言堂。

他只会给学术界划下一条红线,只要不越过这道红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此外,李承乾还准备借鉴一部分后世r大的流程,给予参会人员一点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力。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学术界思想不出轨,同时也能提升文人的社会地位,以防出现武贵文轻,****的倾向。

至于将来这个太极殿之会能发展成什么样,是成为议会制的开端,还是人民当家做主,那就不是李承乾有生之年能看到的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